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平
热心网友
《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威尔伯·施拉姆(welber slarm)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年出版. 威尔伯·施拉姆是美国著名传播学家,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在伊利诺斯大学建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他认为信息传播过程是传送者把要提供的信息进行“编码”,即转变成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体传出;受者接受这些信息符号并进行处理,再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传者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改传播内容,使它更适合受者的需要,提高传播效果。
热心网友
1956年,弗雷德.赛伯特(Fred Siebert)、奥多.彼德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i chramm)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以下简称《四种理论》)试图对“今天世界上所有不同种类报刊背后的哲学和政治的原理或理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热心网友
威尔伯·施拉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认为信息传播过程是传送者把要提供的信息进行“编码”,即转变成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体传出;受者接受这些信息符号并进行处理,再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传者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改传播内容,使它更适合受者的需要,提高传播效果。施拉姆的传播理论关注信号的接收与解码,经验领域的重叠,也就是说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传者的经验与受者的经验有一部分经验重叠,否则难以理解或正确认识。 从施拉姆的信息传播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源与接受者之间除了物质工具之外还存在着信息编码的要素,关注信号的接收与解码及经验领域的重叠。 教学是师生间交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影响学生,促使其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有时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习大量系统的间接知识。因而不能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射到感觉系统来掌握知识,而要通过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合,利用载体来让学生高效能地掌握好知识。教与学要发生相互作用,教要有学的回应,否则就没有效果。因此,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传递过程,不能仅仅考虑到传递,更要考虑到信息被接收之后的“信息反应”。教学媒体是一个公认的教学要素,它来自信息传播。通常认为媒体就是信息源和接受者之间携带、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从对信息传播过程的研究来看,作为硬件的媒体不能代替作为软件的教学载体。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教学时由学生了解的经验领域内的知识引入新知,让其有一段知识过渡的过程,教学内容不要一味求新求难。如果学生所学知识离原有经验领域太远,学生往往无法很快理解,就会像听天书一样,影响教学效果。但如果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重叠太多,学生又会觉得都会了,降低学习兴趣,同样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更有效地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反应”,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关于媒体教学施拉姆提出了12条建议,其中特别提出“若教师和媒体教学效果一样的话,不要用媒体教”,并强调“用教学媒体的目的在于教学生,不是用来炫耀”,这对某些一味追求使用高新媒体进行教学的领导和教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学生对传播信息的反应是学生自身经验的产物,教师必须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诠释方法来解释学生的反馈信号。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由于学生之间重叠的经验领域较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同伴学习,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