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德军的虎式坦克性能非同寻常,而IV型坦克的性能一般,但为什么IV型坦克的战绩却比虎式好很多?
热心网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Ⅳ号坦克,Ⅳ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 Ⅳ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Ⅳ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Ⅳ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Ⅳ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Ⅲ、Ⅳ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Ⅳ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 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Ⅳ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 此外,Ⅳ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Ⅳ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Ⅳ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战后,一些Ⅳ号坦克以及Ⅲ突、Ⅳ驱等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Ⅳ号身影。生产数量各型共8000余辆长度(含炮管)/宽度6。63m/2。88m高度2。68m重量23。5吨乘员数5人发动机Maybach HL120TRM 300马力最高行进速度公路40km/h最大行程公路210km,越野130km耗油量(升/百公里)-燃料载量470升爬坡性能30°涉水深度1m越障高度0。6m越壕宽度2。2m 主要武器75mm KwK 40 L/43炮,备弹87发辅助武器2 X 7。92mm MG34机枪,备弹2250发 装甲指标(mm/倾角) 正面侧面后方顶部车体60/11°302010-12炮塔40/10°30/26°30/10°10/83°虎式坦克虽然火力猛,装甲厚,可是由于诞生时间较晚,此时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没有战争初期时战斗力,坦克乘员的素质有所下降,况且战争后期由于保障不力和没有足够的数量,使虎式坦克的无法形成足够的战斗力。由此看出并非只有先进的武器才能创造良好的战绩,当然虎式坦克的战绩也不差,建议楼主可以查一查502和503重装甲营的战绩,英军第22装甲旅就在诺曼底遭遇魏特曼的一辆虎式坦克,结果被干掉了23辆坦克。
热心网友
4式坦克比虎式多呀
热心网友
4式坦克比虎式多呀。
热心网友
机动性能不好,消耗太大。
热心网友
时间原因啊,四型坦克是德军闪击战时期的装备,德军在当时一路高歌猛进,战绩辉煌,而进入苏联,闪击失败后进入了阵地战,在苏联人民的地雷,大口径反坦克炮,SU-2攻击轰炸机,批量生产的T-34-76/85面前确实顶不住啊,消耗大是自然的。不是虎质量不好,而是命运太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