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本高中化学复习用书上看到这个关于化学平衡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为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T1,T2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情况,我的老师认为这个图是错误的,因为T1下先达到平衡,所以T1高于T2,T1下的速率更大,因此T1的斜线部分应该更陡,应该改为红先这样。而我认为:温度高低应该仅从斜线倾斜程度来比较而不是谁先达到平衡,所以应该是T2高于T1,而之所以T1下先平衡是因为正反应吸热,所以T2的平衡相对T1更"靠近"右边,需进行的程度更大更深,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图没有错误,这就好象跑得快的人跑的是100米而慢的人是50米,结果可能是后者先到终点,但前者更快是无疑的。各位认为如何?

热心网友

很抱歉我得说老师90%正确,你10%正确 首先要说明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不是想象。 从你的分析上来看,你对问题作了定性分析(注意只是定性),而往往在化学中需要的是定量分析。正如你所说的短跑,一个快,一个慢,但快的有多快,慢的有多慢对这个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10m/s,一个5m/s的话,他们会同时到达。当然我想剩下的情况你会分析。 而为什么说老师90%正确,你10%正确呢。这是因为就一般而言,T上升10度,而反应加快2-4倍,我们取3倍,当T上升30度,速度加快27倍,而30度对反应而言是微乎其微的,正如合成氨的反应(虽然是降温,但实质一样)T从300到200,而NH3%只从92。6%到98。8%。当然,T的升高与生成%的增加并非线形函数,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你10%正确的原因,你应该可以像得到无论T如何增加,生成%都不为百分之百,也就是平很越小时,升温平衡移动得越多,可能会超过速度的增加,但几率不大。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不是想象。也期望你在此有所作为。

热心网友

其实,看这种图,我们可以从两个地方看出反应速率谁快谁慢。第一:根据图形看哪一个先导达平衡,先到的反映速率快。你提供的那一副图,表示在T1温度下反应先到达平衡,反映速率快。第二:可以根据线坡度来判断,陡的,表明速率快;反之,速率慢。这样就说明你的老师说得没错,图形错了。先达到平衡的不可能比后达到平衡的要平,而是要陡。你自己明白了,陡表明速率快,这也不用多说。但是,先达到平衡的,也是反应速率快啊!这是最基本的啊!学化学平衡就不用问这个问题了。反应速率快才会先达到平衡啊!所以,这个图要改,改成红线的就对了。你有敢于怀疑老师的精神值得表扬,但你要通过实践来证实你的观点!对于,改正后的图形呢!讨论化学平衡问题:从速率上看,在T1的反应下,速率快,T1就大,而反应物B的含量又高,表明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热心网友

首先我认为你讲的很有道理,我现在是大二的学生,我的看法和你是一样的。但是从高中化学的角度看,你老师讲的是对的,在高中化学的范围内看这类问题时,他把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看的很重,就是说温度对反应进度起关键作用,即温度越高反应就越先达到平衡,所以说但遇到温度时,像压强、浓度等因素的作用就可以不考虑了。这个问题就好像问你最小的数字是几一样,当你还在小学一年级时,如果你回答是0那么你并没有错,如果学了负数你就会发现原来的答案是错的,所以我建议你最好还是听老师的,他是按高考考试大纲来讲的,将来高考时答案可能就是老师给你讲的那个答案。

热心网友

这很简单,你在两者都没有到平衡的地方作一根等时间线,可以看出,同一时间t2比t1的变化大,所以t2比t1速度快,所以t2温度高.然后正反应是吸热的,一位温度越高b的含量越低.

热心网友

我仔细的看了你的说明和图.我觉得你说的比较有道理.老师的结论比较武断.温度升高时正负反应速率都升高,幅度不一样.这主要看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所以不能靠达到平衡的时间来判断温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