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夫妻像”最新诠释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夫妻在相貌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曾有心理学家解释说,一个种族的任何两人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当我们得知两人是夫妻后,就会暗示自己去寻找他们相似之处,结果发现了他们的“夫妻像”。然而,匈牙利佩奇大学的科学家塔马斯·贝雷兹克最近表示,“夫妻像”并非心理误会,的确是有科学道理的。“夫妻像”并不是人类专属的现象,在许多动物中也存在。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发现,每一个成熟的动物或人都会在潜意识里依据与自己的相似性来选择配偶。长得像的夫妻有较大的几率拥有相同的优良基因,这对优化后代有益。当然,这种相像的优势必须保证是非近亲的两个个体,如果是近亲相配,他们虽然具有强化相同优质基因的优势,但同时会产生致病基因被强化的恶果。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把“夫妻像”现象归结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其实,除了对自己认同的心理因素外,贝雷兹克则认为,某种与生俱来的“配偶辨识机制”可以让个体本能地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个体作配偶,这种择偶标准是根据与自己不同性别的父母的长相而建立的。为了避免遗传上的偏好误差,研究人员选择了26个收养女儿且女儿已婚的家庭。他们准备了3组照片,第一组是女儿以及4个丈夫候选人的照片;第二组是父亲以及4个丈夫候选人的照片;第三组是母亲及4个丈夫候选人的照片。每组的4个丈夫候选人照片中,都有一个是真正的丈夫。最后由250位学生来评定3组照片中人物的相似度。结果显示,夫妻配对的正确率极高;令人惊讶的是,岳父与女婿配对的正确率也很高,但是岳母与女婿配对的正确率却很低。另外,丈夫与父亲的相似度与女儿童年时与父亲关系好坏有关,与父亲感情越好的女儿,其丈夫与父亲的相似度就越高。 不过,科学家也表示,人类的择偶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受到种种生理或社会上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