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男,59岁。体重80公斤。病人时常伴有浑身乏力,胸闷,心慌,情绪烦躁等症状。而且血压高时,会感觉到后脖颈发硬。血压一般在150/90。最近一段时间,胸闷持续的时间明显增长,病人很容易生闷气而且过后憋气非常严重。医院诊断是: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主动脉瓣返流;左房室增大,二尖瓣返流。医生说,左心室肥大的相当严重,要比正常人多出最少三指,心梗的几率非常高。但并没有给出给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女儿我非常担心。我也阅读过一些关于治疗此种病情的资料,但都不是十分贴切病人本身的病情。而且我怀疑有些症状跟更年期有关,请问能否帮忙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诸如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热心网友
高血压长期引起主动脉血液返流左心室,引起左心室增厚此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首先治疗高血压,根据你父亲的情况,左室肥厚严重,不但主动脉瓣返流,左房室增大,二尖瓣返流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心衰,这种情况很严重。心梗时需要吸氧,心电监护、低盐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治疗方法如下:1、止痛。哌替啶 50mg 肌注。2、吗啡 5-10 mg 皮下注射。3、顽固性疼痛:哌替啶 50mg+异丙唪25mg 肌注。阿司匹...
热心网友
高血压长期引起主动脉血液返流左心室,引起左心室增厚此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首先治疗高血压,根据你父亲的情况,左室肥厚严重,不但主动脉瓣返流,左房室增大,二尖瓣返流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心衰,这种情况很严重。心梗时需要吸氧,心电监护、低盐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治疗方法如下:1、止痛。哌替啶 50mg 肌注。2、吗啡 5-10 mg 皮下注射。3、顽固性疼痛:哌替啶 50mg+异丙唪25mg 肌注。阿司匹林0.3g 每日1次,3天后改为0.1 g,每日1次,卡托普利12。5mg每日2-3次,如果是心衰应急时到医院积极抢救治疗。高血压根据血压的高低选择降压药,注意休息保持平和心态,忌激动易怒及剧烈活动。
热心网友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张少武:(叩叩445105990) 你父亲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地降压治疗,减轻体重。注意检查血糖、血脂。欢迎这些咨询。
热心网友
一、一般治疗 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体力过劳。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血压显著升高,症状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适当减轻工作加强休息。饮食宜清淡,少进食盐及胆固醇多的食物,多吃含钾含镁多的食物。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应戒烟、避免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睡眼不佳者可选用镇静剂,如安定、利...
热心网友
一、一般治疗 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体力过劳。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血压显著升高,症状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适当减轻工作加强休息。饮食宜清淡,少进食盐及胆固醇多的食物,多吃含钾含镁多的食物。食量以不使体重超重为度,应戒烟、避免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睡眼不佳者可选用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眠尔通、苯巴比妥等。 二、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目前应用较多者为巯甲丙脯酸(Captopril)。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变,抑制缓激肽的分解,抑制醛固酮的合成,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由于醛固醇分泌减少,防止了水钠潴留。也可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扩张血管。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用于各期高血压,剂量6.25mg-25mg口服,一日三次。本品的降压作用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而增强。如合并使用利尿剂,降压作用可明显增强。副作用:低热、皮疹、瘙痒、眩晕、白细胞减少,原有肾功不全者可加重肾功不全。依那普利(Enalapril,MK-421)的降压机制;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强缓激肽的降压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特大剂量时可直接干扰交感神经介质的传递。用法5mg,口服,每日二次,可每周增加剂量一次,直到最大剂量40mg/日或有效为止。口服后1-2小时开始出现降压作用,4-6小时达最高峰。有效后逐渐减量,每天一次维持疗效。肌丙抗增压素(Saralasin)是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有竞争性拮抗作用。对血管紧张素Ⅱ增高引起的高血压有降压作用,也可用于恶性高血压。对低肾素型及正常肾素型高血压,不但不降压,反而能升高血压,这是因为本品是血管紧张素Ⅱ的类似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一定的内在兴奋作用。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钙拮抗剂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的变形能力,对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硝苯吡啶(Nifedipine)(心痛定),具有强力扩血管作用,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硝苯吡啶降压有以下特点:①作用迅速,舌下含化1-5分钟发挥作用,口服后10-20分钟起效。②疗效显著,降压幅度与原血压高度有关,血压越高,降压幅度越大,很少发生严重低血压反应。③应用方便,可口服,可含化,昏迷病人可含于舌下。④一药多效,即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也扩张冠状动脉而治心绞痛。由于增大心脏排血量,扩张肾血管利尿,故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剂量:10-20mg,每日3-4次。副作用较小,有时可有轻度扩张性头痛,头胀、面红。降压作用显著时常伴有心率加快,这可能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致反射性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所致。本品与巯甲丙脯酸联合应用时,能增强降压效果。异搏定治疗高血压疗效高,副作用少,异搏定降压的优点①扩张周围动脉降低血压作用强,疗效迅速,降压幅度与血压高度有关,血压高,降压幅度大,血压正常者,无明显降压作用,高血压危象可静脉注射,疗效迅速。②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绞痛,保护缺血心肌,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③具有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自律性的电生理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④由于扩张周围动脉,可用于高血压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者,副作用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负性肌力作用,因而在病窦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者均禁用,剂量40-80mg,每日3次,必要时0.075mg/kg,静脉注射。硫氮卓酮(Diltiazem)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不及硝苯吡啶,也有抑制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作用,但弱于异搏定,对于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且伴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较适用。剂量30-6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同异搏定,尼群地平(Nitrendipine)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对正常血压影响很小,服药后一小时开始降压,疗效可维持24小时,对血糖血脂均无不良影响,剂量10mg,口服每日1-2次,尼莫地平(Nimodipine)本品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是一种强力脑血管扩张剂,既能降压。又有预防脑卒中发作的作用。剂量10-30mg,每日2-3次。尼卡地平(Nicardipine)扩张脑血管的作用较强,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变者,剂量10-20mg,口服,每日3次。 (三)血管扩张剂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 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能直接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既能降低心脏前负荷,也能降低心脏后负荷。既减少回心血量,也增大前向搏出量,作用时间短,需连续静脉滴注。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及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者。用法:开始用10-20ug/min,可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滴入剂量,最大不超过300ug/min。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出汗、头痛等。连续静脉滴注,一般不超过48小时,硝普钠在体内转化为硫氰酸盐,持续用药超过72小时者,应隔日测定血中硫氰酸盐浓度,若超过10%为中毒浓度。应停药。 2.长压定(Minoxidil)直接作用于小动脉血管平滑肌,降压作用强,作用时间持久。适用重症或顽固性高血压,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或疗效不佳者。本品不降低肾血管流量,故适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者。用法:25mg,口服,每日2-4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mg,常见副作用,浮肿、多毛、心动过度、恶心、胃不适等。 3.肼苯达嗪(Hydrolazine)对体内某些为血管收缩所必需的微量金属如铜具有螯合作用,对组织胺酶和双羟苯丙酸去羟酶也有抑制作用,后者与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此外还能抑制两种肽类物质,即血压支持素和血管紧张素的活性,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压目的。本品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大心脏排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心肌耗氧增加,因而冠心病人应慎用。高血压合并肾功不全者,本品可以与利尿剂合用,常用剂量10-25mg,口服,每日4次,可逐渐增量,一日量以不超过250mg 为宜。目前多采用双肼苯达嗪,常用量25-50 m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心动过速、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全血细胞减少,多发性神经炎和红斑狼疮样症状等。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 (1)可乐宁(Clonidine) 能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使交感神经末稍活性下降,外周阻力下降而达降压目的,还可使迷走神经活性增高,降低心率,降低血压,也能直接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具有镇静作用,对于易激动和神经过敏的患者较适宜,亦可用于高肾素型者。开始用量75ug,口服,每日2-3次,如无效,可逐渐增加剂量至300ug,每日3次。本药显效较快,口服半小时后即可降压,2-3小时达最大疗效。副作用口干、恶心、乏力、嗜睡、心慌、头痛、头晕。突然停药可致血压反跳增高、头痛、心悸、出汗、应逐渐减量,然后停药。为减轻水钠潴留,宜与利尿剂并用。 (2)甲基多巴(Methyldopa) 能竞争性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合成过程中多巴向多巴胺转化的脱羧作用,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而降压。对心率、心排血量影响很小,并能维持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不变,也能扩张肾内动脉血管,使肾血管阻力降低,适用于高血压病伴肾功能不全者。肝功能不全者禁用。用法:250mg,口服,每日2-3次,可渐增加到1000mg,每日3次。副作用:嗜睡、口干、乏力、发热等。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 阻滞交感神经兴奋的传递,扩张小动脉,降低血管阻力,也扩张小静脉,易致体位性低血压,常用者有阿方那特500mg,溶于5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 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 (1)胍乙啶 可阻止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并耗竭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从而干扰肾上腺素能节后神经末稍的神经传递,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也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下降,剂量10mg,口服,每日2-3次,可渐增至75mg/日。降压作用较强,副作用也较多,有体位性低血压,口干、腹泻、鼻塞、阳萎等。目前仅用于严重高血压,其他降压药疗效不佳者。 (2)利血平(Reserpine)属萝芙木类,可使大脑和内脏器官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从而抑制和耗竭交感神经末稍的神经传递物质,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也能使大脑内五羟色胺水平下降而有中枢镇静作用。本品作用缓和,发挥作用缓慢,通常在首次服药后1-2小时才逐渐发挥作用,作用持续24-48小时,药物作用的高峰在服药后1-2周。剂量:0.25mg,口服,每日三次,由于有中枢抑制作用,忧郁症者禁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原有溃疡者应慎用,副作用有鼻塞、心动过缓、乏力、长期服用可导致血脂升高,由于副作用较多,目前已不做为降压药物的首选用药。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该药与儿茶酚胺竞争和β受体相结合,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血管平滑肌对扩血管药物的敏感性。具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肾脏内β受体阻滞可抑制肾素分泌。阻滞中枢神经β受体,产生心动过缓和降压,适应证:①年轻高血压患者;②高肾素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③高心排血量型高血压;④伴有心动过速的高血压;⑤合并劳力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的高血压,常用者有心得安(Propranolol)10-80mg,口服,每日3次,剂量应个体化,由小到大,有效为止。心得安可升高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由于对血脂的不利影响,目前已不做为降压的首选药物,有支气管哮喘者禁用,柳胺苄心定(Labetalol)是WHO推荐的降压药,系心得安类似物,具有α和β受体联合阻滞作用。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拮抗α受体兴奋的升压作用,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的扩血管作用,拮抗β受体兴奋的心率加快作用。阻滞β受体的作用>阻滞α受体的作用。剂量100-200mg,口服,每日3次,必要时1.5-2mg/kg 静脉滴注,与利尿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副作用: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口干、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等。醋丁酰心安(Acebutolol)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降压作用,减慢心率的作用较轻,对血脂无不良影响。剂量400-800mg/日,分2次口服。此外,美多心安、氨酰心安亦有良好降压作用。 (2)α受体阻滞剂 阻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交感神经对血管的作用,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常用者有哌唑嗪(Prazosin),阻滞α1受体,对心排血量,心率及血浆肾素活性影响较小,先以0.5-1mg试服,如无反应,则以1mg,每日3次,渐增至5mg,每日3次。本品的血管作用较强,首剂后30-60分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晕厥,宜从小剂量开始。多沙唑嗪,降压作用比哌唑嗪更强,便用方便。2.4mg,每日1次,酚妥拉明(Phentolamine)阻滞α1及α2受体,降低后负荷,心排出量增多,肾素释放增加,心率加快,剂量25-50mg ,口服,每日3次,或10mg稀释于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苯苄胺(Didenzyline)阻滞α1及α2受体,剂量10-20m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有头晕、乏力、浮肿。 (五)利尿降压药 1.噻嗪类 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Dihydrochlorothiazide)25mg,每日2-3次,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降压作用。由于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压,使血液粘滞度增加,对脑血管病者,有诱发脑缺血的危险,老年人有短暂脑缺血发病史者应慎用。本品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使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可诱发痛风。由于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及周围组织糖利用障碍,可致血糖升高。糖尿病人应慎用。也可使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对冠心病有不利影响,也能引起低钾低镁。由于副作用较多,不宜作为首选用药。 2.氯噻酮 作用时间长,剂量50mg,每日1次,本品也升高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对冠心病不利。 3.速尿 作用强,疗效短。剂量40mg,每日2次,重症高血压,可静脉注射。 4.氨苯喋啶 降压作用弱,排钠潴钾,剂量50mg,每日1次。 三、药物治疗原则 (一)个体化 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必急剧降压,尤其老年人,以逐渐降压为宜。无并发症者,可使血压降到18.7/12Kpa(140/90mmHg)上下,有心、脑、肾供血不足者,过度降压可加重缺血,药物降压,不是病因治疗,应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采取最小有效量,长期坚持。 (二)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抵消副作用。如血管扩张剂常继发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并用β阻滞剂可对消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剂可继发醛固酮增多,水钠潴留。并用利尿剂,可对消之。 (三)分级治疗 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考虑分级治疗。 一级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 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三级 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 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四)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1.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吸氧、镇静。 2.迅速降压 硝苯吡啶10-20mg,舌下含服,硝普钠静脉滴注,硫酸镁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3.降低脑压 甘露醇、速尿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