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连杀联军大将N员,袁绍叹曰:可惜吾大将颜良文丑未至。 古代打战也重视知己知彼,战前应该知道对方有吕布在阵中,而且,如此重要的关隘,获得胜利尤为重要。为何袁绍不带颜良、文丑在身边,即便如此,张郃、高览等盛名之将为什么也不出阵?尽是一些二流武将出马,河北四庭柱是不是一个也不在?去哪里了?
热心网友
袁绍根本不想打赢这场仗,所以根本不可能出多大的力,其原因有:1. 公孙瓒未亡, 北面尚未统一,要保留实力对付公孙瓒2. 汉室岌岌可危,眼看就要亡了,以袁绍的心理, 他希望保存实力,等汉室一挎,他就能乘势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帜统一天下了,再不济也能割据一方.这是为将来打基础.3. 河北四将是他的王牌,将来称霸中原的保障,干嘛去和吕布拼命?干嘛去和20多万西凉精兵拼命?4. 现在的诸侯联盟是将来的敌人,让他们去拼命消耗不是更好?由次可见,袁绍是做过一番打算的,当时有兵有将有地方的人才是王.(他没料到董卓会死,更没料到拥立汉献帝这个傀儡的好处).
热心网友
大家的观点都很新颖~~~~~~~~我喜欢~~
热心网友
罗贯中的写作手法,衬托关羽之勇,借华雄之首使刘关张兄弟在天下人前露脸,同时为关羽斩颜、文二将作铺垫
热心网友
哈。。。 听你们一说真上学了不少啊
热心网友
no
热心网友
一、作者让他们休息去了!二、吕布是个草包,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JJYY。三、吕布脾气不好,其他人不愿意和他公事!
热心网友
说得对啊,颜良文丑连关羽都战不过,在又如何?
热心网友
历史上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件事
热心网友
小说吗,不全是真的
热心网友
在又如何?三英还战吕布不过!颜良文丑连关羽都战不过,岂是吕布的对手。虑之,意在激将!
热心网友
这又是罗贯中在小说中惯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意在烘托“三英战吕布”的宏大场景,在实际上是不可信的。
热心网友
袁绍乃一枭雄,他会在大战之时派2员得力大将:文酬,颜良去押运粮草?而在虎牢失利时又不派张颌,高览等大将出战。难道他是靠人家奉承当上盟主的?我看未必。 在虎牢失利下不派张颌,高览出战才是真保存实力。有人又要说了,他后有公孙赞,也许派2大将巩固后方。大家想,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有必要派2大将来抵抗公孙赞么?还记得袁绍之弟袁术么,就因他克扣粮草才导致孙坚痛失大将祖茂,自己也险些散命。可见袁绍有称王称帝之心,如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胜了,我看剩下十七路诸侯也未必为讨到好,说不定我们苦寻的2位大将就会率部和张颌,高览剩余等部来个2边夹击联军。呵呵,十八路诸侯的粮草是绍之弟袁术看管,你说到时会不会又多出个“董卓”来,或是他可以直接称帝了。至于后方公孙赞,等大局以定,他敢不乖乖屈服么?至于后来为什么战胜了董卓而未如我所说:其一是孙坚得到玉玺后提早退出,接着各路诸侯蠢蠢欲动打乱了他的计划,并且董卓退守洛阳,真正势力并未被消灭,他才不敢有所行动。不然为何孙坚逃亡时他怎么会命令刘表堵杀孙坚?而他退回北方就已经开始自己的帝王只路了。。。 既然楼主题是北方四庭柱为何不在,在下也只是枉驾猜测。
热心网友
书上不是说了嘛,颜良文丑压粮未回。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算是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也是胜负的关键,所以派颜良文丑去压粮不算大才小用的了。至于张郃、高览等人,一则当时还没受到重用,二则与吕布比起来,这些人出去还不是白给嘛。
热心网友
这只是袁绍为自己兵败找借口而已,来了它们2个袁绍也不敢100%的说自己会赢,之所以说:可惜吾大将颜良文丑未至。是在战局成了败局之后的话。三国里这样的例子很多。
热心网友
袁绍保存实力呗,让别人出力自己捞好处,没想到大伙都是这么想的。
热心网友
不理他吗???//
热心网友
行军打仗最忌腹背受敌,时袁绍背后尚有公孙瓒,如董卓联络公孙,岂不大事不妙,还是留在后方,打不过董卓,还有一席之地,也可做一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热心网友
我认为应该是袁绍清狂吧,小瞧老董,虽说老董有吕布在身...但老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吕布出阵的.那不就显得老董身边就吕布一将可用...当遇到华雄打败孙坚时...袁绍有说,可惜颜良文丑不在身边...
热心网友
老罗的三国演义不过是小说而已,这样的考证真是很无聊。看看三国志吧。颜、文我不清楚,但张、高两个人是鞠义的手下,是鞠义挂了以后才冒出头的,虎牢大战的时候这两位应该还是小校呢。
热心网友
问得精妙,所以说袁绍此人志大才疏,心胸狭窄,他虽为盟主,却一味保存自己的实力。留下猛将不用,精兵不出。相比起曹操孤军追“贼”,真乃天天壤之别!
热心网友
始料未及吧~~
热心网友
睡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