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海关自主权丧失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起,清政府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海关税则》,丧失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开始形成。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道台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达成《江海关组织协定》并组成"江海关关税管理委员会"。江海关行政管理权丧失,建立了洋关制度,加深了半殖民地海关性质。1911年12月6日,关税收支保管权落于总税务司英国人安格联手中,半殖民地性质海关完全形成。 上海成为全国重要通商口岸 清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843年11月17日),江海关设盘验所于洋泾浜北岸(今延安东路外滩),标志着上海正式对外开埠。从1853年起,江海关监管的进出口货值、进出境船舶,均占全国首位,上海成为全国重要通商口岸。根据《海关贸易统计》资料,从1866--1869的4年中,全国进出口货物总值为289937829关平银两,上海为190595657关平银两,占全国的66%。同期,全国海关共征收税款36973996关平银两,江海关为9649451关平银两,占全国的26%。 江海关获得新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徐雪寒、贾振之根据"完整接管、逐步改造"的方针,正式接管江海关。从此,江海关结束了屈辱的历史,由帝国主义把持的机构,变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1950年2月16日,按海关总署令,江海关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同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任命贾振之为上海海关第一任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