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什么传说
热心网友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炎帝、黄帝、少?、颛顼称为“五帝”,其实 “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 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 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 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 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人家的工作 ,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 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 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 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 太?,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 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 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 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 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 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 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 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 少?, 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 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族是黄帝族 向东发展的一支。 颛顼,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 ”,可能这是八个氏族。颛顼对九黎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的风尚进行了治理,逼迫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 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这是说共工改造自然,成 了胜利的英雄。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 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记得这是小学课本里的名句,然而,多少年之后,当别人总问起三皇 王帝究竟是谁时,却很茫然。先说三皇吧。三皇总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三皇的分名最早见于《史记·始皇本纪》中的李斯奏议,李斯 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秦皇最贵。”而《春秋纬·命历序》则以为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用 人皇夺泰皇之位。到了宋代,罗苹注《路史》引孔衍《春秋后语》力图调解这个矛盾,认为泰皇即人皇。这个矛盾暂时解决,而五帝配三皇的矛盾更为突出,仅汉代学者之间就有至少四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 三皇帝伏羲、女娲和和神农;另一种意见认为是伏羲、神农和燧人;第三种意见认为是伏羲、神农和祝融;最 后一种意见则认为是伏羲、神农和共工。在这四种意见中,伏羲、神农为各家所共有,将女娲列入三皇,是因为这位女英雄不仅“补苍天”、“立四极 ”,而且“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创造了人类;燧人钻木取火,使人们能 吃到味美的熟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列为三皇,理所当然;祝融即重黎,《山海经》说他“绝地通天” ,分人神之界,自然可为三皇之一;至于共工,在与颛顼战斗中,“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西,故水潦尘埃归焉”,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列为三皇,不亦宜乎?三皇无定说,自古如此。那么五帝的情况又怎样呢?五帝说盖形成于周秦之际,起源于五方帝、五色帝之祠,甲骨文中的“方帝”、“帝方”指的就是五方帝之祀 。但五帝的组合,自古以来也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五帝即太¥、炎帝、黄帝、少¥和颛顼;另一种 意见则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和尧、舜。江汉的郑玄还提出“五帝为六人”之说。哪种说法最有根据呢?看来必须逐一审查他们的历史和功绩。根据《国语·晋语》,黄帝、炎帝同出生于少典,而少典为国名或父名则众说不一。但习惯上所谓中华民族同 为炎、黄子孙、炎、黄列为五帝看来不成问题。《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龙鱼河图》说“天遣玄女下援黄帝兵 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在早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中,黄帝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有功绩的。功绩还 不止于此,《史记正义》说:“黄帝以前,未有衣服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 之难”,“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有之有节,令得其利也。”至于炎帝,也为少典之子,与黄帝兄弟相继,但《帝王世纪》认为炎黄之间凡隔8帝,500余年,显然认为非信 史。班固说炎帝“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氏”。对古老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颛顼号高阳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静渊以有谋,疏能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北正(一作火正)之官,掌管民事,更大的贡献是扩大了民族活动 的范围,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于蟠木。帝喾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其伯父颛顼在位时被立为族子。《帝王纪》说他“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 登位”。《五帝本纪》说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 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而且生有一个伟大的儿子帝尧。帝尧,名放勋,号陶唐。司马迁说他“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受民时”。对于以农业立国的 中华民族来说,制定历法,授民以时,在古代,比什么都重要。说到帝舜,人们不禁想到他对盲父和后母的“笃谨”孝道,这对中国的伦理道德起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他 继尧位,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以身殉职,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五帝之中,最复杂的是太¥和少昊。太¥亦作太皓,风姓,以龙为官,一说即伏羲氏。少昊又作少¥,名挚, 号金天氏,以鸟为官、传说他们均为东夷族。自崔述以来,一般认为晨为太¥之后,近人根据《世本》“少昊 ,黄帝之子,名契”,认为少昊即契,而契亦传为帝喾之子;因此认为太尔¥即帝喾,二人均为殷人祖先。根据上面的“审查”,他们都有资格列入五帝,然而,由于名额的限制,又不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使 得史学家不知何从了!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 时代之前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 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 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所谓帝,只不过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
热心网友
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太?、炎帝、黄帝、少?、颛顼为“五帝”
热心网友
看楼上
热心网友
什么是三皇五帝? (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牺、神农、黄帝。五帝为少昊、颛顼、高辛、唐、虞。) 包牺氏又称伏牺氏,据专家学者考证,伏牺氏故里为甘肃天水,约为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山顶洞人”,距今约八千年以上, 其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伏牺氏将龙作?华夏族的族徽──图腾,?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传说伏牺氏:正姓氏,制嫁娶,做网罟,画八卦,造琴瑟,定官职,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道”之始者,并兼原始科学发明,天文、地理、人文等学家,无所不能,其记载颇多。《古今图书集成》曰:上古伏牺时,龙马负图出河,其图之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牺测之,画八卦。《隋志》曰:伏牺仰观天,俯察地,依据太极图,河图,洛书,刨制包括日、月、五星运动规律。《易》曰:伏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孔子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古者:伏牺至尧舜为上古,上古尚象。夏,商,西周为中古,中古尚占。东周春秋战国为下古,下古尚辞。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可说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历史上唐、虞、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三皇有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名。五帝位序中,太昊伏羲居于北辰,炎帝居于南方,少昊颛顼居于西方,帝喾居于东方,黄帝居于中位。三皇五帝尚未被人们接受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仍被普遍地看作是神话传说。但是,三皇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文明早期阶段的称呼,符合中国历来的认识,又大体符 合考古发现的上古文化面貌,应当成为夏代以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名称。从三皇五帝断代工程中,考古年代表上显示: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斐李岗文化等阶段性,均与古代同 期的冰河洪水天灾相终始。因此,可以肯定不同文化的更替,是由于上古洪水和海洋进退引起,并同时引发三皇五帝时代的更替,三皇五帝的诞生,就是面对天灾人祸挺身而出的驭世英雄;三皇五帝时代也就是战胜自然灾害后,又创造了更辉煌的人类文化与文明智慧的延续。对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考古未必能再现原貌。但有学者据贾湖遗址占卜实物考证,伏牺作八卦是可信的。据《史记。天官书》和易洛魁人、玛雅人的实际表明,黄帝考定星历、牺和占日、常牺占月、蚩尤明天道是史实。二十八宿产生很早,黄帝时已在应用是千真万确的。文献可以通过考古以外的途径验证,拘泥于出土文物有时反而会低估上古文化的水平。。
热心网友
有关三皇五帝的几种不同组合,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一些说法:一三皇:⒈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⒉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⒊伏羲、祝融、神农(同上》;⒋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二五帝:⒈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⒉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⒊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⒋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总体来看,三皇五帝是分为几个时间段的,燧人、伏羲、女娲属于旧石器时代,燧人、女娲为早期,而伏羲为晚期,其余则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神农、帝喾最早,神农为前大汶口文化,帝喾为早于仰韶文化的裴李岗文化;黄帝、炎帝、颛顼、太昊、少昊基本同时,黄帝属红山文化,炎帝、颛顼属仰韶文化,太昊属薛家岗文化,少昊属于大汶口文化;祝融稍晚,属石家河文化;尧、舜最晚,进入龙山文化阶段,尧位于晋南,属陶寺文化,舜(为)位于晋西南和豫西,属河南龙山文化的造律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