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助,告诉我风筝节的含义和原因由来,谢谢.
热心网友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鲁问》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公输子即木匠祖师鲁班。墨子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人,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至于“风筝”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则是在五代时期。明人陈沂在《询刍录》中说:“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鸣筝,故名风筝。” 在唐代之前,风筝几乎都是作为战争工具出现的。除了野史传说之外,文献记载资料较少。到了唐代,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转向娱乐,制作技艺和放飞效果都有很大提高。《唐书》中说,人们“以纸为风鸢”,可放到“高百余丈”。宋代是我国风筝的发展阶段。宋人高承在《事物纪源》中曾对民间风筝的历史渊源、名称等作了专门的考证。《挥尘后录》记载,宋徽宗即位之初曾在“罢朝余暇”放纸鸯为戏。周密《武林旧事》中生动地描绘了杭州儿童放风筝的情景:“桥上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并记载了当时著名的风筝艺人周三、吕扁头的事迹。宋时制作风筝已成为一种职业,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 “赶趁人”。 明初,由于害怕风筝被用作谋反的工具,朝廷禁止在京都放风筝。《帝京景物略》中说,“风鸢戏,现已禁。”明中叶以后,放风筝的风俗始再度兴起。据明《水平府志》记载,清明时节“童子团纸为风鸢,引绳而放之。”《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人“于清明时放纸鸢……漫以成俗”。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详细记载了京城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道光《平度州志》载:“清明祭墓行负土礼,童子放纸鸯,女子作秋千戏。” 清末民初,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和手工业的发展,天津、潍县(今山东潍坊)、青岛等地先后出现了专门的风筝市场,民间风筝更为普及。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潍县商会就举办过多次风筝比赛。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北京风筝艺人哈长英、天津风筝艺人魏元泰所制作的风筝,分别获金牌奖和银牌奖。 现在,风筝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从唐朝起,我国风筝开始向世界流传,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及东南亚一带,后又顺着“丝绸之路”和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阿拉伯和欧洲地区。西方人还把它创造性地用于科学实践,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1752年在风筝上系上金属线,于雷雨交加时放飞上天,成功揭开了雷电的秘密。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中国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
热心网友
风筝 1: 我国是第一个发明风筝的国家,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风筝之都”——潍坊的风筝。 潍坊长串风筝 山东风筝历史也很久远,其中以潍县为最(现潍坊市)。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真是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这时你也许会隐约地感到有战鼓催阵,好像他们正要出发,去打下大宋朝庭…… 1984年4月,在潍坊的北海滩上放起了一条巨型龙头蜈蚣,头高4米,长4米,腰节直径1.2米,这个风筝共长320米,当时在全国是最大的了。 2: 潍坊国际风筝节 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旅游者以四月二十日前抵达潍坊为宜。整个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传统的民族花灯展览,在夜幕下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民族焰火,以其绝妙的燃放技巧,展现历史戏剧故事场景,令人不胜激动和赞叹;风筝音乐会上,艺坛名星的精彩演唱使人陶醉。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扎工精巧,造型优美,放飞平稳, 易于起飞。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的杨家埠村,便是风筝的故乡。 杨家埠风筝以做工考究,绘制精细,起飞高稳而闻名,分为串子类、板子类、立体类、软翅、硬翅和自由式六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杨家埠木版年画,则是驰名中外,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列齐名,被称为中国的三大画市。年画与风筝为姊妹艺术,始于明(代)而盛于清。均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典型的民间建筑四合院式的风筝与木版年画作坊,并能看到艺人们刻制年画,扎制风筝的技艺全过程。历届风筝节的中外风筝佳作,在潍坊风筝博物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陈列展出,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在第六届风筝会上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办事机构就设在这里。四月二十日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大型民间传统歌舞表演,变幻多姿,焰火礼花,绚丽多彩。二十一日于浮烟山或渤海滩举行国际风筝赛暨中国风筝精美比赛。中外风筝,各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色彩和风格及放飞技巧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赏者。二十二日起,客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游览“千里民俗旅游线”,尤其石家庄的民俗风情,给客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里的传统婚礼表演,坐花轿、拜天地、交杯酒、入洞房,再现古代婚俗,令人心驰神往。村内的民俗博物馆,可让人了解鲁中农村的百年习俗。“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随农家俗”,在这里客人可尽情地体验享受农家生活。同时,风筝节又是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盛会,期间举办潍坊市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吸引着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洽谈贸易,投资办厂,进行技术交流和观光游览。 3: 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博物馆座落在潍城白浪河东崖岸,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一百平方米,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其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为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托于孔雀兰琉璃瓦屋顶上,似蛟龙遨游长空,击荡九霄。馆内有一个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厅和大小十个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如今本馆在原来展览的基础上,又从文、图、物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实,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性民俗博物馆。馆内将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还可通过录相重现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给观众系统地介绍中国潍坊的风筝发展、沿革及各流派的风筝制作技艺和由风筝技术启迪派生的人类飞行的广阔前景,陈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筝发展及扎、画、放的技术。还有风筝艺人的现场制作风筝。风筝博物馆又具有多功能用途,既是一个收藏、陈列古今中外风筝、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 它还是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如果全部配套,它将成为风筝都的一个旅游、文化、娱乐和风筝贸易中心。本馆以大量的实物、照片、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风筝的起源和风筝沿革史;介绍了风筝的流派、种类和特点;展示了潍坊国际风筝会与各国风筝团体和人民的友好交流、展出的风筝有:一、传统风筝。主要有各种大中小型龙头蜈蚣,软硬翅蝴蝶风筝,七星、八卦风筝,各种鱼鸟、昆虫风筝以及筒子风筝和传说故事人物造型的人物风筝。还展有吉林、济南、浙江的优秀作品。二、潍坊创新风筝。是潍坊风筝艺人和业余爱好者扎制的新意风筝、特技风筝、多特点风筝、微型和巨型风筝,表现出潍坊风筝爱好者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三、国外风筝。是近几年来国外风筝爱好者制作的具有本国风情特色的风筝。所收藏陈列的风筝在选材、色彩、艺术等方面,把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物象进行夸张升华、剪裁加工后运用于风筝的创作之中,使主体内容与风筝造型协调,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相溶,表现了潍坊风筝工精艺巧、浑厚大方的独特民俗风格。
热心网友
有这个节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