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中国的导弹 步枪 坦克都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中国新军事技术扫描 1>A-50X预警机 有了新歼,有了加油机,中国还有什么机型没有?看着日本有了,台湾也有了,就连印度也想从俄罗斯或租或买,作为中国来说,预警机的有无不仅仅是面子上的问题,而是其不能为地面雷达所能代替的指挥作战的性能和优点。先前想“费尔康”可是美国佬不让,也只有从俄罗斯那边想了。加上俄国人早就发展出了以A-50作为载机的型号,更何况中国本为就有A-50,所以在A-50上加上个雷达应该不是很难的事吧?(尽管没那么简单)更何况中国向来喜欢解决有无问题。所以----- 可信程度:★★★★ <2>中国隐形战机---??? 海湾战争中,谁的出勤率最高?谁的战损率为零?---F-117A,在战争中它所表现的优越的隐身性能不得不让世人叹为观止。到了南斯拉夫,被B-2的JDAM炸了大使馆,让我们悲愤交加,所以隐身技术的预研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展了。但是要说到隐形战机,那可不是设计一个新颖点的机型,研制几种涂料就了事的事。至少发动机的红外隐身也要吧,刚刚才出来新发,不可能那么快吧。再加上十几年没有新歼出来(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也没有任何在现役飞机上试验的消息,那它以什么形式来开展研制呢? 可信程度:★ <3>VLS系统 单从海航970上的两套VLS来看,一套是俄式,一套是西式。作为本人来讲,比较钟情于西式的。因为它的通用性比较好,对空,制海,对陆,反舰,只要改下模块就行了,而不用象俄式的那样,一种就是一种不能互用。这对减少空间和费用有相当大的好处。既然已经上舰试验了,相信其中的技术已经掌握了十之八九。 可信程度:★★★★★ <4>168号导弹驱逐舰 看看近几年中国海军的发展,新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速度基本上是一年一艘。先是旅大III型,然后是112,113,再后来便是167。作为167来讲,可以说这只是发展到新一代新驱的过渡,因为作为将近7000多吨的排水量,只是比112多了几枚导弹,再加上主炮后的那一大片的开扩地带,对于一座海红-7是不是太过浪费了?原因只有一个---VLS系统的不成熟。而现在,有了VLS在970上的试验,那么168号的出现很是顺理成章的事。或者说,它的建造应该是在VLS试验之后不久开始的。 可信程度:★★★★★ <5>181号导弹驱逐舰 看着旅大级和江湖级。你再看看远的“提康德罗加级”,“阿利、伯克”级,稍近的金刚级,村雨级,就连台湾也把二代舰拿出来了。又是成功,又是康定,现在又是基德,而且更是相中了“宙”式一族。不知各位有没有什么想法?之前在杂志上经常看到“世界第三大海军”之类的话,现在有谁还敢说?原来还有点兴奋,庞大呀,后来才清楚,考,单算排水量,不算质量呀! 若是拿旅大级,江湖级,再加上那多的不能再多的老式R级潜艇,能打赢日本现在的“八八”,能打赢第七舰队?人家不是VLS,就是相控阵,不是密集阵就是箔条的。真真的武装到牙齿了。是,中国的反舰导弹个头是大(这里说的是这两型装备的),中了一个,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可人家总不能放到那任你打吧? 作为要成为真正的蓝水海军,只有那几艘现代化的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驱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这也是不用我们所担心的。有了前面的VLS,有了167。168的铺路,有了陆用相控阵雷达的先进性能和小型化,把它们相结合,现在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吧。所以,中国的“宙斯”的出现也就是这一两年之内的事了。从照片上就要以看的出。 可信程度:★★★★★ <6>中国的航母 如果单从中国的钢产量和中国船舶的建造水平来说,建造航母之类的大型舰不是一个难事。但是如果事情是那么简单,我们就不必在这说这么多了。尽管相片上的那硕大的船体,似乎要说明什么。但是可以说肯定不会是航母。 新歼才刚刚出来,虽然相信其改型肯定会的。但是要说在空军还没服役的机种,会出舰载型,那打死我也不信。你到哪试验呀?就算你能在地面模拟,你的起落装置怎么解决?你的舰队防御怎么解决?这么多问题加在一起决不是你一架飞机出来了就可以完事了的。没有区域防空,你拿什么保护航母呀?对,前面有了168,181,但是有了这几艘就可以了?组成一个航母编队不是有艘航母就可以形成的。所以呢,关于航母只有再等几年了。 而且本人有一点不明的是,为什么江卫II级和江卫级都没有装备反潜鱼雷,这样在反潜直升机和反潜火箭之间形成的空白带由谁来填呢?要知道少了一层防御,就给敌人多了一成的机会呀! 可信程度:★ <7>WZ-10 中国确实需要一种专用的武装直升机,这不是我们的需要,而是未来战争的需要。以现有的Z-9来说,它确实能够执行武装直升机的任务,但它毕竟不是专门的呀。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就举个例子吧,你说你改了以后,你后面那个载员舱怎么用?还装人?谁敢坐呀,一不小心,被打下来了,又多了几个陪葬的。你总不有让他们坐在上面打吧!再看看那少的可怜的挂弹架,一下只能挂四枚,你说你挂反坦吧,碰到别人的武直,你就死定。你说你挂空空吧,你又打不了坦克。好,就算你挂两反坦,挂两空空,你出动一次能打下几辆坦克?你要多少架次才能消灭一个集团师呀?看看AH-64,AH-1,虎,一个个挂的满满当当的,看着就舒服。哪天真的和它碰上了,它还真会跟你说:“小子,连空空都不带,你也太狂了吧!”你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玩完了。 其实作为有那么多年引进外国直升机的经验的哈飞和南飞来讲,设计一个新式的专武应该不是难事吧。毕竟有那么久的历史呀。看着上面的专武,我虽看不清真面目,但至少样子出来了,相信应该有点可信。 中国与日本军事技术最新比较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中国的三代机也是在大量国外支援下完成的,相比之下日本更多的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先进飞机的气动设计实际上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短腿,毕竟不是一时之工,多数新型号还是采用“联合研制”或者其他名义得到国外的支持。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材料方面我们的差距也不小,包括基础的蒙皮材料,风档材料以及高档铝材需要靠进口。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日本搞电传比我们早,F-1CCV哪年就出来了!====电子方面别的不说,以雷达为例,607与14所的拳头产品全是在引进型号/技术基础上搞的。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我们现在的涡扇型号中4个是引进技术,一个是靠引进的国外核心机仿制开发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航空总体上日本还是比我们先进一些,独立研发能力也不在我们之下!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新一代运载还没有立项,而且即使搞出来,性能上还是比日本的H-2A有一定差距。 中日海军技术比较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170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什么叫自导防空导弹?!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不具备这个技术。日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潜艇材料上中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国也不落后于日本。只是声纳系统还有一些差距。在引进法国和俄罗斯技术以后,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 中国拥有核潜艇,日本没有。中国核潜艇发展了两代。苛刻的中国海军对新一代核潜艇非常满意。 从以上分析看中国在海军技术上已经赶上和超过日本了。但由于过去长期落后,欠账太多,所以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赶不上日本。但中国海军的赶超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军技术上的差别同样是中国具有完整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自主完成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在柴油机、和某些电子技术方面领先。但必须依靠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才能完整地制造现代化军舰,才能形成海军战斗力。 现在中国军事工业已经提供中国军队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不低于日本,问题是PLA如何使用这些装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陆军装备技术比较 以主战坦克为例,火炮、装甲技术中国领先。日本不具备生产高膛压火炮技术,只得引进德国许可生产坦克炮。中国完全具有高膛压火炮自主技术。与德国技术相当。装甲技术在各国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国99式坦克的防护远远超过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当,其2000米动对动首发命中率相当,大约在85%。日本的优势在于动力系统。不过日本使用2冲程发动机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冲程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如果中国的1100千瓦发动机过关的话,在这一领域也赶上日本。 电子信息战技术比较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这导致了日本的军用电子技术的先进。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日本的电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国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日本为什么看起来想一个太监一样的根本原因之一。 。
热心网友
我们的战略导弹啊 我们的核潜艇
热心网友
中国领先世界的是导弹。
热心网友
概念性武器: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常规武器 :短程弹道导弹
热心网友
航天技术、弹道导弹技术、反舰导弹技术,冲压发动机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核武器技术,有几个国家能造处种类齐全的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也就是美、俄吧?楼上的不要妄自菲薄。中国为什么称之为大国,或地区性大国,这就是原因之一,我们有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虽然落后一点,但这是国家的基础,是参与大国博弈的资本!
热心网友
高能电池
热心网友
为什么谈论这些
热心网友
在部队的时候打过56式、87式,后来在香港又见识了M16系列枪族,个人感觉国产的轻武器要比西方同类型武器高上一档次,重武器就不敢说了。
热心网友
核潜艇,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各型导弹和激光技术。
热心网友
我国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相对落后,但是还是有一些撒手锏的。比如说陆战装备/潜艇/战略导弹部队等都可以与世界军事强国势均力敌。
热心网友
垃圾无比,看看下文就知道了,连个枪都不会造还会什么?令人震惊的”中国常规武器 前几天,我们专程到野外某专用靶场,对单位库房里的87式自动步枪和56C短突击步枪,作了一次简单的测试。确实很简单,没有特别的课目,就是打。 这两支枪都是崭新的家伙,刚刚开油。87式用的是与95式同样的5。8毫米弹,56C用的则是遍布天下的56弹。每样子弹都带了150发,普通弹。 来到山中,面对100米外的垂直土坡,开始打。当然,每支枪的头一响肯定是我放了,呵呵,“开处”呢,这也是种享受。 首先打的是56C。连打两个多弹夹,单发、点射、连发(枪上只有单、连、保险这三个设置)都试过了。总的感觉,此枪在100米上精度较高(远了也没试),我打碗口大的目标,立姿无依托,命中度还比较高,有依托就更不用说了。由于枪口装有制退器,所以后座力比较小,震动也不大,跳动也不明显。枪身较短,枪托可折叠,适合在车里用,当然也适合打近战。重量也适中,感觉既不累手,又能保持精度,适合打点射。缺口离眼睛距离也比较适合,无自然虚光。 56C的缺点也比较大,首先就是外观经不起细看,尽管《轻兵器》上刚刚发表的照片,看上去挺唬人,但实物却达不到国外武器那种可以当艺术品欣赏的程度,远远达不到。虽然我手里这支是崭新的家伙,但看来看去,还是感觉像是手工五金作坊里出来的东西,而且制造者的钳工技术显然还不如我这个吃文字饭的业余爱好者。全枪各处净是铆钉,这倒罢了,问题是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弄伤的地方太多了,有的地方如三角枪托的内侧面,甚至可以当刀用,如果谁不小心把手指在里面蹭一下,绝对能划出一个需要进医院缝针的大口子,用来刮削铅笔都完全不在话下。很多地方,纯粹就是个责任心的问题,反正都已经用上角磨机或锉刀了(感觉就是这么加工外观的),为何不多锉几下,把那些锋利的尖角打得圆滑一点呢?难道还得让我们的战士或警察,在使用时都戴上钢丝手套?不理解。也许造这种枪的本意,就是为了让敌军士兵缴获,然后让他们在得意之时胡乱摆弄,然后把手指划伤而造成减员?呵呵。反正我在使用这支枪时,是小心翼翼地捧着的,尽管因为爱它而想抚摸一下,但却不敢。 这支56C,没能打完三个弹夹,因为第三个弹夹打到一半,突然卡壳了,弹壳贴在膛内弄不出来,后撬前捅都试过了,根本弄不出来,野外又没有更多的合用工具,于是只好扔到车里不再用,转而测试87式。 87式自动步枪的外观,倒是不像56C那么粗糙,划手的地方不多。实际射击时,感觉在人机工效、精度等各方面,还比不上短管的56C。主要原因,一是全枪太轻,震动大,枪口有没有制退器,打点射、长连发时,实在难以控制;二是感觉那个缺口离眼睛的距离不太合适,总是带有自然虚光(不是外部光线的关系),连发后热气蒸腾时,感觉特别明显,缺口一团模糊,基本无法精确瞄准了。过去在打56半、56冲、81-1、81轻机时,都未有过这种感觉。第三,也是个更严重的缺点,就是造枪使用的工程塑料不过关,特别是那个塑料弹夹。我们带的也是个新弹夹,只带了一个,打完再装。装满第三回,朝枪上装时,弹夹底板突然脱落崩飞,连同弹簧、托弹板等物一齐飞到了坡下的黄豆地里,子弹撒了一地,找了半天才找齐。原因是弹夹底板质量不过关,连打数十发弹后,热量传到弹夹上,底板变软,两侧卡边无力抱住弹夹体,于是脱落崩飞。难道这弹夹是按一次性使用设计的?或许是打算在作战时为了节约子弹,让弹夹底板去崩退敌军?想来也有道理,假如满阵地时不时飞出个底板、弹簧什么的,有可能也会吓退一次冲锋,呵呵。 总而言之,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两种枪:失望。我本来是带了数码相机的,可是心情不好,而且还当着许多在身后看热闹的村民大丢面子,结果一张照片也没拍。好在我过去在这里发过87式的套图,56C的照片《轻兵器》上也发表过了,大家可以去看。 这次去时,还带了一支加了镜子的95式,我没打。一是因为它已经不是新枪,二是因为怎么看它都不像个枪,于是就没兴趣了。 。
热心网友
我国的仿造技术,假冒技术,欺骗百姓技术是世界一流,其它国家无一能比
热心网友
核工业,航天工业,均领先世界。
热心网友
核潜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不要一味的妄自菲薄如果中国真的那么不堪一击的话早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热心网友
除重工业武器的外,其它技术比较落后.
热心网友
我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说什么中国什么手枪牛的不得了,怎么怎么个好法,但样子实在难看
热心网友
还是不能告诉你!
热心网友
激光研究、隐形技术
热心网友
中国在常规武器,特别是轻兵器、火炮、反坦克导弹等上,在世界是领先的。比如我们的突击步枪,WS1A火箭炮,HJ9导弹,这些在同类产品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热心网友
基本没有不是我不爱国 而是我门从前的基础太差了我们从封建时代一下越到现在这个时代中间没有工业时代的过度险要领先太难了 也许到世纪中叶会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