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拿下汉中后,司马懿、刘晔都曾劝曹操不可坐失时机,应当立即夺取西川,但曹操却说“人心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士兵劳苦,理应存恤”。这些真的是他不夺取西川的原因吗?这到底是他的军事上的一大失策,还是他另有打算?

热心网友

我只能说曹操的退兵,真的是一个大大的失误 究其原因:一,地形的复杂,是和当时的吴一样的(是有一条江阻隔),而西川则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曹操称为“天狱”而北撤,究其原因,仍然是极不适应秦巴山地的地形,可以说疏于对秦岭地理特点的了解,拙于山地作战,是曹操两次西征失败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说,假如曹操占领汉中后集重兵一举攻下蜀中成都平原,显然三国历史将会重新改写。二,有后顾之忧,东吴的时不时的威胁,使他不能集中全部的军力来攻打一处,或者说是,当他在攻打川时,可能使他们拖入持久战中,而不能自拔,这时吴国极有可能出兵攻打魏国,使他两头不能相顾不说,更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严重点还可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三,曹操当时已经是幕年了,可能是想起了年轻是的"白骨露于野"的惨状,想起了他年轻是的宏愿:让人民安居乐业。也可能是想安享晚年,也可能是忘了他的"老骥伏枥",更有可能是被诸葛的火烧怕了四,毕竟北方的经济要强于南方,更强于两川,所以回兵整顿个三,五年也不迟五,或者是想让他的儿子去统一,这样刘备老了,诸葛也不怎么了,在秋风扫落叶,也未尝不可六,也许是急于回许昌逼献帝篡权代汉,无心在汉中恋战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就是这个撤兵,使三国的统一推迟了半个世纪 人民也就又多苦了半个世纪 这是曹操的错啊 。

热心网友

怕啊

热心网友

以防深入主力西川后,孙权反扑

热心网友

牵制孙权!留西蜀一条活路,分散孙权和周渝的注意力.并想借孙权之力灭蜀,使东吴成为无患之地,不战自胜!

热心网友

连年战乱要修养生息吗

热心网友

楼上的讲的不错但 赤壁 那场火 是小周 烧的

热心网友

形势所迫,非不愿,实不能尔.三分天下形势已成,当时东吴,西蜀的都在强盛之时,西川急切难下,久攻不取,东吴再乘机兴兵,两面受敌,兵家大忌.

热心网友

曹操拿下汉中后,魏军之势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破鲁缟。

热心网友

当时进攻西川将面对已准备好的刘备军,同时还要注意身后的孙权。曹军没有能力兼顾两个战场,而孙权势不会坐看曹军做大的。

热心网友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赤壁一战后虽然曹操很快又攒起数十万家当,但是已经没有打持久战的能力了,在东南方向合肥重镇若没有智勇双全的张辽坐镇,很难坚守,曹操也不敢把全部力量集中在相对贫瘠的西北(汉中之地已然是西部最富饶的地区),毕竟丢了衮州老家得不偿失.

热心网友

可能是他想让他的兵休息一下 可还没休好 就被刘备给夺了 悲哀啊!

热心网友

查查历史书吧,那时候中原年年饥荒,加之孙权在合肥一带积极的军事态势,曹魏已经没有力量再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了

热心网友

我也想不通啊.曹操一世英明,可不在取汉中后攻西川是他的一大失误.

热心网友

准备收拾孙权从后来几次合肥战役都可以看出,曹操心中最大的隐患其实是孙权,刘备当时还只是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