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将要任职物流配送管理职位,希望知道现在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开展这项工作的步骤是什么?
热心网友
什么物流陪送公司?哪个门类? 1.专业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例如多数制造业的销售配送中心,我国目前在石家庄、上海等地建的配送中心大多采用这一形式。专业配送中心第二个含义是指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3.供应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我国上海地区六家造船厂的配送钢板中心,也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又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 第二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 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5.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我国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 6.区域配送中心:以较强的幅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7.储存型配送中心: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瑞土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居于前列的储存库,可储存4万个托盘;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拥有一个有163000个货位的储存区,可见存储能力之大。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8.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前面介绍的阪神配送中心,中心内只有暂存,大量储存则依靠一个大型补给仓库。 9.加工配送中心:许多材料都指出配送中心的加工职能,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实例,目前见到不多。我国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配送点中进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六家月船厂联建的船板处理配送中心,原物资部北京剪板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中心。以下为实例松下物流(Panasonic Logistics)负责松下电气及电子产品的配送工作,它的一个配送中心于1997年10月在英国Northampton成立。该中心由于在运作中有效的利用了高科技而声名鹊起。 松下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操作系统不能达到自动化,致使操作人员在仓库内外转来转去,这实在是太浪费时间。新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是:采用自动传送装置及自动数据采集(ADC)技术(主要是射频数据通信(RF/DC)即条码技术),将产品传送到操作人员面前,而不是操作人员移动到产品所在之处。为此,松下安装了一系列的自动化设施。这不但减少了人工数据采集系统所需的员工数量,而且提高了整个操作过程的效率。 配送中心自采用新技术以来,纸张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工作的准确率提高,对客户的需求反映灵敏。同时,员工也非常欢迎这个分拣系统,因为它不象纸张作业那样枯燥无味;另外,该系统使员工更多地融入到高技术体系中,使他们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该配送中心采用了ADC系统,以实现对公司8万多台电视机、录像机、复印机,乃至医疗设备等产品的跟踪和配送。由于仓库面积为3。6万平米,拥有2。3万个托盘站点,每个托盘站点高22米,有5个通道,高层货舱存储;还有10万个分检站点,从完整的托盘和箱体流开始,然后将其转移到圆盘传送带,直至最终搁置与货架上。设计这一套设施时,松下研究人员了解到,ADC系统是跟踪货物出入仓库的关键。 仓库的自动化 该中心的建立旨在将不同的配送场所统一为一个配送中心,因此另外三各地区的仓库都已关闭,并入Northampton。抵达的货物包括成品,零部件以及备用零件。成品和备用件被送到独立的零售商和国内客户。 跟踪仓库中的产品由ADC系统完成,它包括射频数据通信(RF/DC)终端、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标签打印机和"按键亮灯"(put-to light)分类系统。另外Microlise公司还提供射频终端和扫描器。 货物一到达仓库,就由仓库工作人员人工码成托盘。一旦托盘被码好,就贴上一个交叉二五条码(ITF)标签。该条码包括产品号、数量和目的地的编号。标签是由放置于叉车上的Blaster直接热敏式条码打印机打印。然后,叉车将托盘放在传送带上,运送到仓库的高层货舱。标签将一直贴在托盘上直至托盘被拆卸或作为一个完整的托盘送出仓库。 分拣过程 仓库中有许多用于组装客户订单的分拣站。箱体流库存(由与传送带相邻的重力自动供给架支撑)主要服务于快速移动产品,也为移动速度较慢的产品提供搁置架。另外,还有4个垂直圆盘传送带传送小零件,2各水平传送带传送组件。 订购的货物被装入塑料装运箱中,大件产品则装入单个的箱体中,如电视机。分拣每一件产品时,打印Code39条码标签并贴在装运箱上。该条码对产品、订单号及客户的信息进行编码。 操作人员利用带有累加器的特制分拣车针对客户订单组装货物。此种工具车装备有名为Tracker的射频终端,该终端与条码扫描器和Blaster打印机连接。在每个圆盘传送带上的分件和输入工作由一个PC终端机装备有利用模糊运算进行译码的手持式激光扫描器,而标签打印机的作用是指导操作人员检查备件货物是否正确。 一旦备件货物全部被分拣出来,累加器就被转移至用以发货的传送装置上。装有成品的箱体被分拣出来并放置于传送带上等待分类,箱体上的条码被扫描以识别其所属订单。 小型货物的特殊处理 备用件和小件货物,如轮齿、电阻器或芯片的分拣方式不同。按键亮灯系统时操作人员能够将20件不同的订货作为一个批次装入同一装运箱中。操作人员并不知道哪些货物应发给那个客户,他只要将装运箱放置到运送装置上,并贴上含有订单号的条码即可。装运箱在寄销运送装置上传送时,其标签将被安装在运送装置上的固定式扫描器扫描,系统再将装运箱送往分类系统。 分类工作站有三个组,每组20个站点,每个站点分别为一个用户准备一个专门的物料箱。操作人员将装运箱顶部的号码输入PC机之后,用射频扫描器扫描装运箱中的所有货物。与该号码对应的物料箱的指示灯就会发亮,这便指示出了需要该货物的客户地址。据此,该货物就放置在这一物料箱中。 当所有的货物都被放置到正确的物料箱中后,物料箱则被转移到另一边。在那里,操作人员将他们包装起来等待发货。此时,下一个物料箱已经到达。操作人员将第二批货物分拣出来并进入下一20个站点组,接着是第三个站点组,然后再重返第一组站点。该系统提高了在备件区域的操作人员的平均工作效率。 系统集成和培训 在一个仓库内采用这么多的技术,就必须考虑到技术集成问题。Microlise公司网络服务部承担起了整个系统的集成工作。该项目由若干个技术小组负责,如计算机网络小组、射频终端小组、标签小组以及按键亮灯系统小组。工作重点是与松下的技术人员一同协调系统,以满足公司的需求。 由于许多操作人员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ADC技术,对手持式终端也不熟悉,松下公司就对员工展开广泛的岗位培训。Microlise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管理人员反过来再培训一般的操作人员。 与IT系统连接 Bracknell地区的松下公司的销售订单处理系统在24小时中共进行五次下载操作。该系统通过微波与位于Northampton的仓库管理系统相连。将该系统与线路计划、自动高层货仓的运输控制系统以及仓库与办公室周围的固定式PC终端连接的是区域网络(LAN)。该网络的主要中心枢纽由纤维链路在进货层、出货层、高分拣层及低分拣层连接。 。
热心网友
其实真没有什么,国内的企业物流水平真的很低,比较好的神州数码算一个,但是和国外企业比还是差很远。我觉得物流管理人员目前主要能做到质量成本控制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基本就称职,你要是更大的规划往往会受到公司既得利益集团反对,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