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大西洋有一片海域是以恐怖著称的——那就是让进入者消失的百慕大三角区。首先,任何地图上也找不到它,它只是人们想像中由百慕大、佛罗里达、波多黎各(接近北美洲)三条海岸线合围的区域。这个恐怖的大西洋海区有1035996平方公里。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经被记录下来。一些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员和飞行员抱怨,电力系统曾停止工作,尽管天气晴朗,但是在略呈绿色的云层里发出夺目的闪光。  克瑞司特佛·哥伦布是记录一切不寻常的偶发事件的第一人。哥伦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火柱呼啸着从天而降!船上的指南针突然转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罗A-迪瑞号的船平稳地驶进位于北美的北卡罗来纳港。可是当码头工人爬上船,没发现一个人影!一锅满满的、热气腾腾的饭煮在瞭望台的火炉上!  1945年12月,有一宗称为“飞行19号”的意外事故。那是海军五架轰炸机消失在百慕大那场事故的代号。当天,飞机起飞执行例行的巡逻使命,一个小时之后,其中一个飞行员报告出事了,听到过几次信号,之后……一切归于沉寂!1945年12月5日下午两点,美国空军第19飞行队队长泰勒上尉和14名飞行员驾驶的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里,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了泰勒发来的信号,说飞机偏离航向,方位仪出了故障。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越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以后。不久,泰勒上尉和14名飞行员以及5架飞机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由于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以及以后发生的一系列船只、飞机失踪事件,人们便把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太平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度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一个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或“魔鬼三角”。近几十年来,许多关于百慕大的科幻小说的出版给这一地区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极大兴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飞机、船只的神秘失踪?真的存在“魔鬼三角”吗?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至今不息。百慕大又有新说法  对于船只、飞机在百慕大地区神秘失踪现象,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各种诠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不断有新的说法问世。据美国媒体8月5日报道说,美国密西西比州大学物理学家布鲁斯·迪那多却认为,“百慕大地区”的船只失踪原因很可能只是海底沼气突然爆发产生的大量气泡所致。  布鲁斯·迪那多认为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一条古老法则完全可以解释百慕大现象。阿基米德曾经称,如果一个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那么水的密度必须大于这个物体的平均密度。但是,水中气泡却能使水的密度降低,从而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没。  布鲁斯·迪那多认为,在百慕大三角地区冰冷的海床底下藏有大量的甲烷结晶,当海床变暖或发生海底地震时,这些沼气结晶就会被震翻出来,迅速气化释放出水面,这些巨大的沼气泡沫可以使周遭海水的密度降低,失去原有的浮力,如果此时正好有船只经过,就会因为浮力不足而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  为了验证他的观点,上个礼拜,迪那多特地请来好莱坞特技大师菲尔·贝克帮忙。迪那多称,百慕大地区产生的沼气泡沫可能达数英里之宽,这样大范围的气泡喷发足以弄沉一艘长达数百英尺的货船,但他们并不需要模拟那样“惊人”的场面,工作人员只需制造出60多米范围的气泡就行了,而他们将要沉没的,是一艘长达23英尺的游船。实验人员在经过5次排放压缩空气、模拟海底气泡爆发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那艘游艇果然在一片气泡中沉下了水底!  据报道,这是科学家和特技大师首次在大海上使用真船进行“模拟百慕大实验”。然而,海底沼气理论也许可以解释百慕大地区的沉船之谜,但是否能够解释复杂得多的飞机失事原因,现在还不得而知。  “百”家争鸣  布鲁斯·迪那多又讲道理、又做实验,让他的沼气说很有了一些说服力,虽然还只是一种假设,但可以看出他还是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心思。事实上,在他之前的科学家们早已不允许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存在,他们运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黑洞说。针对百慕大三角的机船失踪事件,美国的韦勒提出了“黑洞理论”。他认为太空中有一些质量很大的天体,由于内部存在强大的引力,天长日久就变成一种新的、体积很小但密度很大的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它不向外释放任何物质,人们无法发现它。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犹如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未及报告就撞入海中。  次声说。原苏联舒列伊金提出“海上次声波震动论”称,由于地震活动和海水的旋涡运动,百慕大海区存在着危害人身安全的次声波。失踪的飞行员和船员都是次声波的牺牲品。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次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  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还有一种解释是“高压油气说”,它是加拿大的唐纳德·戴维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百慕大海区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水下天然气大量释放出来,使空气中含氧量大为减少,飞机的发动机因缺氧而熄灭。从机尾排气管排出的灼热废气,引燃了四周不断喷涌出来的天然气,随即将坠落的飞机焚烧得一干二净。  除了上述解释,还有诸如“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维空间”、“时空收缩论”等许多说法。可惜的是,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之谜。 真的存在“魔鬼三角”吗?  在人们为百慕大三角的神秘现象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人却对百慕大神秘现象是否真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员拉里·库舍挨个地调查了持神秘现象观点的人所具体提到的全部五十多起事例的真相,查阅了美国空军、海军、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的有关调查报告,事故发生时报纸的报道,以及向有关人员写信查询,并于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Solved)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他对每一起事例的调查结果。在这本书中,库舍得出了十条结论:  一、在找到了足够的资料以后,大多数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释,并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为遇到了飓风,有的是船体结构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坏天气,这些在事后的调查报告中都有结论。  二、在一些传说的“事故”中,关键的细节,甚至整个事故,都是虚构的。  三、一些明显发生在别处的事故也被算进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著名的是1902年发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难和1951年发生在爱尔兰的一起空难,都被当成了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们根据持神秘现象观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划定百慕大三角,它将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无比广阔的海域。船只、飞机失踪是全球各地到处发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来,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北欧之间,有近两百艘、架船只、飞机失踪或被遗弃。事实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现象并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踪的船只的航线经过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是在那里失踪的。  五、在许多事例中,船只或飞机的失踪地几乎完全未知,搜寻者不得不被要求寻找广阔的海域。  六、许多事故在发生的时候,当时的人并不认为有神秘之处,但在许多年后,持神秘现象观点者在寻找证据时,却开始把它们也算入了神秘事故。这时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详情,一般是很困难的。  七、与传说的相反,在许多事故发生的时候,天气都非常恶劣。在几起事故中,飓风应承担责任。  八、许多事故发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员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现场,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时间破坏现场,难以找到残骸。  九、许多作者在介绍事故时,并未做原始的调查,而只是引用别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十、在介绍某些事故时,那些持神秘现象观点的人隐瞒了那些能对失踪有明显的解释的重要细节。  另外,1975年,垄断英国海洋保险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在答复《命运》(Fate)杂志的询问时声明:“根据劳埃德记录,自195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看来,不仅人们津津乐道的百慕大神秘现象是谜,这种神秘现象是否存在也成了个谜。就在人们围绕这几个话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真正了解内幕的大海却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怎样从大海那儿知道飞机、船只失事原因,现在看来,除了等待对于海洋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和科技的不断发达,似乎暂时还没有别的办法。至于真相何时能够大白于天下,这或许又是另一个谜。   众说纷纭  科学家们早已不允许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存在,他们运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黑洞说:针对百慕大三角的机船失踪事件,美国的韦勒提出了“黑洞理论”。他认为太空中有一些质量很大的天体,由于内部存在强大的引力,天长日久就变成一种新的、体积很小但密度很大的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它不向外释放任何物质,人们无法发现它。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犹如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未及报告就撞入海中。  次声说:原苏联舒列伊金提出“海上次声波震动论”称,由于地震活动和海水的旋涡运动,百慕大海区存在着危害人身安全的次声波。失踪的飞行员和船员都是次声波的牺牲品。  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  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来源: 科技日报 2003-08-13 19:20 /编辑: 李强 在美国的佛吉尼亚海岸,百慕大群岛和佛罗里大群岛之间有一片总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这就是闻名于世界的百慕大三角。从16世纪以来,在这片海域神秘失踪了数以百计的飞机与船只,人们都称它为“魔鬼三角”或“死亡三角”。专门从事海洋和航空事业的人,更是谈虎色变,把这一带海域视为畏途。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这个地区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他和伙伴们路过这个地区时,曾看到一个奇异的火球坠入大海,就是这个火球使船上的罗盘失灵。而哥伦布第4次去美洲经过该地区时,又遭遇到八、九天不见太阳和星星的神秘风暴。 如果说在不发达的中世纪,航船在海上横遭不测,还可能理解的话,那么,在有了先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后的今天,这种悲剧仍然有增无减,就是不可理解的了。 1918年3月4日,美国海军当时最大的军舰之一“独眼龙号”从西印度群岛驶往诺福克。军舰上配备全套无线电通讯设备。船上300多人,船长是个有28年航海经验的老手。但“独眼龙号”仍然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甚至连SOS求救信号都来不及发出。 1925年4月18日,满载着小麦的日本远洋货轮“来福丸号”,驶进了魔鬼三角海域。突然,从无线电里传来了呼叫声:“哎!快!死亡就在我们眼前,快来救命啊……”声音嗄然而止。从此,这艘日本船也在大海中销声匿迹了。 1973年3月,天气晴朗,海况平静,一艘载有32人的摩托快艇驶入魔鬼三角海域的平静海面,瞬间,快艇旋转下沉,32人无一幸免。 失踪的船只数不胜数,从空中经过这片海域的飞机,也很多次的神秘失踪。 1945年12月5日,星期三,5架美国海军“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在下午两点,从劳德代尔起飞,至巴哈马群岛。出发前检查一切正常。在飞行过程中,曾数次向指挥中心报告所在位置,并报告“一切正常”。 下午5时25分,指挥中心收到了飞机的求救信号:“现在位置不明……失去方向……”通讯中断。 收到求救消息后,管制中心于5分钟后派出一架PBM机一路不断与基地保持联络,但在下午7时30分,突然失去联络,甚至连求救信号都没有。至此美方感到事态严重,调动了当时能够调动的600多架飞机,外加数百艘船只,几乎把百慕大三角一带海域像扫地似的扫了一遍,但没有任何收获。 直到四五十年之后,才发现了点线索。 1991年5月8日,美国的一批海底探险家宣布,他们发现了46年前在百慕大三角地区神秘失踪的5架美国海军“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现在仍在大西洋海底。 负责这次考察的美国科学调查计划主任罗伯特·塞尔沃尼宣布,考察小组在距劳德代尔堡海岸10海里处大约320米的海底,发现了5架“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其中4架保存完好,另一架被认为是长机的飞机中部断裂,其位置在其余4架西边,有4架飞机的座舱门开着,这表明飞行员在飞机迫降大西洋之前跳出了飞机。 负责打捞的部门准备把水下机器人送到海底,以查明这几架飞机是否有与1945年失踪的飞机同样的6位连号号码。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片海域变得如此可怕呢?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为了弄清这个奇怪的现象,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说。 磁场说:飞机和船员在魔鬼三角海域遇难的日子,正好是新月和满月,这时,月亮、地球和太阳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于是引起地球磁场扰动,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从而造成飞机、船只的导航设备失灵,引起海难事故的发生。美国和法国的一支考察队,在魔鬼三角海域的西部海域,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塔上有两个巨大的水洞,水流以惊人的速度从巨洞穿过,使这一带海面浪潮狂涌,好似卷起千堆雪,雾气腾腾。他们认为,这座金字塔有着强大的磁场,是导致一些飞机和舰船失踪的罪魁祸首。 海底大洞说:有的地质学家认为,魔鬼三角海域下面有个大洞,海水从这里流进去,穿过美洲大陆,然后在太平洋的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海面重新冒出来。这种廉洁既过分又神奇。1980年1月,瑞典科学家阿隆森用一部电脑和5万公斤鲜红的水,给各国的地质学家作表演,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很大轰动,联合国的一位官员甚至认为:这个地球上最神秘的自然之谜已经解开了。 超时空说:1991年,一架波音727客机从东北方接近迈阿密机场,机场的塔台正以雷达追踪飞机。突然飞机从屏幕上消失,10分钟后又出现,最后安全降落。塔台人员对此大惑不解,便登机做一番检查,结果发现机上人员的手表与仪器上的计时器,都比正确时刻晚了10分钟。换句话说,这架飞机与乘员,有10分钟不存在于我们这个时空之内。他们认为:“神秘三角”地带的形成,实际一是自然现象。在磁气涡动中,多维空间与我们存在的时空间出现交集。有的交集比较大,所以船舰进入多维空间便告消失。有的交集小,在短暂的消失后,又回到我们的时空里来。 UFO之说:UFO可能来自外星球,也可能来自多维空间。它们习惯在百慕大三角地区抓地球船舰回去实验。然而,UFO本身就是个谜,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这可谓是谜中之谜了。 还有的说是当年沉入海底的大西洲居民,上升到海面,掠夺比自己落后的同胞。甚至认为是海底裂开,引起船只下沉,而在上空形成“反旋风”毁掉了飞机。 有关魔鬼三角的科学假说,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可是,无论哪种观点,都不能使人折服,都有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然而,魔鬼三角海域也不是绝对进去不得的禁区。有一位波兰飞行员,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这一海域,几乎每天都来往于这一海域的上空,但一直安然无羔,从未发生任何意外。 总之,百慕大三角地区既是一片交通和运输繁忙的海域,也是一片船舰和飞机频繁失踪的海域,它以它迷幻般的凶险和无情,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航海家、冒险家的注意。我们相信:解开百慕大三角之谜已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所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事件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绑架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事件叠出,人们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恶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浑号。这些浑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仪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失踪的飞机群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记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事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  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志愿而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d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被天空吞噬了吗?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假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搜寻救援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事件,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而无声无息了。航海者的墓地  。

热心网友

我知道这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我为什莫没有在权威的电视台,报纸,杂志,书籍上看到过? 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迷信!!!!也不要相信那些披上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热心网友

冯·丹尼肯所持外星球生物来访过地球的论点是对早期人类聪明才智的一种轻视。与此相同,一味相信"超科学"说,也是对人类健全发展起来的运用"正常"感官能力的一种轻视。再也找不出任何相信超科学,即相信有超出科学可知性范围的事,会比相信百慕大三角更为糟糕的了。百慕大三角是超科学、伪科学、科学幻想和宣传上胡作非为的最典型的例证。 对百慕大三角最普遍的错觉是,为证实想象中的奥秘,所报道的失踪事件乃是对"远处"正在发生的情况的描述:尽管关于原因的解释可能不同,尽管对是否需要作出超科学可知性的解释可能有争论,但我们"的确知道"远处确实发生了非比寻常的事情;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件事从根本上作出解释。这种推理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经常发生奇异失踪事件的百慕大三角只是存在于纸上和电影中,只是靠一些拙劣的调查资料和谣传来证明和支持的,既属谬见,又缺乏逻辑性。 要了解有关百慕大三角的幻想是怎样产生的,最好是仔细看一下我在写作《百慕大三角之谜--已经解决》(1975)时,我所研究的两个奥秘。这本书已被伦敦劳埃德船舶协会、美国海岸警备队及其他有名望的组织和科学家誉为这一问题上最有权威的著作。书中还有大约六十五个例子也可以看一下。 1972年,我在开始撰写关于百慕大三角的书之前,已经收集了许多杂志、报纸的文章和书中的章节,这些文章和章节将百慕大三角说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下秘密话题。照这些文章的说法,自哥伦布时代以来水手们就谈论着百慕大三角,谈论着轮船如何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作者们说,这完全可能是一种巧合,然而经资料证明的奇怪情况太多了。人们说.一切普通的解释,如风暴、机件失灵和人为的过失等,都不足以解释这一奥秘;还说,海军、海岸警备队、伦敦劳埃德船舶协会和第一流的科学家也迷惑不解。 支持这种"超出现今科学所知范围的"现象的证据,主要由一张假想的船舶、飞机和船员的神秘失踪事件清单构成。当我开始写书时并没有想到我会发现什么,或者我的调查研究将会得出什么结果。我也没有想去试图揭示这一奥秘,而只是想报道我对它所能发现的每一件事。 1972年谈论百慕大三角最多的资料是自由作家文森特·加迪斯写的两篇文章。他的"致命的百慕大三角"一文刊登在人的冒险活动杂志《大商船》1964年2月号上。翌年,这篇文章经过稍微修改和补充,成为他《看不见的地平线》一书中的第十三章"死亡的三角"。加迪斯谈论的事件成为神密事件的核心。 我所研究的第一批事件中,有一件是"萨达弗科"号案件。据加迪斯称,"萨达弗科"号是一艘货轮,它于1926年"由纽瓦克港(新泽西)向南航行时,连同它的二十九名船员从此一去不复返",整个神秘事件只牵涉到一艘轮船。然而,案件对情况陈述之简短,使我怀疑加迪斯实际上究竟作了多少调查。我纳闷的是,这一事件是真的神秘莫测,还是仅仅由于缺乏资料。一些人对这两者分辨不清。我注意到,有些作者提出的资料同样简短,他们明显地用加迪斯的著作作为资料来源,并且不耐烦去做进一步的核实。对新奇事物调查研究的欲望看来低得惊人。 要得到这艘船的资料并不难。纽约时报对于轮船遇难事件有着出色的报道,它先后发表过五篇有关这艘货轮的文章。据第一篇文章揭露,货轮失踪后的三个半星期内,轮船公司方 面一直未能请到海军去搜索"萨达弗科"号的踪迹。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萨达弗科'号沿着海岸航行时,海岸上正刮起大风暴。"而加迪斯和其他作者一次也没有提起风暴之事。据 其余几篇文章报道,搜索未获进展,最后于五月初大家公认这艘船已经丢失。我还发现了一篇关于"阿基塔尼亚"号远洋航轮的文章。这条船到达纽约时,"萨达弗科"号正离开港口。 "阿基塔尼亚"号船长报告说,船是在他前所未见的糟糕天气里航行的,"象热带旋风一样的大风"迫使轮船不得不返航。 我的结论是,以"萨达弗科"号作为百慕大三角发生的一件难解之谜,乃是草率研究的结果。 在我进行研究的初期,我发现了一本当时还鲜为人知的1969年版平装书,书名为《一去不返》,作者是约翰·华莱士·斯潘塞。当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其中大部分是,经过改写和节略的纽约时报文章(在斯潘赛描述"萨达弗科"号轮船的一节中,有一个二十二字的句子,除了变换一个动词的时态外,与纽约时报文章中的报道完全雷同)。然而,斯潘塞的书中却不见该报中最关键的一句,"萨达弗科"号沿着海岸航行时,海岸上正刮起大风暴。"他在报道其他几则神秘事件时,也做了同样的删节。 1974年秋季,在我的手稿完成后六个月,离该书出版也还有六个月时,另外有两本关于这一题目的书问世。理查德·威纳尔写的《魔鬼的三角》和查尔斯·伯利茨写的《百慕大三角》都说到《萨达弗科》号事件是一个未解之谜。从词句上看,威纳尔的写作材料取自纽约时报,而伯利兹的则取自加迪斯的文章。他们谁也没有提到大风暴。应当说,加迪斯、斯潘塞、威纳尔、伯利茨及其他一些作者遗漏了这一关键的情节,至少也是研究中的疏忽。我在研究其他一些事件时发现,所有将这一问题写成神秘事件的作者都是仿照这种蹩脚研究方式行事的。 也许,百慕大三角的主要故事之一"埃伦·奥斯汀号"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各个作者如何处理一份并不可靠的给定"原始"资料。对大多数作者来说,不论他们是否已经知道,这一故事的出处是1914年出版的一本名叫《占星家谈话集》的书,作者是鲁珀特·古尔德。以下是他的全部叙述:最后的,也是最奇怪的一件事就是在适于航海的环境中出现弃船的情况。英国轮船"埃伦·奥斯汀"号在大西洋中部遇到了这种情况,时间是1881年。"埃伦·奥斯汀"号派遣一小组押送捕获船的船员登上陌生弃船的甲板,并指示他们开往纽芬兰的圣约翰,那也是"埃伦·奥斯汀"号的目的地。两条船在浓雾中分手了,几天后再次相遇。那条陌生船只又遭遗弃,押送捕获船的船员们和他们的前任一样,也永远消失了。 遗憾的是,古尔德没有让他的读者知道,他是从哪里得到这一资料的。为了与以后的文章对比,现将古尔德文章的基本材料列举如下: 字数统计:86 地点:大西洋中部 时间;188l 弃船的环境:适于航海 两船分离的原因:浓雾天气 第二次发现:几天后两船再次相遇,这条陌生弃船再次被遗弃弃船的最终命运:未提及这一故事后来又在文森特·加迪斯的文章和书中出现,他承认古尔德的文章是他书中资料的来源。加迪斯1964年的文章摘要如下: 字数统计:115 地点:亚速尔群岛以西 时间:1881 弃船的环境:一切正常,有(在暴风雨中)挣扎过的痕迹 两船分离的原因:暴风 第二次发现:纵帆船被抛弃,新船员消失最终命运:在第二批救援队员经劝说登上被抛弃的船只之后,又刮起暴风,使两船分开。纵帆船及其船员即不复见在加迪斯一年后出版的书中,描述情况与他的文章不同,也与推测中他取材的古尔德的文章不同。 字数统计:188 地点:大西洋中部 时间:1881 弃船的环境:适合于航海的天气,一切正常,无任何物件丢失,无(在暴风雨中)挣扎过的迹象 两船分离的原因:浓雾天气 第二次发现:两天后,浓雾消散,船长发现被抛弃的船只。他看到它的航线飘忽不定而感到惊奇,遂命令舵工使船接近它。给予信号,而无反应。登船人员搜索了陌生船只的每一角落,但未发现有关失踪人员命运的任何线索 最终命运:无法劝说"埃伦·奥斯汀"号的其余水手再次登上弃船。"埃伦·奥斯汀"号驶离时,它被遗留在后面,最后消失在地平线处 加迪斯关于这一事件的两次说法相当矛盾。他在书中的描述比他资料来源的古尔德报道要长一倍多,主要是由于他增添了描述的细节。他告诉我们,船长曾感到惊奇,弃船的航线飘忽不定,船长给舵工下达了命令,向弃船发出信号,并搜查了它的每一个角落等。如果这一事件当真发生过,所有这一切当然是合乎逻辑的,而且完全可能如此。然而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他作出如此详尽的叙述,但在其引以为资料来源的著作中又没有这样的描述,这就是不正当的了。 在加迪斯的两次报道中有几处重大的矛盾,其中包括地点的矛盾。他在文章中写道,"有挣扎迹象",但在书中写的是"无挣扎过的迹象"。这可能是由于排字工人在文章中排漏了一个"无"字,因此这一矛盾不一定是加迪斯的错误。可是,古尔德唯一提到纵帆船当时所处环境是适合于航海的。加迪斯没有丝毫根据可以说有挣扎迹象或者无挣扎迹象。两种情况的证据他都没有。关于挣扎的任何说法都会使读者以为加迪斯实际上掌握著更多的资料。 两次说法中关于两船分离时所处环境的矛盾以及救援队员人数的矛盾,表明研究工作做得既匆忙又粗糙,可靠程度很小;然而,我也不赞成将事实小说化,例如描写船长的惊奇以及古尔德书中所没有的另外一些情节。如果这看起来有些吹毛求疵,那么让我们研究一下以下有关这个事件的报道。 伊万·桑德森在七十年代出版的《看不见的居民》一书中说明,他使用加迪斯和古尔德的书作为他叙述:"埃伦·奥斯汀"号的资料来源。我再总结如下数统计:对事件的描述--242,分析--187,合计429。 地点:大西洋北部 时间:1881 弃船的情况:船上无人,其他情况完全正常。发现时船只完好,食物和水都很充足,无暴力或事故的迹象。船舵受到波浪冲击,船只处于下风,在微风吹拂下飘忽不定。横桅索松开,船长向纵帆船发出询问,未获回答,于是派出登船搜查人员,并决定由押送捕获船的人员设法援救两船分离原因:当他们驶向纽芬兰时,天降大雾第二次发现:大约两昼夜后,大雾消除,得见纵帆船在海上飘忽不定。它再次被舍弃了。但船上一切都很正常。索具已修复,船帆已扬起最终命运:其余船员拒绝登上纵帆船,船被留在后面桑德森在分析这一事件时报道说:这一事件可能与海上抢劫、(通常为得到保险金而谎报轮船遇难的)欺骗行为或"埃伦·奥斯汀"号的船员有关;在第一次发现纵帆船后并没有找到船的证件;救援队写的临时航海日志或已丢失,或未找到,也没有进一步提到。("进一步"这三个字的意思是,这件事曾经提到过,但他不说是在哪里提到过。)桑德森提出,这件事可能是个神话,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押送捕获船的船员,或许他们已经被谋害。但另一方面他却写道:"他们的名字已记录在案"(也不说记录在什么地方)。还说,剩下的船员能若无其事地干一场暴行,而每个人又都顶住了盘问,这未必可能。(他并不说明假定他们受到的审讯的细节或根据推测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这一事件的记录。)这里请再读一下古尔德的著作,它会使我们想到这就是桑德森所用资料的直接出处,也是他通过加迪斯的著作所得资料的间接出处。然后,请想一想,桑德森告诉读者的其他"资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查尔斯·伯利茨于1974年写的《百慕大三角》一书中也讲到"埃伦·奥斯汀"号的故事。他在参考书目中列举了加迪斯和桑德森的书名,但没有明确谈到关于"埃伦·奥斯汀"号的资料是从哪里采的。虽然,出处很明显是加迪斯的文章,他却没有列举出来。他也没有列举古尔德的著作,显然他并不知道,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资料。 字数统计:172 地点:亚速尔群岛以西时间:1881 弃船的情况:船被抛弃,一切井井有条,船帆卷起,索具完整 两船分离原因::风暴骤然而起 第二次发现:两天后重新发现弃船,派人登上该船,前一批登船人员已消失,无迹象表明他们为什么离开和到哪里去了,伯利茨还告诉我们船长坚持查清情况,船员的态度有保留,但他最后说服第二批船员登上弃船 最终命运:又刮起一场暴风,失去联系,纵帆船和第二批船员均不复见。伯利茨并未将该船的目的地告诉读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故事怎样发展起来以及著作者创造伪科学的生动例子。桑德森报道中对船长的行动、船桅的松散支索、修复的索具的详细描写以及对航海日志的渲染,使人们看起来好象作者确实做了深入的研究。多少读者在听了这些完美的细节之后,最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切是否真正发生过?作者真正了解的有多少,有多少又是虚构的? 现在,流行着一种荒诞的说法,认为有些作者在思考超科学可知范围的问题,深入研究院的科学家们看来不敢涉足的领域,探索"科学的边缘"方面是领路人,他们是勇敢地用光辉照亮崎岖小路的先驱者;有朝一日墨守成规的科学研究机构也将不得不遵循他们的道路。我完全不能赞同这种说法。我发观,有一些人的意见和这类作者对自己作用的看法相反,这些作者往往以不合逻辑的错误资料和公众的错误意愿将科学界搞得混乱不堪,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或至少妨碍了公众对科学进步的了解。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对问题的好奇心和彻底的探究精神,看到的只是十足的轻信和疏忽。他们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的兜售者。 我不知道,对"埃伦·奥斯汀"号和其他一些事件十分好奇,因而去作一些有益的研究并试图找到当时对实际发生事情进行报道的作者现在哪里?我也不知道,由于十分尊重群众智慧因而将实际情况告诉他们的作者在哪里?我希望了解"事实真象",业开始亲自去弄清"事实真象"。 在开始调查研究之前,我分析了古尔德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其他说法都是由它而来的。我认为他的资料来源和报道都是不充分的;否则他所报道的日期会更加精确。人们未予注意的一个关键之点就是他所报道的事件发生地点为大西洋中部,那是至少在百慕大以东1000英里处.任何人如果把这一事件写作发生在百慕大三角地区之内或附近、那么他不是十分粗心,就是以为他的读者是十分粗心的,以为读者不会自我麻烦地到地图上查找这个地点。然而我在调查研究了其他事件之后,了解到百慕大三角的"边界"是极为灵活的,它的"边缘"十分宽广;有些作者把百慕大三角描述为"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的一小片海洋",但他们把实际发生在"百慕大三角边缘地带之谜"包括到远至纽芬兰、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甚至令人不可思议地远至太平洋,为了探讨这一误差的范围,如条件允许,请参看一下地球仪,否则看看地图也可以。首先请确定一下百慕大-佛罗里达-波多黎各三角地带的位置,然后看看上述的其他地方位于何处,并自我询问一下,另外的一些作者怎么会出现这样大误差? 我从事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访问伦敦劳埃德船舶协会,这一机构保存着此类海上事件的记录(要不是古尔德死了30多年,我还要找他询问此事)。不过,这次事件是异常复杂的,因为不知道纵帆船的名字,因此劳埃德船舶协会不能找出有关它的任何资料。我查阅了许多讲述船只失事的权威书籍,但一无所获。我也查阅了《纽约时报》和伦敦《泰晤士报》的索引,这两家报纸对于研究船只事件颇有价值,但没有一份列出这一事件。由于报道中说那船是开往纽芬兰圣约翰港的,所以我与当地图书馆取得联系,看看他们是否能助一臂之力。结果在档案中或在1881年的《电讯晚报》上都没有查到有关资料。我借了圣约翰另一家报纸《纽芬兰人》的缩微胶片,由于不知道确切日期,我就从1881年1月1日到1882年7月1日,逐日、逐页、逐栏地查阅,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资料。细读这种通常没有大字标题的文章中的小而模糊的印刷字体,是一件使人厌烦的工作。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每晚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在1881年,圣约翰完全不是世界观注的中心,任何一件有趣的当地新闻都能登上头版,甚至可能冠以大字标题,然而在那一年及其后的半年内,根本没有提到"埃伦·奥斯汀"号或任何一艘船只发生过的类似事件。假如发生过那样轰动的事件,会在报纸上登载好几天。有些远为逊色的船只事故都以显著的地位刊登了。 正当我结束对"埃伦·奥斯汀"号事件的调查研究之时,在1974年下半年出版的里查德·威纳尔所著《魔鬼的三角》一书中又出现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新说法。作者提出的日期是1881年8月20日,地点为巴哈马群岛和百慕大之间,目的港为波士顿。威纳尔在此书的第198页上写道:"许多作者为了更好地引起读者兴趣而多少有点歪曲事实。但完全歪曲事实,就是耸人听闻了。"威纳尔在这段话里,明显地宽恕了"为了更好地引起读者兴趣"而"歪曲事实"的作法。而且,这种作法的一个实例知充分表现在他在"埃伦·奥斯汀"号的论述中。他的大部分论述读起来象是一部小说,而且明显地超出了他的实际知识范围。他谈到"当纵帆船停驶在大西洋巨浪中时,靠三眼滑轮拉紧的索具如何随着缓慢漂移的船身节奏而令人悲叹地嘎嘎作响"。他描述了现代的上面铺有砂石磨面的柏木舱面,整齐卷起的船帆、纵帆前缘的主帆,旋线和随着船身摆动而不时砰然开关的厨房门。他写道,贝克船长为了证实他的四名船员仍然和他同在,如何"扭头从右肩上向后观望",以及当他挥舞科尔特左轮手枪指挥这四名船员随着他向前冲时,如何把一只拇指大小的蟑螂踩在脚下。威纳尔甚至"告诉"他的读者,当这位船长登上弃船的甲板时还在想着"玛丽·赛莱斯特"号。按照威纳尔的说法,当押送捕获船的船员登上弃船的甲板后,风暴把这两条船吹散了。几天以后,有人发现这只船在海上飘忽不定。人们登上弃船的甲板,看到押送捕获船的船员的食物原封未动,床铺也没有睡过,哪里也找不到新的航海日志,而纵帆船看上去还是初次被发现的样子。威纳尔详细地叙述了保证第二批登船人员安全的预防办法以及这只纵帆船如何在一个午后雨天的潮湿浓雾中慢慢地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看到这只船或听到它的消息。 我怀疑报道中冗长而又添枝加叶的虚构故事,但还是重新开始调查,希望能根据这一新的早期和地点找到当时发表的某一报道。过去在伦敦劳埃德船舶年鉴上、《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没有找到,现在我必须核查波士顿的报纸。查找了当年到10月15日的那些结果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的文章或记载,仅仅从波士顿公共图读馆获知,的确有过一只名叫"埃伦·奥斯汀"号的船,可是无法证明确立发生过弃船事件。 我长时间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谈论所谓"埃伦·奥斯汀"事件的作者们的立足点并不稳固,他们以想象出来的,小说化了的说法作为依据,却不想提供有权威性的资料出处。他们不能证明事件确实发生过。他们实际上在告诉读者要毫不怀疑地信赖他们。在调查研究了这些作者们撰写的其他事件并发现他们常常是错误的之后,我不能接受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说法。"埃伦·奥斯汀"号事件是"超科学可知范围"报道的一个典型例证。公众应该要求作者们为他们说过的一切提供依据,而不是接受报道的本身。 在我深入研究百慕大三角问题时,我调查了将近七十起"令人费解的神秘事件",按照推测,这些事件提供的证据表明,百慕大地区存在着奇异的力量。我在《百慕大三角之谜--已经解决》一书中逐项表明的调查结果是十分广泛的,此处就不打算概括了,但却可以介绍一下结论。 *没有一种全面的统一的"理论"能以恰当、简洁和标语式的语句去说明所有的船只失踪事件,这些事件是彼此无联系的。 *没有证据表明,在百慕大三角地带失踪的飞机和船只数目高于别处海洋。不过,可以肯定,被人们虚伪报道为神秘地失踪于百慕大三角地带的船只数目却比任何地方都要多得多。 *人们发现,对于找到当时资料的每一事件来说,都有合乎逻辑的、实事求是的解释。 *仅有的一批"悬而来决"的不幸事件就是那些尚未找到资料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提供文献,至今没有人能证明象描述的那样发生过那些事件。唯一的证据就是作家的话。但现已发现,他们对其他一些能取得资料的事件的描述,是一贯不可信的。不能将缺乏资料误认为是奥秘。 *许多据信发生在百慕大三角地带的失踪事件实际上发生在遥远的爱尔兰、纽芬兰、非洲等地和太平洋中。 *有些船只可能通过了百慕大三角地带,而且人们公认这些船只并未在那里"失踪"。 *由于时间的流逝,或缺乏通讯系统,几乎完全不知道某些船只失踪的地点;而搜索目标则是大面积的海域,而且有时是在船只失踪几个月后才行动的。 *大多数失踪事件是"追溯以往的奥秘"。在这些事件发生后许多年,直到作家们寻找新的事件去补充有关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时,它们才成为"奥秘"。实际上,所有的例子都已有人作过变动,使这些事件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与通常的故事相反,在许多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天气是恶劣的,但作者们往往并不提及这一点。或许这是故意的,或许是研究工作做得不慎密。 *大多数对百慕大三角之谜的研究工作是非常糟的。作者和电影制片人依靠的是未经很好调查的第二手报道,而不愿花费必要的时间去找出可靠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与神秘之谜相矛盾)。 *在许多情况下,作者们会将明显可以解答失踪之谜的消息隐瞒下来。 *飞行、航运、航海、搜寻和无线电技巧的技术细节已简化到不精确的程度。 我将百慕大三角客气地称之为“虚构之谜”。另外有些作者更为直率地称它为彻头彻尾的骗局或诈骗行为。一些作家和电影制片人有效地利用了粗心的研究,各种各样的错觉,错误的推理,技术上的误差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将这一传说说成是不朽的。 从百慕大三角之谜的解答中也可以吸取到积极的教训。我们必须极其谨慎地对待我们读到或看到的事情。“言论自由”的意思,一方面是作者们具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可向他们的读者谈论他想谈论的事情,而不论这些事情的真家;但另一方面,别人也应该有权利指出这些在真理和逻辑面前站不住脚的错误。 [作者简介] 拉里·库什是亚利桑那州坦佩人,现已飞行1700多小时,其中包括民航飞行、教学飞行、仪表飞行、仪表教学飞行和研制飞行的额定时间。他对"百慕大三角"发生兴趣,利用可靠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75年问世的《百慕大三角之谜--已经解决》是他的处女作,书中包括研究结果和结论,认为百慕大三角是"虚构之谜"。这本书在许多国家出版,受到伦敦劳埃德船舶协会、美国海岸警备队和其他团体及科学家的称赞,被誉为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权威的著作。库什在1980年又写了一本书,名叫《第十九飞行小队的失踪》,其中对五架海军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和一架侦察机于1945年12月5日起飞后未返航这一百慕大三角地带最有名的失踪事件作了详尽的研究。库什为进行研究亲自按失踪飞行的航线作了飞行。他已有好几百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并在美国许多大学里作过演讲。 (来源:《科学与怪异》,[美]乔治·O·阿贝尔等著,中国科普研究所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第291-304页)。

热心网友

我知道,呈三角状,经常死人。

热心网友

1945年12月5日下午两点,美国空军第19飞行队队长泰勒上尉和14名飞行员驾驶的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里,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了泰勒发来的信号,说飞机偏离航向,方位仪出了故障。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越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以后。不久,泰勒上尉和14名飞行员以及5架飞机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由于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以及以后发生的一系列船只、飞机失踪事件,人们便把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太平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度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一个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或“魔鬼三角”。近几十年来,许多关于百慕大的科幻小说的出版给这一地区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极大兴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飞机、船只的神秘失踪?真的存在“魔鬼三角”吗?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至今不息。   众说纷纭  科学家们早已不允许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存在,他们运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黑洞说:针对百慕大三角的机船失踪事件,美国的韦勒提出了“黑洞理论”。他认为太空中有一些质量很大的天体,由于内部存在强大的引力,天长日久就变成一种新的、体积很小但密度很大的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它不向外释放任何物质,人们无法发现它。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犹如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未及报告就撞入海中。  次声说:原苏联舒列伊金提出“海上次声波震动论”称,由于地震活动和海水的旋涡运动,百慕大海区存在着危害人身安全的次声波。失踪的飞行员和船员都是次声波的牺牲品。  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  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热心网友

科普知识,一搜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