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民间剪纸艺术亟待保护 ---“剪花娘子”库淑兰侧记 眼下有关抢救民间文化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家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也正在逐步地展开,但抢救民间艺术品及其工艺的速度跟不上灭绝的速度。2月13日,笔者得知被誉为“剪花娘子”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身染重病之后,专门采访了前来北京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旬邑县文化馆副馆长文为群——库淑兰剪纸艺术的发现者。 文为群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艺术普查中发现库淑兰的,库淑兰乐天知命,心灵手巧,全凭剪新娘子、花轿、壁挂、生命树等吉祥图案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幼传习妇女技艺并酷爱民谣的库淑兰,晚年边唱边剪,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由她手中源源流出,构成五彩缤纷的绮丽图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剪花娘子”——双目炯炯、凤冠霞帔的艺术女神像。关于“剪花娘子”还有一段传奇故事:1985年初春,库淑兰摔落黄土山崖,昏迷40天,自觉在她魂魄游荡之际,似有女神托住了她的性命。悠悠醒转后她开始着魔似地创作一系列“剪花娘子”造像,并声称“剪花娘子”就是她。从此她在感情上与“民间技艺女神”合而为一,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文为群还带来了他编撰的《剪花娘子库淑兰》一书,这本书把一个民间剪纸的大胆、神秘、缤纷与华美的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题材既有浑厚浓郁的乡土生活的写照、诙谐畅朗的田园风光抒情,又有风趣隽永的民间爱情史话、千巧百奇的世俗风情逸韵。 由这些鲜活生动的剪纸汇集而成,这本书自然而然地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更为难得的是它既有精美的彩色图片,又有民间美术研究专家解析与欣赏的论文,将民间剪纸艺术放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考察,使人在欣赏美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多少年来,我们对众多有成就的民间艺术大师的生存背景和创作环境知之甚少。可以说,我们长期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社会底层人文元素,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依然存在严重的认识偏差。民间艺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保护的现象,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盲区。所谓上层主流文化中“拿来主义”的主观倾向或者称为“历史惯性模式”,对待民间文化至今仍持“摘野花”的态度。因为它是野花,可以居高临下地随意采来。只要能用来美饰文化的某种需要,一切万事大吉。(据不完全统计,在已经出版的大量有关民间文化出版物的图文介绍中,有半数以上没有标明作者姓名、年龄及详细出处。)这显然反映出对待民间文化作者的不公正的态度。至于他们的生存环境、土壤条件,是否有养料,能否继续生存等等所有这些,似乎不是人们所要注意和关心的。这无疑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而今,库淑兰身患绝症,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通过文为群转交给库淑兰1000元捐助款,虽然钱不多,但这是对这位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的一份心意。 (朱小钧,2004年2月17日,第2版)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