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体时查出有一颗1x1.6的胆结石,平时没感觉,请问这种情况严重吗?该怎么办啊?谢谢!
热心网友
你好!如果按部位分,可将其分为①胆囊结石 ②胆总管结石③肝内胆管结石 ④肝管结石.若按结石成分可分为:①胆固醇性结石②胆色素性结石③混合性结石.我猜你应该是胆囊结石,但不知道你是什么成分引起的。如果大多数时间并不怎么疼痛,就没有必要太在意,注意心理调节,预防为主,限制结石再生、和增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不控制,不注意,结石一但大面积增加,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
热心网友
你好!如果按部位分,可将其分为①胆囊结石 ②胆总管结石③肝内胆管结石 ④肝管结石.若按结石成分可分为:①胆固醇性结石②胆色素性结石③混合性结石.我猜你应该是胆囊结石,但不知道你是什么成分引起的。如果大多数时间并不怎么疼痛,就没有必要太在意,注意心理调节,预防为主,限制结石再生、和增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不控制,不注意,结石一但大面积增加,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有生命危险。肝胆结石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事项? 1 、饮食预防:对于一些肥胖或甘油三酯高的患者,要少食用油脂类高的食物,特别是动物油要少吃,可多吃些植物油。 2 、调节情志,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的气体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正常,胆汁就不易“潴留”而生石。 3 、中药预防:我们临床中常用下列中药泡水当茶饮,常取得效果。①四川大金钱草 60g ,泡水当茶饮之,连服 3-4 个月。②金钱草 30g ,鲜芦根 15g , 1 剂 /2 天,连服 4-6 个月。③玉米须 20g ,茵陈 30g , 1 剂 /2 天,连服 4-6 个月。④鲜芦根 30g ,生牡蛎 30g , 1 剂 /1 天,连服 3-4 个月。 如果出现非常疼痛的情形,应该学会应急处理::①应用相应抗生素消炎处理;②运用强镇痛剂止疼处理;③运用解疼、扩张胆管、止呕等药物对症治疗;④待疾病得以控制,进入恢复后,可用中药保守治疗;⑤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恶化,这时就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有两种,取石,或直接载取胆囊!胆囊切除术易造成那些危害? 1.术中对胆管的损伤,由于胆囊和肝外胆管存有较大的解剖学变异,或术者经验不足,可能在术中损伤肝外胆管,引起术后的胆管狭窄,少数继发于术后的胆管周围感染而造成胆管的损害或闭塞性胆管炎。 2.胆管损伤后狭窄,也称损伤性胆管狭窄或术后胆管狭窄,95%以上均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后。损伤后胆汁外渗,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即便愈合也将继续纤维化性狭窄,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反复发作。狭窄、感染与再发结石,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3.术后Oddi括约肌狭窄和缩窄性Vater乳头炎。 4.术后胆盐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影响胆汁的排泄。 5.胆管结石,可分为残留结石和再发结石,文献报告发生率可高达87.8%。 6.胆囊管遗留过长,如胆囊管内有结石,或胆管下端梗阻时,胆汁引流不畅,腔内压力增高,遗留胆囊管扩张并继发感染,形成有炎症的小胆囊。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少数出现黄疸。其它症状有消化不良,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 7.胆道术后功能紊乱:年轻女性多见,精神因素或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诱发。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痛,伴腹胀、多汗、心率快等。 所以,只要能够控制,最好不要手术。
热心网友
体验老年胆石胆囊炎我是一个70岁的老人,从事医生职业已40余年,目前仍在医疗第一线为病人服务,28年前曾做过胃大部切除术。一年前常规体检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多发结石,慢性胆囊炎。但自己从未感到上腹疼痛,也非常注意避免油腻饮食,故存在侥幸心理,决定能拖则拖,暂不予处置,静观其变,定期复查。某日下午上班时突感上腹钝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刀割样难忍。晚7时急诊B超示“胆囊肿大、囊壁毛...
热心网友
体验老年胆石胆囊炎我是一个70岁的老人,从事医生职业已40余年,目前仍在医疗第一线为病人服务,28年前曾做过胃大部切除术。一年前常规体检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多发结石,慢性胆囊炎。但自己从未感到上腹疼痛,也非常注意避免油腻饮食,故存在侥幸心理,决定能拖则拖,暂不予处置,静观其变,定期复查。某日下午上班时突感上腹钝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刀割样难忍。晚7时急诊B超示“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囊内多发结石、团块状嵌顿于胆囊颈部”,肝功能化验转氨酶显著增高,胸片见右胸腔少量积液,血象及体温在正常范围,保守治疗毫不见效,遂于当晚12时在全麻下做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恢复顺利。 由于老人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黏稠,若既往有胃切除手术史者,因迷走神经被切断致使胆囊排空障碍及并发胆石的情况更为严重。老年胆石症的发病率较高,是年轻人的5倍,70岁以上的胆石症患者100%伴有细菌感染。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反应较迟钝,临床症状相对不典型;平素症状不明显,急性发作时疼痛程度不一,体温及血象可以不高;老年人由于腹肌较松弛,即使胆囊坏疽或穿孔也不一定表现明显腹肌紧张,但另一方面又较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应了解老年胆石胆囊炎的发病特点,以免延误诊治。临床上常碰到许多患胆石胆囊炎的老年人,成年累月大把大把地服用消炎利胆的中西药,并反复要求B超复查,以期望有朝一日药到病除。但服药后疗效并不明显,令人失望。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有长期慢性炎症的胆囊壁显著肥厚,结缔组织增生,血供较差,药物难以发挥溶石及消炎作用,胆囊管的直径正常只有0.2~0.3cm,管腔略呈螺纹状弯曲,慢性炎症时管腔处于半阻塞乃至完全阻塞状态,胆汁排出尚有困难,更何况排石。故长期大量服药既浪费财力又延误病情,最多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罢了。再者老年患者有很多人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疾患,若胆石胆囊炎严重发作,易伴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及急性胰腺炎,可能危及生命。再从防癌的观点来考虑,由于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对突变细胞的免疫监测作用减弱,故老年是癌症的高发年龄段。老年胆石胆囊炎患者,其胆囊黏膜长期受机械及炎症的双重刺激,出现不典型增生,再加上胆汁中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可使胆酸发生核脱氢反应,而转化为有致癌性的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胆囊的恶变率。国外有人报道无症状的胆石患者5~20年后癌变率为30%~50%,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漏诊,而中、晚期则治疗比较困难,预后较差。 鉴于上述情况,结合笔者自身“历险”体验,有理由认为,老年人有胃切除病史者若经常有右上腹痛,应高度怀疑有胆石症可能,及时做B超检查。不论既往有无上腹部疼痛史,已经确诊为慢性胆石胆囊炎的患者,均宜在情况许可时尽早择期手术为好。况且目前腹腔镜技术已日趋成熟,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当然,具体病情还得由经治医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