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明代以前,台湾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台湾”一名。但对此名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明代时大批移民来到这里,给这个岛起了个名字叫台员,闽南话“员”与“湾”同音,“台员”即“台湾”。明朝陈第在《东番记》中,就称台湾为“大员”;周婴 在《远游篇》中,称台湾为“台员”。 另一说,明代台湾岛上的安平(今安南西安平镇)有一个大海湾,附近有村庄名大湾,大湾附近的土著称台窝湾族,这个民族最早与大陆汉人交往,汉人遂以该族名称其地名,并由台窝湾简称台湾,后来这个名称便沿用下来了。

热心网友

台湾岛是一个名驰海内外的美丽岛屿。早在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一个葡萄牙商船从欧洲前来东方做生意,当船队在暮色之中驶进台湾海峡时,船员并不知道,待黎明时分,只听值班水手在高声喊道:“I1has!Formosa!O!Formosa!”意思是“岛!美丽啊!噢!美丽啊!”人们纷纷跑上甲板,向东兆望,万顷碧波之中,浮现一列绿如翡翠般的岛屿,这就是台湾岛。从此“福摩萨”(formosa)之名随着欧洲航海家的行踪传遍全球。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其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144公里,环岛周长为1139公里,面积35788平方公里。它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遥遥相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邻,东北方与琉球群岛遥相呼应,构成了我国东南海面上的天然屏障。 台湾岛地势复杂,以山地为主,平原较少,河流湍急,景色秀丽。阿里山、日月潭等著名的风景区自然不用多说,就是环绕这个“美丽宝岛”的四周海岸,或海滩平缓柔软,或海崖临海壁立,或礁石奇形怪状,或椰树娑婆起舞……各具风采,美不胜举。 台湾岛的美妙景色,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所称赞。远在我国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著名的大旅行家汪大渊就曾搭乘商船漫游台湾和澎湖。在他所著的《岛夷志略》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台湾和澎湖所见所闻。在汪大渊的笔下,台湾被描写成一个“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蜡、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宝岛。 台湾地跨亚热带与热带两个气候,北回归线正好穿过本岛中央。除局部高山财区外,全岛平均气温都高于20℃,常年湿热,没有寒冬,最冷月一月份平均气温,南部恒春在20℃以上,北部地区也在15℃以上,南北温差十分微小。最热月七月份平均温度为27℃左右,但因四面环海,海风吹拂,游人并无闷热之感。至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甚至可出现温寒带的景观。 台湾岛的降水量十分丰沛,每年一般达2000毫米以上的降水,使得全岛树木蔽日,花草丰茂,所谓四季之花常开,一年到头均十分适宜于旅游。 台湾岛的物产亦十分丰富。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降水,加上勤劳的人们,使台湾赢得了“米仓”、“糖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等美名,饮誉海内外。 现在,台湾的旅游业十分发达。全岛有各种旅馆337家,有接待国际观光游客的国际旅馆35家,拥有客房近万间。从统计数字上看,来台观光人数十分可观。如1980年,到台游客中仅国际游客就有139万多人,外汇上入达6亿多美元。 台湾岛沿海诸景中,以野柳海岸公园、清水断崖、恒春半岛以及众多的海滨浴场最为吸引人。此外,台湾岛附近的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兰屿、绿岛、琉球屿、彭佳屿等,景色亦名有特色,美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