每天下午6点左右四川卫视天天证券,各证券咨询机构免费送股的时候为什么一再强调要投资者打电话过去,既然是免费的他们何不直接说出来。

热心网友

你的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一再强调要投资者打电话过去?”他们是要通过来电显示把你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以后就不断地打电话给你,动员你做他们公司的会员,收你的会员费(几千到上万元不等)。

热心网友

上面的说非常好。我曾入过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的会。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码事。给你提供的股票买卖整个一个高买低卖。绝对的骗人公司。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

热心网友

那是他们在寻猎物。谁打电话,谁就暴露出是很好的猎物,他们必不轻易放过,不信你现在就可打一个试一试,只要你同意入会,他们宁可尊你为祖宗!如果没人打电话,他们不知道骗哪个易得逞,甚至不知谁在抄股,如何下手?况且有好多已被他们的同行宰过,对其伎俩了如指掌,如何能再挨宰?不要以为仅天天证券是骗子,所有的此类在电视上猛吹、热情洋溢让打电话以便给您送去福音的机构都是人面兽心。 如果你有丝毫的愿望想入会,那就很危险,很易上当,就应抽空看看如下文章: 要防股市骗子,必看如下文章: 2005年08月18日 10:53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王其  编者按:伴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以招揽会员为目的的股评节目在电视上遍地开花,并已成为某些咨询公司的盈利模式。而一些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深感投诉无门,苦不堪言。在极具诱惑的游说面前,投资者应怎样加强自我保护?有关方面又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聚焦股评‘黑嘴’”系列报道,敬请留意。“跟上赢家的脚步,跟上市场的脚步,让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一步一步走向致富的道路”;“赶紧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向前100名观众免费赠送又一只即将飙升的大牛股”……  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充斥着强烈煽动性语言的股评节目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中热播,而伴随着近期股市的逐渐走强,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前日告诉记者,该公司首席分析师正在一个内地省会城市开辟新的战场,其股评节目即将于下月开播;某咨询公司旗下的分析师也在考虑另起炉灶,加入这场商业股评的热潮中;某省卫星电视一天之内有关股市的节目近期也增至7档之多……  如此“老师”  “现在的电视股评都快赶上传销了”,一位投资者愤慨地表示,“那些所谓的专家,在节目中极尽表演之能事,手舞足蹈,激情无限,似乎能把握股市每时每刻的走向,并反复提及某只被‘点中’个股连续上涨的‘事实’”。  “昨日,大盘果然如我预测的那样出现调整,而我们推荐的股票中又有多只牢牢地封在涨停板上”;“一个人的道行如何,一个人的修行如何,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如何,全部体现在对大盘的把握上”,“这个市场中没有一个老师能够保证每一次都能为你准确把握大盘的走向,只有我”……  这位能够百分之百预知大盘的老师,是否言如其实呢?记者在该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网站上连续观看了某老师近一段时间的节目内容。  6月27日,上证指数大涨2%。节目中,某老师激动地打着响指宣称,“上周五大盘缩量调整,我就告诉过大家多头即将表态,今天多头正在表态”,“明天大盘肯定将继续上攻”。  6月28日,上证指数下跌1。43%。节目中,某老师依然神态自若地宣称,“昨天,市场中所有的人都认为大盘今天还将继续上涨,我没有这样说,我不断地告诉大家,要调仓换股”。说完这句话后,某老师还举出重要的证据,“一位北京的王先生刚刚打来电话说,昨天看了我们的节目,我的观点是今天大盘要下调。”  6月29日至7月5日,大盘连跌5天。某老师每次均以北京王先生的例子(制作成题板)证明自己早就提前预知了此轮下跌,并毫不脸红地表示“全国的观众朋友们都可以帮我作证”。  可以说,如果不是长期观看某老师的节目,这种明显的漏洞的确很难被发现。而每次节目之后,这些老师们都会慷慨表示要免费赠送一只即将涨停的大黑马,当然,前提就是尽快拨打该公司的咨询热线。  “营销”伎俩  昨日,记者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拨打了三家咨询公司的热线电话。电话另一头无一例外人声鼎沸,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  A公司市场部一位小伙子在简单地询问了记者的资金量情况后,留下了记者的电话号码。5分钟后,一位研究部的孙先生打来电话,他先是对当前股市政策面做出大胆“预测”,表示“政府即将投入3000亿元资金支持股改”,“今年年底证监会将恢复新股发行”。当记者问及消息来源时,被孙先生一句“网上都这么说”带过。“人民币至少还有20%-30%的升值空间,中国股市即将迎来长达4年的牛市”,孙先生继续预言并积极鼓动记者成为其钻石级会员。当记者提出还要继续收看一段时间电视股评时,孙表示,“没有必要看节目了,要赶紧入会,争取早一天抓住赚钱的机会。”  与A公司相比,B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前天上午,B公司网站黄金短线栏目郑重推荐了两只即将涨停的个股,这两只个股早盘均以涨停板开盘,其后打开涨停一路调整,正当投资者不甚了然之际,在大笔买单的拉升下,两只个股尾盘再度封停。面对如此“骄人”的战绩,记者收盘后马上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咨询,不料,市场服务部一位工作人员拿起电话先是熟练地报上自己的工号,然后匆忙表示,已经记录下记者的电话号码,马上将有资深老师为记者排忧解难。  一个小时之后,一位自称姓郑的男士打来电话,称该公司某老师曾经是某某证券公司的操盘手,跟很多券商、基金关系密切,跟着他们操作胜算非常高。他还告诫不要买入刚刚涨停的那两只个股:“你不了解这些股票的运行内幕,如果跟风的人太多,某老师有可能明天将其打到跌停板”;“如果你是我们的会员就不一样了,某老师在打压股价的同时会让你逢低买入,洗盘结束之后再进入正式的拉升阶段。”他用充满诱惑力的声音告诉记者:“某老师每次指令都包括股票名称、买卖方向、具体价位,你所做的只是享受丰收的喜悦。”  由于记者这一次报上的资金量不足10万,C公司这位工作人员态度明显冷淡。当然,与前面两家公司动辄3至4万的会员费相比,收费水平也低出一截,仅有5000元。当记者表示怎么比其他公司便宜时,这位女士忙不迭地指出,“你是我们今天的10名幸运观众之一,原本2万的服务,现在优惠至5000元”,“你享受的服务跟我们的最高级别会员是一致的,那些人因为资金量大,所以我们要收高价,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记者于是表示很有兴趣,并提出看看他们以前的指导内容,视其准确程度决定是否加入。没想到C公司的这位女士竟然以教训的口吻表示,“你还没有成为我们的会员,怎么就考虑这么多呢?”“机会就在眼前,还不赶紧抓住,等你考虑清楚了,别人都赚了一两万了”,“再说我们的合同条款里写得很清楚,甲方需要终止合同的,可以办理相关的退款手续”。聚焦股评黑嘴系列之揭开荐股涨停板背后的秘密 (2)-------------------------------------------------------------------------------- 2005年08月19日 08:38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王其  对略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传销式股评以及业务员的“话术营销”两个环节还不至于令其失去理智,这时,一些咨询公司的杀手锏———推荐个股,也该登场了。   “黑马”狂奔 本周二下午,B公司的郑先生在跟记者的电话交谈中突然表示有急事要离开一会,“某老师正在讲课,传达明天的操作策略”。一个小时后,郑先生再次打来电话,很神秘地告诉记者一只明天即将涨停的大黑马。  第二天,这只神秘的黑马高开近3% ,略微调整后便一路飙升,并于上午10 点涨停。这时,记者的手机也准时响起,郑先生不无得意地向记者夸耀某老师的神奇预测。不过这一次“实力作证”完成后,他并没有向记者做过多的鼓动,只是表示,在盘中有任何需要及时与其电话联系。郑先生还透露,“其实涨停板主要是靠你们资金推动的”。   时隔不久, A 公司孙先生的电话也及时响起,他先是问记者有没有收看前一天下午某老师的股评节目,并很得意地告诉记者,昨天某老师推荐的 “600×××”已经涨停。果然,该股大幅高开8% 后立即涨停,此后一直牢牢封住了涨停板。孙先生进一步表示,近期政府将向多家券商注资,今天涨停的这只股票就是某券商的重仓股,这家券商大股东同时还是A公司的大股东。  中午,C公司的业务员也打来电话,同时发来一份宣传资料。记者马上表示,“其他的公司都可以推荐股票,你们能不能也透露一两只可以涨停板的个股。 ”  这位女士“语重心长”的告诫记者:“不要上这些公司的当,他们不过是先让你尝一点甜头,等你成为会员之后,告诉你的股票就没有那么准了。”她还说,“这家公司好多老师都是我们这里淘汰过去的”,“我们公司是去年唯一一家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咨询机构,实力雄厚,讲究信用”。最后,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这位女士还是告诉了记者一只“黑马”。截至收盘时,该股放量大涨近6%。  周三上午,大盘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记者惊奇地发现,两市涨幅榜前几名的股票有一半都是一些咨询机构近期推荐或私下告诉记者的热门股。不过从此后的走势来看,这些“黑马”却呈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冲高回落,急剧放量:A公司的 600×××周四以涨停开盘,收盘仅上涨了不到1%,成交量放大至前一个交易日的3。5倍;B公司的000×××早盘急剧拉升 8%后,一路下跌,尾盘大跌5%,换手率超过10%;C公司推荐的“黑马”更是几乎跌停。   两点半涨停?   昨日,本系列刊出后,A、B公司业务员依然与记者保持着热线联系,而且手段更近了一步。   上午11点,B公司郑先生打来电话,开口便问,“你账户上还有多少现金?”   “还有30多万。”记者答道。  “立即买入 5万股6004××,下午涨停板。”郑先生不容置疑地表示,“我昨天晚上打你电话没打通,本来可以提前告诉你的;赶快买入,等下我再打电话来确认。”说罢挂断了电话。   此时,6004××从开盘后一度下跌近4%急速飙升至上涨4%,大有不封涨停板不罢休的势头。而在随后的15分钟内涨幅已接近 7% ,面对如此灵验的指令,相信许多投资者会为之折服。  中午收市后,郑先生再次致电,问记者买入了多少股。  “按你的指令买入了5 万股,我还有点钱,能不能再买一点。”  “你总要留点钱交会员费吧,下午记得来公司办理相关手续。”  下午1点半,郑先生电话又至,“6004××两点半涨停,肯定能让你把我们的会员费赚回来。  我等下给你发个账号,收市后把会费打过来,如果今天还不入会,什么时候卖出就只能由你自己把握了。”  2:30分过后,尽管大盘此时已经开始跳水,但B公司推荐的6004××却在一股神秘资金的推动下直线拉升,不过,尚未越过上午的高点就开始掉头向下,截至收盘,仅上涨了不到3。5%。如果记者昨天早上第一时间大举杀入,至收盘时将惨遭套牢。  对此,某券商资深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些公司手上或多或少的都掌握了一批资金,借助大盘转暖及会员资金的推动,能够比较轻松地在一些超跌股上拉出涨停板。”   而此时,A公司业务员也打来电话说:“某老师正在布置明天的操作计划,你要抓紧时间成为我们的会员。”  “你能不能先给我推荐一只股票,其他公司这几天都提前告诉我操作计划,现在我都赚了不少钱了,要是入会我肯定先选他们。”记者表示。   “某公司是个有名的庄托,现在是让你尝一点甜头,等你入会后就知道厉害了”,“他们的某老师已经被封杀了”,“我们是国营公司,规章制度健全,不允许在入会之前泄漏操作指令”,“××证券公司就是我们大股东的控股公司,实力不是他们私营企业能够比的。” 两点半涨停板最终未能成为现实。掌掴黑嘴规范股评 投资者屡屡受骗换来血的教训 (3)------------------------------------------------------------------------ 2005年08月20日 11:11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王其  远方的投诉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涨停板,相信有不少投资者会为之心动。而一旦慷慨解囊成为股评“黑嘴”的会员之后,结果又会怎样呢?近期,记者就连续接到多起投诉,B公司和C公司榜上有名。  一位福建的投资者投诉称,今年上半年在花费数万元成为C公司的会员后,目前亏损惨重,每次按照C公司的指令操作,不是买在最高点,就是卖在最低点,“我可以提供详尽的操作指令及交易记录”。  成都的一位投资者也反映,在看了B公司“×老师”节目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致电咨询,而在其后的一个月内就不断接到B公司工作人员的说服电话,最终达成将4。5万的会费减至1万元,试用一个月的协议(有传真为证)。而当1万元汇出后,B公司却矢口否认,要求再交2万,如果不交,原来的1万元也不予退回。  就在本系列刊登期间,记者也不断接到各地投资者的投诉电话。一位深圳的老者也打来电话反映,他今年年初以2000元成为某咨询公司的会员,一个月按照该公司指令操作下来,亏损10%以上,对方业务员以其不是高级会员为由加以推托,而待其花费1万多元成为高级会员后,反倒亏得更多。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投资者的亏损主要与大盘不好有关的话,近期股市的持续上涨同样未能令他们摆脱亏损的命运。一位外地投资者来电表示,自己禁不住某咨询公司的不断劝说,于两周前以6000元的代价成为其会员,“从此就好像上了贼船,自己手上好端端的股票全部割肉出局,买入他们推荐的有望一个月上涨70%的大牛股,现在已经被套8%,而割肉的股票最近都上涨了20%以上。”  归纳起来,这些上当受骗者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炒股时间不长,股票知识较为欠缺;二是,年龄较大,防范意识较弱;三是,亏损较大,翻本心理强烈。  律师支招  尽管投资咨询服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纠纷,但如何界定纠纷的性质,如何加强自身的保护也成为目前一大难题。  对此,国浩律师集团(深圳)事务所武小兵律师表示,投资者在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应注意收集并保留三个方面的证据:一是物证,即合同、收据、传真等;二是证人;三是证言,尽管在无法事先告知的情况下无法成为有效证据,但提前收集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该律师事务所娄建文律师也表示,投资咨询公司在做宣传产品时,若作出夸大其词的宣扬或虚假的承诺等,使得投资者在受到欺诈的情形下与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签约,投资者可以双方签订的投资咨询服务合同无效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返还会费,并要求赔偿损失。  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对咨询公司作出欺诈的指认显然面临不少的难度。一方面,上当受骗的多为外地投资者,证人证词难以收集;另一方面,那些经过法律顾问字斟句酌的合同书也大多无懈可击。此外,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也发现,这些咨询公司,近期也普遍提高了警惕,比如,不再承认自己有资金介入股市,不再公开推荐股票。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相关法律条款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打击“黑嘴”、“庄托”;另一方面,还应对先有的法律条款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防患于未然  业内人士还普遍呼吁,投资者与其在事后陷入无尽的苦恼,不如做好事前的防御,不被此类夸大其词的“老师”们所蒙蔽。  近期本系列在网民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纷纷就电视股评中的“黑嘴”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表示,天下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的预测股市走势,如果如这些老师所说的能够预知股市的明天和未来,几年下来,早就富可敌国了,还当什么股评分析师。赚钱属于商业秘密,谁会广而告知?  还有网友表示,有时候也看看这些股评“老师”的表演,一旦发现自己持有他们推荐的股票,就立即卖出,并从自选股里删除,原来想介入的也不介入了。“不被诱惑的感觉真好,等过几天再看这些股票,多数冲高回落,我很有成就感”。  对于B公司前两天向记者推荐的即将涨停的黑马一事,也有投资者进行了评价。这些所谓的咨询机构,让散户买“黑马”,实际上是利用散户的资金帮助他们达到坐庄的目的,拉高股价后,在电视上进行大肆鼓吹,掩护其自己的资金出货,反过头来还要收取上当者的会费,真可谓一举多得。(东南某骗子机构是当天把股价拉高,让会员高位买入----此时他们就已开始把低位获得的筹码逢高兑现赚会员的钱,晚上在股评节目中对观众大吹大擂,骗其次日在高位接盘。次日开盘后迅速上拉以证明其“灵验”,并继续骗进跟风者,随后便一路下行。大盘好时,次日的欺骗性拉高较轻松,已经进去的会员会略有赢利——但赢利稍大时他们会设法骗会员不要兑现以免影响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大多情况下是大盘不太好时,连会员都见不到有赢利的价格,甚至见不到当初的买入价,只能被套牢。更糟糕的是,骗子机构为其他庄家服务以获报酬,推荐的是庄家执意出货的股票,主力出货坚决,被套者想解套难上加难!——本文摘录者注)  总的来看,投资者只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就可以完全避免上当受骗,这也是我们这组报道最想达到的目的。  (证券时报)(在百度输入“黑嘴”二字可看到更精彩的黑嘴画面) 。

热心网友

看了以上楼主的回答,你现在清楚了吧。

热心网友

楼上的观点极对,别上黑鬼黑嘴的当

热心网友

钓鱼前打的窝子.小心上钩!

热心网友

他们一般是这样操作的。看好一只股票他们及和他们联合的机构在低位买进等他们买好后往上拉升一段。然后向各位推荐。同时他们自己自买自卖。拉高股价,等你们去买后,他们就获利走了。你就套在那里吧·!··

热心网友

如果都免费,咨询机构靠什么吃饭呢,只不过对其荐股要谨慎对待,如果都像他们说的30、40%涨幅,自己买就行。

热心网友

小心庄托

热心网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热心网友

最终目的是想挣你的咨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