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物流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热心网友
沃尔玛物流模式,我们能学多少 《财富》杂志曾这样形容它:“去年秋天,它的日销售额为14.2亿美元,超过了36个国家的GDP之和;它是21个州中最大的雇主,身穿该公司工作服的人数超过了美国军队的人数;它今年的增长规模相当于新建一个──你可以任选其一——道氏化学?DowChemical、百事可乐、微软或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Martin公司;如果用它每年因失窃而损失的大约20亿美元成立一家公司,可以在《财富》1000强中名列第694位”相信这段对全球500强榜首企业、最受赞赏公司的形象描述,一定会让您过目不忘。 7月11日,这个去年销售额2400亿美元的零售业巨无霸沃尔玛登陆北京,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在石景山区落地生根。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将给中国零售业以很大的冲击,甚至会促使中国零售业的重组。如何在“改变了美国企业游戏规则”的零售业巨头嘴边挣得一小块蛋糕?零售巨头渐进的脚步声使中国零售业开始惶惶不安。 1美元销售额,1美分配货成本 2003年被看成是中国零售业关乎未来生死的一年。按照入世后3年保护期的规定,中国零售业无疑正处在决战前夜。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前不久放言,国外零售业的大冲击有可能使国有商业基本垮台。国内流通主管部门的一些政府官员也对外资商业的大步进入感到压力巨大,更对外资可能有朝一日大手笔收购内资流通企业感到忧心忡忡。 面对压力,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零售业的病根。他认为,非典时期零售业普遍亏本不仅是因为非典,更是因为国内传统商业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微利,最后由非典引爆了这场危机。中国零售业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物流根本满足不了现代零售快速配货、快速资金周转的需求。 让我们来看看沃尔玛是怎么做的“天天平价”一直是沃尔玛的制胜法宝,它的低价策略是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的。例如采购方面,沃尔玛是全球性的供应链,批量进货使其往往能以低廉的价格进货。而且沃尔玛常常提出方案,直接要制造商开发生产它们需要的商品,这些自有品牌的商品价格很低廉。沃尔玛超市服装的平均价格每件只有10美元。再比如,沃尔玛的办公场所非常简陋,只有20%的正式职工,其余的80%员工都是一些兼职人员,管理成本降到极致。据统计,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16%,而中国连锁超市则会达到30%左右。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沃尔玛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为它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过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这些巨型建筑的平均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相当于23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装着人们所能想像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牙膏到电视机,从卫生纸到玩具,应有尽有,商品总类超过8万种。快捷的配送系统使得沃尔玛的各分店即使维持少数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存货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斯通博士在对美国零售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在美国的三大零售企业中,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沃尔玛是1.3%,在凯马特是8.75%,在希尔斯则为5%。如果年销售额都按250亿美元计算,沃尔玛的物流成本要比凯马特少5.5亿美元,比希尔斯少9.25亿美元,数额相差惊人。有统计显示,沃尔玛1美元的商品销售额中,配货方面的成本只需1美分多一点。这世界上最低的商业成本,怎会不具备强大的价格竞争力? 谨慎选择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高级行政总监李成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零售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成本。 高效率的配送物流体系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沃尔玛制胜江湖的法宝,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正因为如此,沃尔玛的物流体系被众多的零售商家所效仿。然而,盲目地学巨头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在中国却未必个个超市都行得通。 据报道,像沃尔玛这样的具有高效益物流配送体系的零售商,也只有80%的货物是自己的体系去配送的,而在沃尔玛的竞争对手那里,这个比例只有50%左右。这样的零售巨头建立配送中心一样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深知,超市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内部的物流配送,除非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否则巨大的投资必定承担巨大的风险。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有关人士分析,这大概就是沃尔玛至今没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原因。沃尔玛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规模并不大,而建立一个配送中心并不比开一家连锁店所需的成本低,甚至更高。 对于我国的超市而言,巨资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其投入产出比是一个不能不让人疑惑的问题。据专家分析,我国超市通过自己的配送体系运送商品的比例非常低。这不仅因为我国很多商品制造商规模小、分布广,传统的分销体系根深蒂固,超市自身的配送体系难以渗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快速消费品和一些小商品,如果规模不是特别大,通过超市自己的配送体系进行运送,成本会很高。因此,当超市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时,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是很不可取的。 现在,国内的不少零售巨人已不惜血本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如华联超市在沪、京、宁等地已建有5座现代化管理的相互联网的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了全国物流配送框架。不过他们有其他的目的,据华联物流的高层透露,此举一方面为华联超市引进了外资,另一方面则可以将隶属于超市部分的物流配送体系独立出来做大做强。华润万佳也为自己设立了同时发展第一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1+3模式”。超市的物流公司能否发展为第三方物流并发展强大?业内人士表示很难说,因为现在并没有可靠的依据,我们可以静观其变。然而,北大纵横零售行业高级咨询顾问徐懋则断然否定了来自超市的物流能真正成为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这些开始为某个零售商服务的物流公司要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是不现实的,第三方物流必须保持很高的独立性,物流中有很多的商业秘密,而你的竞争对手是不可能把它的业务交给一个附属在其他超市的物流公司去做的。除非,这些物流业务能完全剥离出去”或许,从沃尔玛卖掉其旗下的物流配送子公司——麦莱恩公司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艰难走向。 试试与第三方物流合作 似乎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曾透露,他今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零售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由广东连锁经营协会做媒,宝供物流公司正在积极与一些零售超市商谈合作事宜。 然而,合作的难度非常大。零售业物流比生产企业物流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物资周转要快,对订单反应要敏感。这对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门槛都非常高,其中物流整合能力并非一般物流公司所能办到。据宝供物流公司的评估,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才可能买得起第三方物流的单。此单一出,承佣的第三方物流还需替其专建一个物流基地,所有花销可达10亿元的2.5%~3%。 然而不少第三方物流公司表示,虽然难度很大,但绝对值得。据了解,近年来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上。随着国内零售业的发展,一些物流企业表示,如今掌握了零售终端物流业务就等于掌握了整个物流业务的制胜点。 对物流公司来说,最理想的模式不过是由某零售连锁企业指定其为独家物流代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向记者透露,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模式进行得并不是很好,毕竟难度在那里,合作成功的很少。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则提醒物流企业,要想吃到这块蛋糕,最好找到切入点,比如从已经掌握的供货商方面延续到零售业可能会更容易。 要不就厂家直送? 国外的零售业发展了200年,而我们却只有不到20年。零售业的物流之路,必然充满荆棘和磕磕畔畔。到底该怎么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有关人士告诫道:必须学会量体裁衣。 超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考虑。建立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合作都是很好的途径,但却并不一定适合你。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就是厂家直送。 几乎可以和沃尔玛抗衡的零售企业——家乐福就一直没有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始终坚持厂家直送。作为世界零售巨头之一的家乐福发展到如此规模,并没有像沃尔玛那样也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由此可见,物流配送中心并不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必须得建。在北京,家乐福只有4家店,采取厂家直销的方式实际上是节省了成本。当然,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有条件,那就是企业总部要有很强的能力能够控制分店,它还必须具备很强的采购能力,能达到一定的采购额和采购量。一般配送成本应该占销售成本的3%~4%。 国内大部分零售企业的连锁规模都不大,根据自身情况学学家乐福的厂家直送,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
热心网友
先进!
热心网友
沃儿玛四种物流模式:即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和回收物流。 零售店把商品卖给顾客,叫做销售。那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看销售,又会怎样呢?顾客到商店去付款获得商品,这不是销售,而是"购买"。 "卖"和"买"这两个经济行为同时进行,实际是一回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说同一件事,这在物流中也是存在的。比如"销售物流"和"采购物流",就是如此。零售商店把购进的商品从采购地经本公司的商品中心,或直接运到店铺的这一部分的物流,从零售店的角度看,属于采购物流,而从厂家和批发商的角度看,因为是向零售店出货,所以则属于销售物流。还有"回收物流"一词,比如回收用于运输的托板和集装箱、接受客户的退货、收集容器、原材料的商品废宵等通常的销售方面的流动与逆向物流,就叫做回收物流。但对于容器的回收业者来说,这属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 虽说整个流通不能如上分解,但在一个企业的经营中,据其特点,可分为如下四种物流: ① 从生产地到市场之前的商品移动--"生产物流(内部物流)" ② 到市场后,再送到顾客手里--"销售物流(市场物流)" ③ 购买商品和原材料等活动--"采购物流" ④ 接受容器和退货等活动--"回收物流" 之所以如上分解,是因为它们即使走同一条运输渠道、用一样的流通设施操作,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作业,其管理方法、评价的方法有所不同。当然,作为物流系统,必须要在统筹安排的思想指导下,在大的意义上,通过一个系统体系经营。在宏观的社会性物流中,一般不作如此分解,有时只是指导这种场合下的物流分为"区间物流"和"区内物流",或者是分为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还有分为"产业物流"、"商业物流"和"消费者物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