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小康”一词源于《礼记》,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 现今,所谓小康标准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它是指在目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余,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概括地说。小康是指人们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之后。“无饥无寒”的生活状况,是富裕生活的基础和起点。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水平出发,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的小康标准进行了科学地制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1)1990年价格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为2500元(按 1980年价格和汇率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跨过900美元)。 (2)按1990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 (3)根据小康阶段的生活要求,结合现实的生活条件,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定为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有显著提高。农村要着力提高住房质量,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4)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为72克。 (5)城市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8平方米,同时提高路面标准和质量;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5%以上。 (6)成人识字率达到90%,超过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80%的现代化标准;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 (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达到 16%。 (8)森林覆盖率达到15。9%。 (9)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5%。 (1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3张. 。
热心网友
我想可能是笔误应该是小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