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的败主要责任在于谁?造成了军中人才匮乏是诸葛亮的原因还是刘备?是否还有其它原因?

热心网友

蜀汉政权是完成不了统一全国的重任的。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北方曹魏政权有着数倍于南方两大政权的人力和物力,而当时蜀汉的“复兴汉室”对广大人民是没有吸引力的。蜀汉的衰亡原因很多,站在蜀汉立场上“隆中对”的策略是正确的,但实施过程中关羽的刚愎自用,刘备的草率轻敌,诸葛亮和姜维用兵过多(主要是姜维)都是蜀汉衰亡的原因。而军中人才匮乏主要是因为诸葛亮造成的,他事必躬亲,其他士大夫很少有处理大事的经验。地理位置也是造成人才匮乏的原因,西蜀地区人口稀少,那么人才自然也就不多了。

热心网友

大势所趋,魏的实力太强,蜀汉纵然打得一些胜仗,也动摇不了他的根本,蜀汉因为有前期的一些杰出人才还能够三分天下,诸葛后期的人才储备跟不上了,就挂了!

热心网友

我写了两首诗,一是:天命昭昭泪难干,空拥五虎龙凤全.大汉只应四百岁,岂是人力挽狂澜? 二是:六出祁山累千军,鞠躬尽瘁为虚名.审时度势和为贵,天下百姓愿太平. 哈哈!见笑!

热心网友

其实我感觉还是他不能使人民大众受到很好的待遇的问题的在三国演义中开头就是"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还是应该把三国的最后结局大体上说了的,就是汉的灭亡.

热心网友

诸葛亮 仗打的太多了 民不聊生

热心网友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历史事件、个人与国家的命运都离不开历史的普遍规律。西蜀的最终失败是历史命运使然,历史规律表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其最终历史命运,三国时代,魏国是生产力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而蜀国一直都是最弱小的国家,在与魏国的长期战争中,它从来都处于弱势,尽管蜀国有一个英明伟大的统帅--诸葛亮,尽管诸葛亮在六次北伐过程中曾取得不少胜利,但这些胜利从未在根本上震撼过魏国的统治基础,魏国的实力始终没有被大规模地削弱过,而蜀国经过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它的综合国力在长期的战争遭受极大的削弱,刘备、孔明多年积累的人才储备损失殆尽。它的战略就是以攻为守,当它失去进攻能力的时候, 被灭亡的日子也就跟着来了。蜀国的统治集团虽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也不能一概地归罪于刘备或者诸葛亮。毕竟,个人在历史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热心网友

其实是诸葛亮的原因,诸葛亮要能自己将刘禅取而代之,那么西蜀肯定会统一中国的,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军中的将才在刘备死后服从便就是诸葛亮。

热心网友

败在诸葛亮,当然大势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