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谯周 公元200年至270年。字允南,三国时期蜀国名士。谯周生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卒于晋武帝泰始六年。谯周一生所经历的是几度曲折,即生于战乱,长于鼎立,耄耄之年面临着由分治而走向统一。这就是谯周70年生活的时代特点。谯周幼年失父,家贫笃学,青年进外出求师,做了博学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他从此研精攻籍,见识卓拔。22岁入仕,从益州劝学从事直到被选任为太子仆,继为家令。后因谏疏后主刘禅“敬贤任才”、“奉修先帝所施”而受到冷遇,贬为中散大夫。又著《仇国论》批评姜维“穷兵黩武”军事盲动,后世对此多有非议,实是失却公允。公元263年冬,魏将邓艾率军伐蜀,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仓惶失措,召集群臣计议,多劝奔守南中或投吴。谯周在邓艾兵逼成都的重要关头,为谋求统一,不得已乃策言迎降,被后主采纳,奉旨草拟降书。魏司马昭统一蜀后,因谯周有建“全国之功”,拜为骑都尉、散骑常待。

热心网友

隐居了,他是忠臣,不会投降的,只是还会思念蜀国,当然拉,身为蜀国人嘛

热心网友

出去当活神仙算命去了

热心网友

去在眼里隐居了!

热心网友

蜀国投降后谯周每天晚上起来看星星~~~~

热心网友

隐居吗一般名士都如此张良就是在朝而隐为大隐也

热心网友

谯周公元200年至270年。字允南,三国时期蜀国名士。谯周生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卒于晋武帝泰始六年。谯周一生所经历的是几度曲折,即生于战乱,长于鼎立,耄耄之年面临着由分治而走向统一。这就是谯周70年生活的时代特点。谯周幼年失父,家贫笃学,青年进外出求师,做了博学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他从此研精攻籍,见识卓拔。22岁入仕,从益州劝学从事直到被选任为太子仆,继为家令。后因谏疏后主刘禅“敬贤任才”、“奉修先帝所施”而受到冷遇,贬为中散大夫。又著《仇国论》批评姜维“穷兵黩武”军事盲动,后世对此多有非议,实是失却公允。公元263年冬,魏将邓艾率军伐蜀,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仓惶失措,召集群臣计议,多劝奔守南中或投吴。谯周在邓艾兵逼成都的重要关头,为谋求统一,不得已乃策言迎降,被后主采纳,奉旨草拟降书。魏司马昭统一蜀后,因谯周有建“全国之功”,拜为骑都尉、散骑常待。当陈寿的老师

热心网友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后主…闻邓艾取了绵竹,….大惊,急召文武商议”。光禄大夫谯周曰:…“臣料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若称臣于吴,是一辱也;若吴被魏所吞,陛下再称臣于魏,是两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吴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后主…遂令谯周作降书,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同谯周赍玉玺来雒城请降。…(邓)艾…大喜,受下玉玺,重待张绍、谯周、邓良等”。以上是谯周丛蜀降魏的基本情况,《三国演义》对谯周的交代到此基本结束。他以后的情况《三国志》里有记载。《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郄传第十二》“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泰始三年…拜骑都尉”;“六年秋,为散骑常侍,…至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