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说具体些,发热多少度?有没有其他症状?呵,你问了两遍。 孩子生病都揪着父母的心呀,恨不得能替孩子生病。希望下面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祝孩子早日康复。不少人认为感冒是小病,其实,并非如此。感冒能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等。由此可见,感冒并非小病,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非常重要,而且当感冒好了之后,也应及时补充营养,平衡饮食,锻炼身体,并注意观察有否异常的病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1.感冒、流感、上感有哪些不同? 感冒:一般是指普通感冒,是由病毒,特别是鼻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多发于初冬或是季节变换的时候。发病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呼吸道的卡他症状,即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喉不适、乏力等;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就会发展到第二阶段,表现为发烧、头疼、关节痛和咳嗽。 流感:最主要的特点是流行,可能是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流行。流感也是由病毒引起的,不过与感冒病毒不同,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的症状是起病非常急,发病时会出现寒颤、高烧、浑身肌肉酸痛、头疼,但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较轻。 上感:多泛指上呼吸道的感染性病变,如细菌引起的鼻炎、咽喉炎等。常有些医生把普通感冒、流感、细菌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等都诊断为“上感”,都用抗生素治疗。这是不恰当的。这样做不但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对流感或感冒病症的诊断和防治也没有帮助。 2.哪些人容易患感冒?偏食者:偏食可引起生素C和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的杀菌和抗病毒能力,除可以减轻症状外,还可以缩短病程。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C越多,防治感冒的效果就越好。维生素A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当维生素A缺乏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明显下降,在病毒细菌的侵袭下,呼吸道黏膜这道屏障防线的功能就会被削弱,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不注意双足保暖者:俗话说:“寒从足下起”,把双足保暖工作做好了,对预防感冒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足部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神经联系,如果足部受凉,就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病毒乘虚而入,使人易患感冒。 喜欢吃糖者:长期吃高糖食物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食用过多的糖,会导致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因为糖有利尿作用,会导致体内失水,引起口干舌燥及上火症状,从而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过多吃糖,也会加重儿童缺钙和维生素B1的消耗,致使孩子体弱多汗,免疫力下降,反复出现感冒。 喜吃咸食者:食盐多会使唾液分泌到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降低了抗病因子的分泌,为病毒就可乘机侵入上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精神紧张者: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鼻咽部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而易患感冒。 3.防治感冒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⑴要区别普通感冒与流感:普通感冒一般不发高烧,主要症状是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部不适等;流感的特点是起病急、发高烧、浑身肌肉酸痛、头疼,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普通感冒发病是分散的,流感常常是一家几个人或一个单位有多人同时发病,并可能出现区域性、全国性大流行。只有对感冒作出正确判断,才能正确治疗。⑵患了感冒要及时治疗:不少人认为感冒是小病,患了病不积极治疗。普通感冒和流感病都可以引起很多合并症,特别是流感有可能引起风湿病、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合并症,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当在感冒初起时就及时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合并症。 ⑶要合理选择使用感冒药:目前对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没有特效药,一般都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对症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减轻鼻粘膜充血药、镇咳祛痰药几类。有的人以为几种感冒药联合用见效快,这是一种误解,应根据症状选用,一种药能解决问题就不要用多种。⑷通感冒不需要静脉输液:有些感冒病人认为打针、输液才算治疗,对医生只给开口服药不满意。实际上,普通感冒症状一般较轻,不必输液。静脉输液有一定风险,会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机会,也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和渗血,口服药不会带来这些问题。 ⑸中药也需合理选用:有一部分感冒患者愿意选用中药,认为比较安全。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分为风寒与风热两大类型,风寒感冒的特点是不发热或低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咽喉不疼、痰白稀;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发热、咽喉疼痛、流浊涕、痰稠黄。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中药。感冒时中药也不宜久服,一般只能用一周。此外,不要中药、西药随意合用。⑹注射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普通感冒:近年常有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接种过流感疫苗了还得感冒?这些患者多为普通感冒,因为引发普通感冒与流感的病毒不同,流感疫苗是根据来年可能流行的病毒株生产的,只能预防相应病毒引起的流感,对普通感冒没有预防作用。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人群是幼儿、老年人和糖尿病、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病患者。哮喘、发高烧、过敏体质的病人不宜打流感疫苗。 4.感冒是否要用抗生素?医学知识告诉我们,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人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原本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就弱,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患了感冒之后,一般不需要服抗生素,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抗生素没有杀伤病毒的作用,感冒后如果经常使用抗生素,对人体会产生以下负面影响:⑴增强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对一种抗菌药品产生耐药性之后,如果下次还吃同一种药,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细菌还会继续在体内繁殖。如果乱用抗生素,有朝一日,细菌对所有药品均已产生耐药性,那种后果将会不堪设想。⑵导致菌群失调。比如口腔内有多种细菌,若使用抗生素把一种细菌杀死,其余细菌就会“疯长”,这也会给人体带来新的炎症。⑶导致细菌变异。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把变异细菌杀死,则会让这种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细菌往往会给人体带来新的疾病。⑷导致某些维生素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有些是由大肠中正常存在的细菌合成的,如维生素K和部分维生素B。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肠道细菌受抑制,减少这些维生素的合成而导致它们的缺乏。 感冒本身是一种平常的病,但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这时医生往往给患者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成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抗生素的作用,家长必须严格按医嘱给孩子服药。在孩子服药后,症状开始减轻或消除,但这时体内的致病菌很可能仍然存在,如果停药,很可能导致感染继发,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合并症。有的朋友一看病轻了,就自行停药,这是错误的做法。治疗感冒合并细菌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必须足量,坚持用到疗程结束。 5.正确对待感冒发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能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有利于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一般来说,小于39℃的发热,不致引起机体内环境的紊乱而造成损伤。患者通过休息,增加饮水,多可缓解。婴幼儿高热常引起惊厥、抽搐,年老体弱者可因高热过度消耗难以耐受,并可出现昏迷、休克,对此应给予物理、药物降温等措施。如果不论热度高低,不问病史,一律服退热药或打退烧针,甚至加大药量,就会导致病人虚脱、休克。还有的病人因此而发生消化道出血或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而使病情复杂化。同时,不合理用药还会干扰医生及时正确诊断,延误治疗。 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通过阻抑内源性致热源及细胞因子的合成和表达而有肯定的退热作用,几乎能退所有病因引起的发热,当患者出现过高热,并伴有休克、惊厥、抽搐、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综合治疗措施,可迅速缓解症状,减轻脑水肿,提高应激能力。但不可滥用此类药物。否则,机体免疫功能会下降,感染扩散、蔓延,病情加重,同时也破坏了热型的表现和观察,不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6.新生儿酒精擦浴降温要慎重:酒精擦浴是对高热病人常采用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操作虽是简单,但应用不当会引起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使用于新生儿。心前区是心脏搏动的区域,此处行酒精擦治可兴奋心迷走神经,极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心房、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这是引发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在无保暖措施情况下,大面积反复行酒精擦浴,极易引起体温不升。长时间体温不升会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这也是促使心脏骤停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因此,对高热新生儿进行酒精擦浴,一定要注意擦治部位的禁忌,心前区、下腹部、后项等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此为禁忌部位。一般可选取双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擦浴,时间也不宜过长。另外,进行酒精擦浴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异常等现象,立即停止操作,迅速送医院治疗。 7.谨防将小儿肺炎误认为感冒:鉴别肺炎和感冒主要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⑴体温: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会儿。小儿感冒也发热,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用退热药效果较明显。⑵咳嗽及呼吸: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鼻翼扇动),口唇发紫,多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⑶精神状态: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则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⑷饮食:小儿患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食欲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一喂奶因憋气而哭闹不安。⑸睡眠:小儿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不熟,易醒、爱哭闹,而且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⑹听孩子的胸部:家长将耳朵轻轻地贴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儿”,医生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声音。如初步判定孩子得的是肺炎,应及早送医院就医。 8.孩子感冒发烧,家长该做什么?⑴注意观察病情。发热是多种疾病均可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病情,才能有利于帮助医生准确找出病因。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意识状态、发热的伴随症状、有无四肢抖动、发热的时间与规律、小便的次数与量、皮肤有无细小的出血点与皮疹。 ⑵正确使用物理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是最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患儿房间要安静,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20~22 C。应松开患儿领扣与裤带,以利散热。忌衣被过厚和厚被紧裹,衣被过厚会导致患儿燥热不安。①冰袋冷敷:用塑料袋装小冰块置枕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足心可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尤其是冰敷头部降头温可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②酒精擦浴:用30%~50%乙醇擦浴。擦浴时在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停留片刻。禁止擦颈后项、胸前区、腹部、足心。对皮肤有出血点、白血病、有出血倾向者、高热伴有畏寒者、新生儿禁用酒精擦浴。擦浴过程中如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 ⑶按医嘱服用退烧药。上述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一般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采用。⑷卧床休息,保证营养和多喝水。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糖类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还应鼓励患儿多饮水。忌喝浓茶和冷饮料,忌多吃鸡蛋及辛辣食品。⑸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高热患儿易患口腔炎、舌炎、口腔溃疡等,因此,年长儿嘱其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婴幼儿应每日清洁口腔并多喂水,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大量出汗可引起皮肤搔痒、皮肤炎症,必须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洗澡,使患儿感到清洁舒适。 9.怎样预防感冒?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并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搞好口腔卫生,常用淡盐开水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⑵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流感的传播。集体食堂、饮食行业的食具、茶杯、毛巾等物经常消毒;宿舍、食堂、会场、影剧院、医院等公共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对于发病户或公共场所必要时可用食醋加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3~5毫升。 ⑶个人防护上,可试用下列方法:①晚上经常用10枚大枣、5片生姜煎茶喝;②用冬桑叶和碎菊花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还可驱风,防止感冒。③风油精擦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④用中草药贯仲、野菊花各15克,桑叶9克泡开水当茶饮,连服3~5天。⑷防止脚受凉。医学研究发现,双脚是肢体的末端,血循环差,如果脚部着凉,会反射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改变,使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会大量生长繁殖,使患儿发病。尤其是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加上下地活动少,脚部受凉,非常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冬季,要多多活动活动肢体,不要久坐久站。睡前应用温水洗脚。 10.当患感冒时,怎样正确服药?普通感冒有两种。风寒感冒,就应选用散利痛、去痛片、APC、优散痛、扑尔感冒片或单纯的阿司匹林或单一的扑热息痛片。风热感冒,就应当选用康必得、泰诺、帕尔克、丽珠感乐、康泰克和白加黑等,任选一种即可。服用感冒药时,要认真阅读说明书,要把说明书看清楚以后才能服用,以免引起不适。 比如,康泰克是一种治疗热伤风的缓释胶囊,作用时间比较长,说明书写明是一天服用2次,每次服1粒。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及婴幼儿禁用,小儿也要减量服用。又比如,有人服用扑热息痛,为了让病快点好,就自行其事,将一天3次,一次1片,改为一次服2 片。殊不知,扑热息痛的最佳服用量是每天2克或2克以内,这个用量才最为 安全、有效。加量服用后,会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 11.治疗感冒有哪些非药物疗法?①感冒头疼时,用一条干净毛巾放在脸盆内,以适量热开水浸湿,稍拧去水,叠平压在患者眼、鼻或头颈部的风池穴等部位,可减轻症状。②葡萄酒25毫升,入锅煮,蒸发掉酒精,再打入1个鸡蛋,搅散加1匙白糖。服用时加开水冲淡饮用,然后盖被休息,次日鼻塞、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有的饮上一次,感冒即可见效。③梨子1个、生姜25克,均切成薄片,加水1碗,煎服,一次喝完,当天有效。④用葱白100克、生姜3片,煎汤或开水冲服。也可用葱白20克、生姜5片、白糖1匙、茶叶一小撮、水1碗,煎服。⑤花生壳20个、大葱白3根,用清水洗净,放锅内,辊入适量冷水,浇沸后文火煎15分钟,滤出汤汁,趁热饮下,及时加衣盖被,令头身微微出汗。如果伴有呕吐、恶心,可在此方中加生姜4片共煎。倘若兼有咽痛、咳嗽,水煎时再加鸭梨数片。⑥用麝香止痛膏或麝香追风膏外贴治疗各种感冒。方法:取5×5厘米的麝香膏两张,并将速效伤风胶囊中的药粉少许,均匀撒在膏药上,分别贴于两脚心的涌泉穴位上,每日换一次,按摩2~3分钟,一般感冒只需1~3天即可减轻或治愈。⑦酒浴法:在患者的关节等处,比如耳根下方、颈部两侧、腋窝、手臂内侧、手腕、大腿根处、膝盖内侧、脚踝两侧、脚心等处,用纱布蘸酒(高浓度酒)来回擦拭30~40次,然后盖被睡一觉即可好转。此法尤适于在怀孕期间感冒而不能服药的妇女。⑧温盐水治感冒鼻塞:当伤风感冒鼻塞时,可用微温的食盐水仔细地洗鼻窦。坚持几天,即可痊愈,并可防止鼻炎。 12. 6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热不宜服复方阿司匹林:APC即复方阿司匹林,内含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和咖啡因,它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时小儿高热,为了使孩子的体温尽快地降下来,因此APC是有效的,但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不用APC。这是因为,APC的解热作用主要是影响散热过程。它使末梢血管扩张,发汗而达到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那样,因大量出汗,有效循环减少,容易引起虚脱。另外,APC类药物在血中可与胆红素结合,有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可能性。婴儿对药物比较敏感,剂量也不易掌握,一旦过量就可能发生问题。所以,婴儿发高热时,最主要的是要及早作出准确的诊断。如要降温,尽量采取物理降温法为主,不能见热就退,更不能轻易使用APC类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在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13.胃肠型感冒”是怎么回事:“胃肠型感冒”并非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而是指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较为明显的感冒,所以又称“呕吐性上感”,往往发生于病初起,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鉴别的要点:急性胃肠炎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一般无发热症状。“胃肠型感冒”治疗早期呕吐症状明显时可适当静脉补液,其余治疗同普通感冒。 14.哪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不少疾病的前驱症状与感冒相似,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往往有畏寒、发热、打喷嚏、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常被当作普通感冒诊治。医生告诫我们:为了防止以下疾病以假乱真,当发烧、头痛等症状持续三天以上不见缓解,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就要提高警惕,考虑感冒以外的疾病的可能。⑴病毒性肝炎。病初多有发热、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头晕头痛等。其主要鉴别点有病程长、厌油腻、有黄疸、肝区痛、化验可见转氨酶增高,若已患感冒且缠绵不愈并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及早确诊治疗。⑵流行性腮腺炎。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现,继后突然高热不退,同时腮腺炎性肿大,面颊肿痛,持续3~5天。该期若没及时治疗,便会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及各种并发症,如脑炎、副睾炎、急性胰腺炎和肾炎等。⑶流行性脑膜炎。冬春多发、传染性强,初期多鼻塞、流涕、浑身酸痛不爽,很快发展为撕裂状头痛、喷射样呕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遍身红疹、昏迷,后遗症较为严重。 ⑷流行性乙型脑炎。蚊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季节性强,多集中在7、8、9月份且高发于10岁以内儿童,临床可见体温迅速上升,伴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甚至昏迷或抽风,少数有肢体瘫痪等,查外周血和脑脊液有助确诊。⑸麻疹。婴幼儿多发,全身皮疹和颊黏膜有麻疹白斑,3 5天即蔓延全身,高热40℃持续不降。若无异常2周即愈,反之则可引起脑炎、肺炎和眼角膜炎等,死亡率高。⑹猩红热。主要特点有高热,遍体细小红丘疹,面颊红晕,口周苍白,舌质鲜红若草莓状,继而皮疹脱屑而愈,应注意与感冒鉴别。⑺肺结核。临床可见持续反复的低热、盗汗、食欲下降,伴咳嗽吐痰、体形消瘦等,反复痰检可查到结核杆菌而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