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是万物之源。水在行不言之道,它不但有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胸怀,又有坚定不移的顽强不息、回归自然的百折不挠的斗志;还有因势利导、顺应客观环境为而不争,甘居下游、灵动活泼的战术。 要有水往低流的低姿态 要有中流击水的挑战力 要有柔情似水的亲和力 要有海纳百川的大气概 要有推波助澜的奉献心 要有静如水面的好心态 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老子用以阐述道教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水的不争在于它的柔它的弱它的自上而下的本性。无论高处有什么样的无限风光,它只是淡淡而过,顺其自然地向下处而去。涓涓细流不贪恋仙境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河大江的怀抱;蒙蒙细雨静静地滋润干涸的土地。向下,退让,有形,无形,这就是水的性格。它帮助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夺名利。 然而,天地万物从来都是否极泰来,水也不例外。水最大的道在于,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用不争达到争的目的。蒙蒙细雨会变成狂风暴雨,涓涓细流会变成滔滔洪水,滴水可以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水的这些特性显现出来时,万物众生便无力与它抗横,它达到了争的目的。柔弱的向下的不争的水转化成势不可挡的凶猛的水。 由此联想到做人。那些大事小事与事无争、超然度外的人,一般被视为软弱的呆傻的平庸的人。其实不然,与世无争的人不会轻易的被名利左右和金钱诱惑,在一段时间里他们也许一无所获,但最终他们会得到道德和良心的丰盈,还会拥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生活状态。 对不起,练贴画,贴错了!!!。
热心网友
道,如丝线,如陌路,如天际,无定无形。那么,世人如何习道呢?心也,以善炼心,心无所碍,如水银泻地,在万劫千重中无往而不利,无物无我。“上善若水”,不求报取,以磨练心中的璞玉。如宝剑的流彩,流溢不滞。
热心网友
1213
热心网友
老子思想精华:示弱守雌尚柔主静
热心网友
明白一切,但是不说,只是坚持.
热心网友
我第一次见这话。不过,不知可以把上解释为君王么?水,容纳百川,有容乃大。君主从善如流,百姓这股水才能载他这舟前行。
热心网友
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凡是幸福、美丽、和平、丰收、慈爱的主题,都是以女性为表现象征的,这说明女性是代表了人类温和美好柔顺的事物和情感,如果所有女性都和男性一样刚强、果敢、有事业、不屑于家庭琐碎、照顾丈夫、养儿育女,那这世界一定是很不美好了,人类的大多数都会觉得无味。孔夫子强调了女性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特点而形成的社会角色的分工和规矩,可以说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其实被很多人误解了
热心网友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樱?杀蝗f物而不?名利 《老子》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里的上善的上字,是代表了古代君主的意思.所以上善若水,旨是在为残暴的统治者做一个善的导向。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 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做人要与水一样,有极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