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结构设计师指点:后浇带和补偿混凝土设计的用处、原理和设计方法。 后浇带和补偿混凝土设计的用处(最好说一下区别)、原理和设计方法,我进入设计三年多了,这方面欠了解。 请高师指点!

热心网友

1。后浇带:一般在房屋超长设计不设缝、或为主楼与副房联体设计为减少主楼与副房不均匀沉降时的设计措施。 后浇带设计:在段中留600MM-1000MM缝,两个月后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封缝(混凝土中加水泥含量的12-15%JEA或UEA,两个月后才能进行)。 2。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用于房屋超长不设缝,在所有纵向的梁板混凝土中加水泥含量的10-12%JEA或UEA 。使其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 3。现在结构设计有时两个方案全用,如北京新站120多米不设缝,就是采用“设立后浇带和补偿收缩混凝土联合设计”。 4。JEA或UEA 主要是明矾石膨胀剂,其膨胀可以抵消混凝土的干缩。UEA 为华北地区多用,JEA为华东地区多用。 5。混凝土干后即使在28天后到120天仍然有一定的收缩,这是它的特性。 规范规定:一般框架结构房屋长度不大于55m,砖混结构房屋长度更小即不会大于55m。原因主要为:混凝土干后收缩应力及热胀冷缩,正常环境下混凝土干后收缩应力比热胀冷缩对建筑结构破坏更大。 超出此长度必须进行特殊设计施工,如设立后浇带、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等,其代价不小于设缝,只是为了美观或节约用地! 。

热心网友

个人理解是为了为变形留出一定的余地来,比如上面学长所说的,混凝土的膨胀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大些的框架等整体性较好的建筑,尤其是长些的、地下情况不均、地下建筑不一、地面建筑及承重差别大的基本上都会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