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是\"网络日志\",而博客(Blogger)则是写Blog的人。具体说来, 博客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 随着Blo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1)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2)博客的内容有时间特性,并且一般是分类的。3)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4)博客都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 目前通用标准包括RSS, RDF, ATOM等等。定义总结:Weblog, 又称BLOG, 又称博客, 又称网志, 又称部落格, 是一种有时间特性,一般是分类的, 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的, 有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  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博客”的原意是指写Blog的人(即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  博客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日记个人性、私密性较强,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表达个人思想和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热心网友

1) 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2) 博客的内容有时间特性,并且一般是分类的。3) 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4) 博客都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 目前通用标准包括RSS, RDF, ATOM等等。我们的定义总结:Weblog, 又称BLOG, 又称博客, 又称网志, 又称部落格, 是一种有时间特性,一般是分类的, 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的, 有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  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博客”的原意是指写Blog的人(即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  博客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日记个人性、私密性较强,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表达个人思想和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博客现象始于1998年,当时全世界只有30多个博客网站。到了2002年8月,《新闻周刊》称“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每40秒钟,都有一名新的博客加盟进来。”  博客最主要的应用有三方面:一是新的个人人际交流方式;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出版。其中,尤以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传播出版而引人瞩目。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逐渐冲击着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1998年,原始的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 (Drudgereport)率先捅出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案,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博客的力量; 2001年,9·11事件使博客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发源地。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网站都因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时,博客网站脱颖而出,全球最大的Blog服务提供网站 上出现了上百个报道“9·11”的个人博客站点,发布了无数业余照片、录像和现场录音,有目击者的亲笔描述,也有急迫希望得到亲友消息的恳求,远远超过了专业记者;2003年,巴格达博客Salam Pax在炮火中不间断地讲述着自家窗外看到的巴格达实况,其个人网站高居战争报道网站的十大链接之首;2003年6月,著名的学院派博客金·罗曼斯科(Jim Romensesko )率先在其网站上揭露《纽约时报》记者系列造假案——“布莱尔丑闻”,使《纽约时报》这个百年大报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博客现象的发展,尤其是博客展示出的巨大的传播力量,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美国《连线》杂志称,博客已经成为传统新闻记者的预警系统,提前提醒即将爆发的、不引人注目的、但是突发性的新闻。《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 (new media),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个人媒体”。可以说,博客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在中国,“博客中国(Blogchina)”于 2002年8月率先引入博客理念。至今,各类博客网站已经发展到五六百个,但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由民间个人网站提供服务,还缺乏主流网站的加入,资源有限,技术手段不完善,管理力量缺乏。如何更好地认识博客,促进博客的健康发展还任重道远。

热心网友

 “什么是博客”成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百度搜索引擎中的相关检索关键词还有“什么叫博客”、“博客是什么意思”、“博客中国”等】,同时博客也被众多机构和媒体评为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BLOG也就是WEB 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