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高高该吃什么药?或者如何治疗?

热心网友

科学饮食降血脂 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文化调查显示: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  为了分析对高脂血症患者膳食干预的效果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的科研人员,选取87名年龄在25~64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改善膳食结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他们对入选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膳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普遍不合理,其特征为摄...

热心网友

科学饮食降血脂 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文化调查显示: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  为了分析对高脂血症患者膳食干预的效果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的科研人员,选取87名年龄在25~64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改善膳食结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他们对入选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膳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普遍不合理,其特征为摄入的脂肪和胆固醇食物偏多。  那么,什么样的膳食结构既能满足我们的日常营养需求又不会增加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呢?由有关专家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明确指出:人体每天摄入脂肪产生的热量至少要低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产生的热量至少要低于总热量的8%,胆固醇每天的摄入量要少于300毫克。  个体膳食干预:收效明显  在调查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根据每个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制定了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总的原则是减少患者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并调整其他食物的摄入量。随后又对其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通过干预患者的膳食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摄入的食物中脂肪的热能比降至30%,饱和脂肪酸的热能比降至14%,平均每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降至274毫克。经过检测发现,大约60%的人在有效的膳食干预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呈下降趋势,30%的人血清胆固醇水平降至正常水平。这一结果提示膳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  专家提出:膳食建议  参照《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和《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膳食控制方案,并结合我们多年的研究结果,对血脂异常病人的膳食提出如下建议:  主食: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每天需要量大约为250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量大约为350克。各种米、面、杂粮等可以任意选择,但要尽量避免吃油炸食品和各种甜点心。  肉类食物: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每天需要量大约为100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量大约为150克。要尽量选择瘦猪肉、牛肉、羊肉,鱼和去皮禽肉,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和家禽皮。  蛋类:每周1~4个。  奶类:每天250克。牛奶、酸奶均可。  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0克。应选择植物油,尽量避免动物油。  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大约需要400~500克。  盐: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6克。  豆类:尽量经常吃豆类食品,每天可在干豆30克、豆腐150克或豆腐干45克中选择一种。尽量避免吃油豆腐和素什锦。  体力活动强度较大的人,可适当增加其他类食物的摄入量,但肉类、蛋类、植物油和盐等的摄入量要尽量遵守以上建议。

热心网友

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或降解障碍.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儿童<l00mg/dL(1.13mmol/L),成人<150mg/dL(1.7mmol/L).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50~500mg/dL(2.83-5.65mmol/L).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500mg/dL(5.65mmol/L)...

热心网友

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或降解障碍.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儿童<l00mg/dL(1.13mmol/L),成人<150mg/dL(1.7mmol/L).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50~500mg/dL(2.83-5.65mmol/L).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500mg/dL(5.65mmol/L).生理:主要含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为乳糜微粒:在进食后状态下,由肠道吸收饮食中的脂肪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空腹状态下,由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酸在肝内进行内源合成中等密度脂蛋白(IDL):由乳糜微粒和VLDL降解形成.分型:基于脂蛋白类型的不同,分为下列类型Ⅰ型:乳糜微粒明显升高,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轻度升高的胆固醇。常出现在儿童期。临床常伴发由胰腺炎、肝脾肿大、发疹性黄瘤和视网膜脂血症引起的腹痛。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病因可为原发(常染色体隐性)也可为继发,如SLE、γ球蛋白发育不良ⅡA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伴有高胆固醇,参见高胆固醇血症ⅡB型: LDL及VLDL升高,伴有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高。原发病包括几种遗传疾病,继发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肾疾病、卟啉症、多发性骨髓瘤Ⅲ型:IDL升高(血β脂蛋白异常),表现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多数原发性病人为脱辅基蛋白Ez纯合子异常,继发原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和γ球蛋白发育不良Ⅳ型:VLDL升高,伴有高甘油三酯和轻度升高的胆固醇。某些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增加Ⅴ型:乳糜微粒及VLDL升高,伴有明显增高的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因LPL或apo-C缺陷造成常染色体隐性,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增加注意:上述分级只是为了说明此种疾病,很少涉及到遗传性和发病机理。血浆脂蛋白在任何个体中都是随时间变化的,这是一种可以预计到的现象,因为在VLDL和LDL的代谢和饮食对VLDL的作用之间存在有前体-生成物这样的关系同一种疾病可导致多种不同的脂蛋白模式,而多种疾病又可引起同一种脂蛋白表型。

热心网友

少吃荤多吃素,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