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怎样预防较为有效?
热心网友
一、寻常型银屑病 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的95%,初期为红 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片,鲜红或深红色,高出皮肤,底部浸润明显,边缘清楚,周围有炎症红晕,表面覆盖多层灰白色或 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这是角质层被剥落后露出的棘细胞层,若再刮除薄膜,会使真皮乳头层顶部毛细血管被刮破,出现许多小出血点,称...
热心网友
一、寻常型银屑病 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的95%,初期为红 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片,鲜红或深红色,高出皮肤,底部浸润明显,边缘清楚,周围有炎症红晕,表面覆盖多层灰白色或 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这是角质层被剥落后露出的棘细胞层,若再刮除薄膜,会使真皮乳头层顶部毛细血管被刮破,出现许多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鳞屑、薄膜、出血点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从发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1、进行期,是皮损的急性发生阶段,特点是新的皮损不断出现,原有的皮损也可以不断扩大,但皮损发生发展的快慢以及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的区别,有的皮损突然爆发,短期内可布满全身,但很快不再发展,从 而进入静止期,有的则不断出现少量的皮损,而原来的皮损或缓慢的持续发展,或停止发展而处于静止状态,甚至有少量皮损已开始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期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才能过渡到静止期。进行期皮损炎症比较明显,常表现为鲜红色,上面覆盖有疏松的,容易脱落的的银白色鳞屑,皮损的周边常有一圈红晕,在进行期,如刺激健康皮肤表面,即可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称为“同形反应”,这是银屑病特征性表现之一,同形反应可继发于外伤,单纯刺激、注射、手术切口等,也可继发于湿疹样皮炎,或陈旧的疤痕等处,同形反应一般不出现在静止期和消退期。 2、静止期,亦称稳定期,皮损发展基本停止,炎症已不明显,红晕消退,皮损逐渐缩小、变平、鳞屑减少,此期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消退期,旧疹不断消退,鳞屑变薄,破碎以至消失,有的皮损中央消退,呈环状或半环状,有的特大片分割成许多小片,多数皮损先从周边消退,逐渐缩小,最后成为淡白色色素减色斑或深褐色色素沉着斑。银屑病皮损有自行消退倾向,但绝大部分患者是在经过治疗后皮损才逐渐减轻或消退,从病程上来说,皮损消退顺序是由进行期转变到静止期,再转到消退期,从部位来看,一般自上肢躯干开始消退,下肢消退较慢,头皮,手足等处皮损消退则更慢,一般来说,点滴状,钱币状皮损消退相对较快,斑片状、地图状、蛎壳状皮损消退相对较慢,初发者消退较快,而患病时间长,发作次数多,用西药治疗过的皮损消退较慢,皮损消退快慢与病程长短是成正比的,与皮损的数目则无明显关系。 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皮损的形态,可分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同是寻常型银病,不同的患者,他们的皮损形态可以有所不同,就是同一个患者,皮损的形态在病程中也常会表现不同。皮损呈点滴状散在身体各处时,称为点滴状银屑病,常见于儿童,特别是扁桃体急性炎症后发病者;称为钱币状银屑病,如皮损继续扩大,相邻的皮损相互融合,形成大片不规则地图状,称为地图状银屑病,少数患者皮损有糜烂渗出,干燥后形成污褐色鳞屑痂,状如牡蛎壳,称为蛎壳状银屑病。 银屑病皮损的不同形态。不仅能反应出病情所处的阶段,还能发应出病程的长短,以及即往的治疗情况,如红斑之间散在有片片白色或褐色斑,表示患者不是第一次发病,皮损常年累月不消退时,单个皮损的面积常常比较大或发生许多皮损相互融合,而且皮损常肥厚高起形成斑块。 发生于头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常生于发际,呈带状,有时融合成片,布满头皮,鳞屑很厚,皮损处毛发与厚积的鳞屑干燥紧缩而成束状,状如毛笔头,有时损害可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在急性进行期,全身皮损严重时,颜面也可出现皮损,大多呈点滴状或指甲大小的红色丘疹。 发生于手心、足心部位者,常发生明显的角化斑片,中央厚而边缘薄,斑上可有白色鳞屑或点状凹陷,有时因皮损较厚而引起条状皮肤裂隙。 发生于龟头及包皮内面者,皮损为边界清楚的干燥性红斑,有白色鳞屑,发生于口腔者以颊粘膜为多见,亦可见于舌面,齿龈及口唇等处,发生于指(趾)甲者,甲板上出现多个针尖状大小的凹坑,似顶针状,叫顶针样指甲,还可有甲肥厚,甲板沟纹,甲分离甚至甲脱落。 二、红皮病型银屑病 约占银屑病的1.62%,多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而引起,如在进行期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芥子气、高浓度的水杨酸制剂、汞砷制剂,或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如乙亚肺、乙双吗啉和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朱松等突然停药后而引起,皮疹初发常在四肢屈?龋⑸窒扌院煺睿杆倮┭尤恚使惴撼焙欤潭罅客研迹士肤镒矗0橛蟹⑷取⑽泛⑼吠础⒐亟谕吹热碇⒆矗瘟平贤绻蹋子诟捶ⅰ?三、脓胞型银屑病 是银屑病中较少的一种类型,约占银屑病的0.69%,临床上通常分为泛性脓胞型银屑病和掌?型银屑病。泛发性脓胞型银屑病,以四肢屈?燃爸弭糯隙啵部衫奂叭恚に鸪醴⑽诩毙匝字⒑彀叩幕∩希鱿侄嗍芗胪分了诹4笮∥蘧员砬撑О接猩倭糠票×坌肌EО杆僭龆啵嗷ト诤铣纱笃Ш椿虺晌沸魏彀咦矗湎掠挚稍俜⑿碌呐ОR蚪哟ツΣ恋韧庖颍古О屏研纬擅永媒狃琛?掌?脓胞型银屑病,皮损主要侵及掌?部,损害为对称性红斑,上有多数针头至粟粒大脓胞,胞壁较厚,不易破溃,,约经十天左右可以干涸,结褐色痂,痂脱落后可出现小片鳞屑,鳞屑下又有新的脓胞出现,可侵及整个掌?部,经过缓慢,易周期性发作。四、关节炎银屑病 本型约占银屑病的2%,好发于女性,往往在寻常型银屑病久病之后出现,也可经反复发作症状恶化时造成,患者除具有典型的银屑病损害外,还可伴有关节病变,大小关节均可侵及,特别是手足小关 节、颈椎、骶髂关节、其次为肘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重者大关节腔可以出现积液,活动受限,以至关节僵硬或出现畸形,关节症状随银屑病病情变化,皮损消失后,关节症状也可随之好转或消失。当红皮病型或脓胞型银屑病伴发关节炎时,症状往往较重,关节常遭到破坏银屑病预防措施: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际国内比较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多种因素诱发所致,1984年全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有家族遗传史者占32%,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外显率占20%。常见诱发因素如下述: 1、 感染:是银屑病的重要诱发原因之一,特别是儿童患者。据报道,银屑病患者中,患慢性扁桃体炎者占90%以上,继扁桃体急性炎症后发生银屑病的患者占49.5%,儿童银屑病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银屑病患者受到链球菌感染后病情常可迅速恶化,应用抗生素治疗后银屑病常可减轻,可见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与银屑病有一定关系,可能是机体对细菌的毒素产生 的变态反应。 2、 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学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体液免疫紊乱,患者血中T抑制细胞明显下降,T辅助细胞升高,细胞免疫功能偏低,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花瓣形成率降低,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试验减弱,另据报道,在银屑病皮损部位的浸润细胞中主要为T细胞,这些细胞表面HLA-DR及LL-2受体表达,可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受这些因子作用,可引发皮损区角朊细胞发生一系列代谢异常,引起银屑病皮损发生。 3、 代谢障碍,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表皮细胞增殖加速,使表皮细胞更替时间缩短,正常表皮细胞更替时间为26-28天,而银屑病皮损的更替时间则为3-4天,因而表皮细胞的成熟受到干扰,导致表皮组织学、系列化和角化的紊乱,产生银白色鳞屑等一系列病理现象。 银屑病的表皮细胞如此迅速增长,可能与一种称为“多胺”的物质直接作用有关,多胺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调控物质,尤其与DNA.RNA蛋白质的生物代谢有关,由于多种生化原因,导致多胺合成及其浓度增加,多胺再与细胞中核酸、蛋白质结合在一起,通过加速酶反应和直接作用,引起细胞分裂加速,细胞更替时间缩短,从而出现银屑病的一些病理改变。 4、内分泌机能障碍,临床资料表明,女性患者与月经期及妊娠期有关,多数患者月经期及妊娠期好转,皮损好转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6个月以内,而分娩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这可能与妊娠期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5.精神因素,人们早就认识到,皮肤是人类内部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之一,精神过度紧张是银屑病发病和病情恶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由于过度精神紧张、性情急噪、情绪郁闷、烦躁失眠等精神因素做诱因,占其他所有诱因之首,资料显示,约占18.6%。精神过度紧张,产生一系列心理或生理反应,促发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以及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银屑病患者已治愈多年未复发,由于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如亲人亡故、打架斗殴等使患者过度精神紧张,继而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意乱,而后自觉燥热,瘙痒,出现银屑病皮损,这种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 6.外伤,银屑病皮损发生于外伤之后的现象很常见,如碰伤、注射、虫咬、烧伤烫伤及骚抓等,这些刺激均可引起皮肤损伤,继而诱发银屑病的发生。 7.其他,如过敏、寒冷、潮湿、气候干燥高温等也是银屑病常见的诱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