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高中的材料或话题作文,我要演讲用的,立意要积极向上的,谢谢最好由一事 引出此文
热心网友
又是一年“3·15”,每到这时,各地的媒体都要对假货、不法商人等作连篇累牍的批判。在笔者看来,所有的批判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诚信。 作为世间公认美德的诚信,如今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诚实、信守诺言的优秀品德竟然成了奢侈品?在反复追问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寻求解决的良方,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人们大多将希望寄托于健全的法律,尤其将经济的良性运作寄托于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这种单相思的想法必然经不起严酷现实的检验。众所周知,商场如战场,复杂多变,而法律由于其固有的僵化性、简约性、有限性,不可能覆盖诚信所适用的所有范围,即使在覆盖范围内,由于以上原因也容易产生歧义,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解释。因此,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家的法律来维系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诚信需要市民社会自律体系的不断发展,正如证券交易所的管理所依赖的是一套相当完善的自律规则一样。没有这种自律体系的支撑,市场经济法律的有效运作就会很成问题。正如当前的中国,基本有了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但仍然假冒伪劣猖獗,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强大的自律体系的支撑。 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作为一种他律的手段是必要的,但也必定是有限度的。市场经济法律需要执行,而执行所依赖的是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仰赖于执行者对诚信的自律,如果没有执行者对诚信的自律,再好的法律也没有用。这也就是有法不依的原因。任何法律可以规定履行的义务,但服从法律的义务却不能由法律作出,只能由道德完成,换句话说,只有当事人心中经过内化的法律,对其才真正能够时时发挥作用。市场经济法律的目标就是要培植当事人心中这种内化的法律,最终达到“法则由自己制定”的程度。。
热心网友
推荐一篇文章,给你参考吧。
热心网友
人类,止步吧!江苏徐州考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于马致远老先生的这些话,现代人似乎赋予了它新的含义。①枯藤+老树+昏鸦=优质木材一只年老的乌鸦,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的瘦弱的翅膀,落在一棵已经没有枝叶的老树上。它小心翼翼,但仍然把那棵老树惊动了,老树晃了几下,终于安静了。乌鸦惟一伙伴是缠绕在老树上面的枯藤。日暮里,乌鸦昏黄的老眼盯着远处,它似乎又想起那日,一群人拿着利器和猎枪,闯入它们的家园,杀死了它的同胞,毁灭了整片森林,他们只为了获取优质木材。②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周围楼房、工厂林立,也有一座孤零零的桥,桥下有流水,可是,那水却是乌黑的,一只鱼儿探出水面,望着这一切,伤心地落泪。那座桥也悲愤地说:“再也没有人肯从我身上走过了。”的确,每个人都捂着鼻子绕道而行。而旁边,一只粗大的管子正不住地往河里排着污水。里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着人们必需的日用品,那河水,只换来人们的一点点舒适。③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一匹瘦弱的老马,顶着肆虐的狂风,行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当初,它和同伴们在茂盛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饮那清澈的甘泉。那种甜蜜、幸福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它想躺下来休息,可是,它躺下后便再也没的起来。昔日的绿洲,就只换来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人类获取了金钱、财富,获取了安逸的生活,而代价却是:森林的毁灭、水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 夕阳西下,一个老人站在光秃秃的山冈上,迎着令人窒息的风沙和酸雨,流下了忏悔的泪水。 点评:本文能满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构思精巧,极富创新意识。小作者巧妙地移花接木,灵活地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化为文章的骨架,使文章的布局耳目全新;三是层次清晰,立意深刻。三个小标题分别从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三个方面指出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令人警醒。结尾更是余味悠长,言尽而意无穷。文笔流畅,遣词造句的功底也较扎实,这是本文得满分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