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昨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正式挂牌开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见诸报端。市场颇为关注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来源问题也有了答案:660多亿元启动资金来源于财政部划转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差和央行再贷款,而基金后续补充渠道则有交易经手费、券商缴款、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发行债券等。那么,每年到底会有多少补充资金能流进保护基金账户呢? 经手费每年约2个亿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基金。”在《管理办法》中,经手费被列为基金的第一项来源。然而根据近年来深沪两市的年交易量和相应经手费率测算,20%的经手费每年总共也就在2亿元左右。况且,如果风险基金未达上限,经手费的一部分还须优先满足这部分需要。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是于2000年4月开始建立的专项基金,用于弥补交易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据了解,风险基金收取来源包括经手费、席位费、会员费、新股冻结资金利差、对会员罚款罚息等,但经手费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 据深交所有关人士介绍,风险基金上限是累计计算的,按照有关规定,两个交易所要分别达到10亿规模的上限。目前由于沪市交易量较大,上证所风险基金已经达到上限,而深交所尚未达到上限。这样的话,深交所只能在风险基金达到上限之后,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相应的交易经手费纳入保护基金。 券商年缴款约为10亿 《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的证券公司要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经营管理、运作水平差、风险较高的证券公司按较高比例缴纳。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的数据,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左右,如果取2。5%缴纳比例作为平均值,则每年证券公司应向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4。25亿元。即使这114家证券公司均按最高比例缴纳,每年缴纳额也不过8。5亿元。如果算上未列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其他二三十家券商,估计全部券商每年最高缴款额可能不超过10亿元。 此外,考虑到保护基金根据券商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分类收款,经营差、风险高的券商缴纳比例高,而其营业收入基数较小;优质券商缴纳比例低,而其营业收入基数大,这样总体来说,证券公司缴纳基金总额可能比上面测算的数值还要小。 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仍是大头 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曾是上市公司的一块“肥肉”,但自今年1月17日起,股票、可转债公开发行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按规定全部缴存至存储专户,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保护基金公司的63亿元注册资本金就源自财政部的专户拨款。 由于近年来新股发行萎缩,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缩水不少,但其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规模在保护基金来源中肯定是个大头。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收入未来仍有提升空间。一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可能会有更多的大盘蓝筹股登陆深沪市场,申购冻结资金量自然会水涨船高;二是新股发行重启后,网下申购比例可能会提高,目前业内对此呼声日隆。 其他几项来源尚难确定 保护基金的其他几项来源规模都难以确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梁静分析说,“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和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受偿收入”,应是指证券公司进入结算后,从出售证券公司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捐赠”,从海外同类基金运作情况来看,机构主要是指财政部拨款,组织和个人捐赠很少见;“其他合法收入”,主要是指基金投资收益。 此外,《管理办法》规定,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基金公司可以发行债券。梁静认为,这种特殊债务风险并不是很大,其偿还来源,一是基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经常性的收益,指经手费缴纳、券商缴款等。不过《管理办法》并未明确指出发债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发债的规模如何确定等。 券商负担加重多少? “证券公司缴纳基金,肯定会加大券商经营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现金流。”某证券公司人员直言不讳。按规定,证券公司缴纳的基金列入经营成本,以中型券商年营业收入4个亿、1%的比例缴纳来计算,每年要增加400万元的成本。 至于如何缴纳,《管理办法》作了一个大致的规定,即有经纪业务的,要“按照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一定比例预先提取”。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意味着年终要进行清算,多退少补。之所以按佣金收入流量动态收取,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操作。但营业收入不同于佣金收入,还包括投行业务收入、自营收入等,这样,在年终结算时就必须根据其审计后的实际收入多退少补。不过,有的公司营业收入可能为负值,这样的券商还面临保护基金公司是否要返还其已缴款的问题。 至于各家证券公司的缴纳比例,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基金公司应会依据证监会、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给出的结论来区别对待,例如参考分类监管标准,对创新类、规范类等不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缴纳比例。 尽管不少券商担心自身负担加重,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护基金的建立会加速券业重组,高风险券商退出将更顺利,这样有利于券业的整合。 此外,保护基金成立后,会否出现“好孩子”为“坏孩子”埋单的情况?梁静认为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目前国内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证券公司管理层因违规而导致公司被关闭、清偿,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得到保护基金的补偿,而那些经营好的公司反而得不到补偿的好处。”他建议,要通过其他制度建设对证券公司管理层予以约束,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热心网友
投资者保护基金每年能有多少钱入帐户 昨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正式挂牌开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见诸报端。市场颇为关注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来源问题也有了答案:660多亿元启动资金来源于财政部划转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差和央行再贷款,而基金后续补充渠道则有交易经手费、券商缴款、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发行债券等。那么,每年到底会有多少补充资金能流进保护基金账户呢? 经手费每年约2个亿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基金。”在《管理办法》中,经手费被列为基金的第一项来源。然而根据近年来深沪两市的年交易量和相应经手费率测算,20%的经手费每年总共也就在2亿元左右。况且,如果风险基金未达上限,经手费的一部分还须优先满足这部分需要。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是于2000年4月开始建立的专项基金,用于弥补交易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据了解,风险基金收取来源包括经手费、席位费、会员费、新股冻结资金利差、对会员罚款罚息等,但经手费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 据深交所有关人士介绍,风险基金上限是累计计算的,按照有关规定,两个交易所要分别达到10亿规模的上限。目前由于沪市交易量较大,上证所风险基金已经达到上限,而深交所尚未达到上限。这样的话,深交所只能在风险基金达到上限之后,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相应的交易经手费纳入保护基金。 券商年缴款约为10亿 《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的证券公司要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经营管理、运作水平差、风险较高的证券公司按较高比例缴纳。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的数据,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左右,如果取2。5%缴纳比例作为平均值,则每年证券公司应向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4。25亿元。即使这114家证券公司均按最高比例缴纳,每年缴纳额也不过8。5亿元。如果算上未列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其他二三十家券商,估计全部券商每年最高缴款额可能不超过10亿元。 此外,考虑到保护基金根据券商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分类收款,经营差、风险高的券商缴纳比例高,而其营业收入基数较小;优质券商缴纳比例低,而其营业收入基数大,这样总体来说,证券公司缴纳基金总额可能比上面测算的数值还要小。 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仍是大头 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曾是上市公司的一块“肥肉”,但自今年1月17日起,股票、可转债公开发行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按规定全部缴存至存储专户,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保护基金公司的63亿元注册资本金就源自财政部的专户拨款。 由于近年来新股发行萎缩,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缩水不少,但其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规模在保护基金来源中肯定是个大头。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收入未来仍有提升空间。一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可能会有更多的大盘蓝筹股登陆深沪市场,申购冻结资金量自然会水涨船高;二是新股发行重启后,网下申购比例可能会提高,目前业内对此呼声日隆。 其他几项来源尚难确定 保护基金的其他几项来源规模都难以确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梁静分析说,“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和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受偿收入”,应是指证券公司进入结算后,从出售证券公司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捐赠”,从海外同类基金运作情况来看,机构主要是指财政部拨款,组织和个人捐赠很少见;“其他合法收入”,主要是指基金投资收益。 此外,《管理办法》规定,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基金公司可以发行债券。梁静认为,这种特殊债务风险并不是很大,其偿还来源,一是基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经常性的收益,指经手费缴纳、券商缴款等。不过《管理办法》并未明确指出发债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发债的规模如何确定等。 券商负担加重多少? “证券公司缴纳基金,肯定会加大券商经营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现金流。”某证券公司人员直言不讳。按规定,证券公司缴纳的基金列入经营成本,以中型券商年营业收入4个亿、1%的比例缴纳来计算,每年要增加400万元的成本。 至于如何缴纳,《管理办法》作了一个大致的规定,即有经纪业务的,要“按照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一定比例预先提取”。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意味着年终要进行清算,多退少补。之所以按佣金收入流量动态收取,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操作。但营业收入不同于佣金收入,还包括投行业务收入、自营收入等,这样,在年终结算时就必须根据其审计后的实际收入多退少补。不过,有的公司营业收入可能为负值,这样的券商还面临保护基金公司是否要返还其已缴款的问题。 至于各家证券公司的缴纳比例,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基金公司应会依据证监会、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给出的结论来区别对待,例如参考分类监管标准,对创新类、规范类等不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缴纳比例。 尽管不少券商担心自身负担加重,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护基金的建立会加速券业重组,高风险券商退出将更顺利,这样有利于券业的整合。 此外,保护基金成立后,会否出现“好孩子”为“坏孩子”埋单的情况?梁静认为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目前国内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证券公司管理层因违规而导致公司被关闭、清偿,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得到保护基金的补偿,而那些经营好的公司反而得不到补偿的好处。”他建议,要通过其他制度建设对证券公司管理层予以约束,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记者 王瑞霞) 。
热心网友
经手费每年约2个亿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基金。”在《管理办法》中,经手费被列为基金的第一项来源。然而根据近年来深沪两市的年交易量和相应经手费率测算,20%的经手费每年总共也就在2亿元左右。况且,如果风险基金未达上限,经手费的一部分还须优先满足这部分需要。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是于2000年4月开始建立的专项基金,用于弥补交易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据了解,风险基金收取来源包括经手费、席位费、会员费、新股冻结资金利差、对会员罚款罚息等,但经手费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 据深交所有关人士介绍,风险基金上限是累计计算的,按照有关规定,两个交易所要分别达到10亿规模的上限。目前由于沪市交易量较大,上证所风险基金已经达到上限,而深交所尚未达到上限。这样的话,深交所只能在风险基金达到上限之后,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相应的交易经手费纳入保护基金。 券商年缴款约为10亿 《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的证券公司要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经营管理、运作水平差、风险较高的证券公司按较高比例缴纳。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的数据,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左右,如果取2。5%缴纳比例作为平均值,则每年证券公司应向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4。25亿元。即使这114家证券公司均按最高比例缴纳,每年缴纳额也不过8。5亿元。如果算上未列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其他二三十家券商,估计全部券商每年最高缴款额可能不超过10亿元。 此外,考虑到保护基金根据券商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分类收款,经营差、风险高的券商缴纳比例高,而其营业收入基数较小;优质券商缴纳比例低,而其营业收入基数大,这样总体来说,证券公司缴纳基金总额可能比上面测算的数值还要小。 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仍是大头 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曾是上市公司的一块“肥肉”,但自今年1月17日起,股票、可转债公开发行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按规定全部缴存至存储专户,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保护基金公司的63亿元注册资本金就源自财政部的专户拨款。 由于近年来新股发行萎缩,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缩水不少,但其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规模在保护基金来源中肯定是个大头。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收入未来仍有提升空间。一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可能会有更多的大盘蓝筹股登陆深沪市场,申购冻结资金量自然会水涨船高;二是新股发行重启后,网下申购比例可能会提高,目前业内对此呼声日隆。 其他几项来源尚难确定 保护基金的其他几项来源规模都难以确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梁静分析说,“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和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受偿收入”,应是指证券公司进入结算后,从出售证券公司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捐赠”,从海外同类基金运作情况来看,机构主要是指财政部拨款,组织和个人捐赠很少见;“其他合法收入”,主要是指基金投资收益。 此外,《管理办法》规定,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基金公司可以发行债券。梁静认为,这种特殊债务风险并不是很大,其偿还来源,一是基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经常性的收益,指经手费缴纳、券商缴款等。不过《管理办法》并未明确指出发债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发债的规模如何确定等。 券商负担加重多少? “证券公司缴纳基金,肯定会加大券商经营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现金流。”某证券公司人员直言不讳。按规定,证券公司缴纳的基金列入经营成本,以中型券商年营业收入4个亿、1%的比例缴纳来计算,每年要增加400万元的成本。 至于如何缴纳,《管理办法》作了一个大致的规定,即有经纪业务的,要“按照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一定比例预先提取”。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意味着年终要进行清算,多退少补。之所以按佣金收入流量动态收取,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操作。但营业收入不同于佣金收入,还包括投行业务收入、自营收入等,这样,在年终结算时就必须根据其审计后的实际收入多退少补。不过,有的公司营业收入可能为负值,这样的券商还面临保护基金公司是否要返还其已缴款的问题。 至于各家证券公司的缴纳比例,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基金公司应会依据证监会、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给出的结论来区别对待,例如参考分类监管标准,对创新类、规范类等不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缴纳比例。 尽管不少券商担心自身负担加重,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护基金的建立会加速券业重组,高风险券商退出将更顺利,这样有利于券业的整合。 此外,保护基金成立后,会否出现“好孩子”为“坏孩子”埋单的情况?梁静认为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目前国内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证券公司管理层因违规而导致公司被关闭、清偿,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得到保护基金的补偿,而那些经营好的公司反而得不到补偿的好处。”他建议,要通过其他制度建设对证券公司管理层予以约束,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热心网友
昨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正式挂牌开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见诸报端。市场颇为关注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来源问题也有了答案:660多亿元启动资金来源于财政部划转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差和央行再贷款,而基金后续补充渠道则有交易经手费、券商缴款、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发行债券等。那么,每年到底会有多少补充资金能流进保护基金账户呢? 经手费每年约2个亿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基金。”在《管理办法》中,经手费被列为基金的第一项来源。然而根据近年来深沪两市的年交易量和相应经手费率测算,20%的经手费每年总共也就在2亿元左右。况且,如果风险基金未达上限,经手费的一部分还须优先满足这部分需要。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是于2000年4月开始建立的专项基金,用于弥补交易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据了解,风险基金收取来源包括经手费、席位费、会员费、新股冻结资金利差、对会员罚款罚息等,但经手费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 据深交所有关人士介绍,风险基金上限是累计计算的,按照有关规定,两个交易所要分别达到10亿规模的上限。目前由于沪市交易量较大,上证所风险基金已经达到上限,而深交所尚未达到上限。这样的话,深交所只能在风险基金达到上限之后,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相应的交易经手费纳入保护基金。 券商年缴款约为10亿 《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的证券公司要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经营管理、运作水平差、风险较高的证券公司按较高比例缴纳。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的数据,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左右,如果取2。5%缴纳比例作为平均值,则每年证券公司应向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4。25亿元。即使这114家证券公司均按最高比例缴纳,每年缴纳额也不过8。5亿元。如果算上未列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其他二三十家券商,估计全部券商每年最高缴款额可能不超过10亿元。 此外,考虑到保护基金根据券商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分类收款,经营差、风险高的券商缴纳比例高,而其营业收入基数较小;优质券商缴纳比例低,而其营业收入基数大,这样总体来说,证券公司缴纳基金总额可能比上面测算的数值还要小。 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仍是大头 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曾是上市公司的一块“肥肉”,但自今年1月17日起,股票、可转债公开发行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按规定全部缴存至存储专户,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保护基金公司的63亿元注册资本金就源自财政部的专户拨款。 由于近年来新股发行萎缩,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缩水不少,但其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规模在保护基金来源中肯定是个大头。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收入未来仍有提升空间。一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可能会有更多的大盘蓝筹股登陆深沪市场,申购冻结资金量自然会水涨船高;二是新股发行重启后,网下申购比例可能会提高,目前业内对此呼声日隆。 其他几项来源尚难确定 保护基金的其他几项来源规模都难以确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梁静分析说,“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和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受偿收入”,应是指证券公司进入结算后,从出售证券公司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捐赠”,从海外同类基金运作情况来看,机构主要是指财政部拨款,组织和个人捐赠很少见;“其他合法收入”,主要是指基金投资收益。 此外,《管理办法》规定,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基金公司可以发行债券。梁静认为,这种特殊债务风险并不是很大,其偿还来源,一是基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经常性的收益,指经手费缴纳、券商缴款等。不过《管理办法》并未明确指出发债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发债的规模如何确定等。 券商负担加重多少? “证券公司缴纳基金,肯定会加大券商经营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现金流。”某证券公司人员直言不讳。按规定,证券公司缴纳的基金列入经营成本,以中型券商年营业收入4个亿、1%的比例缴纳来计算,每年要增加400万元的成本。 至于如何缴纳,《管理办法》作了一个大致的规定,即有经纪业务的,要“按照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一定比例预先提取”。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意味着年终要进行清算,多退少补。之所以按佣金收入流量动态收取,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操作。但营业收入不同于佣金收入,还包括投行业务收入、自营收入等,这样,在年终结算时就必须根据其审计后的实际收入多退少补。不过,有的公司营业收入可能为负值,这样的券商还面临保护基金公司是否要返还其已缴款的问题。 至于各家证券公司的缴纳比例,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基金公司应会依据证监会、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给出的结论来区别对待,例如参考分类监管标准,对创新类、规范类等不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缴纳比例。 尽管不少券商担心自身负担加重,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护基金的建立会加速券业重组,高风险券商退出将更顺利,这样有利于券业的整合。 此外,保护基金成立后,会否出现“好孩子”为“坏孩子”埋单的情况?梁静认为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目前国内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证券公司管理层因违规而导致公司被关闭、清偿,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得到保护基金的补偿,而那些经营好的公司反而得不到补偿的好处。”他建议,要通过其他制度建设对证券公司管理层予以约束,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热心网友
10000万
热心网友
经手费每年约2个亿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基金。”在《管理办法》中,经手费被列为基金的第一项来源。然而根据近年来深沪两市的年交易量和相应经手费率测算,20%的经手费每年总共也就在2亿元左右。况且,如果风险基金未达上限,经手费的一部分还须优先满足这部分需要。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是于2000年4月开始建立的专项基金,用于弥补交易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据了解,风险基金收取来源包括经手费、席位费、会员费、新股冻结资金利差、对会员罚款罚息等,但经手费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 据深交所有关人士介绍,风险基金上限是累计计算的,按照有关规定,两个交易所要分别达到10亿规模的上限。目前由于沪市交易量较大,上证所风险基金已经达到上限,而深交所尚未达到上限。这样的话,深交所只能在风险基金达到上限之后,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相应的交易经手费纳入保护基金。 券商年缴款约为10亿 《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的证券公司要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经营管理、运作水平差、风险较高的证券公司按较高比例缴纳。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的数据,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左右,如果取2。5%缴纳比例作为平均值,则每年证券公司应向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4。25亿元。即使这114家证券公司均按最高比例缴纳,每年缴纳额也不过8。5亿元。如果算上未列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其他二三十家券商,估计全部券商每年最高缴款额可能不超过10亿元。 此外,考虑到保护基金根据券商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分类收款,经营差、风险高的券商缴纳比例高,而其营业收入基数较小;优质券商缴纳比例低,而其营业收入基数大,这样总体来说,证券公司缴纳基金总额可能比上面测算的数值还要小。 申购冻结资金利息仍是大头 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曾是上市公司的一块“肥肉”,但自今年1月17日起,股票、可转债公开发行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按规定全部缴存至存储专户,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保护基金公司的63亿元注册资本金就源自财政部的专户拨款。 由于近年来新股发行萎缩,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缩水不少,但其几十亿、上百亿的收入规模在保护基金来源中肯定是个大头。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收入未来仍有提升空间。一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可能会有更多的大盘蓝筹股登陆深沪市场,申购冻结资金量自然会水涨船高;二是新股发行重启后,网下申购比例可能会提高,目前业内对此呼声日隆。 其他几项来源尚难确定 保护基金的其他几项来源规模都难以确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梁静分析说,“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和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受偿收入”,应是指证券公司进入结算后,从出售证券公司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捐赠”,从海外同类基金运作情况来看,机构主要是指财政部拨款,组织和个人捐赠很少见;“其他合法收入”,主要是指基金投资收益。 此外,《管理办法》规定,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基金公司可以发行债券。梁静认为,这种特殊债务风险并不是很大,其偿还来源,一是基金的投资收益,二是经常性的收益,指经手费缴纳、券商缴款等。不过《管理办法》并未明确指出发债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发债的规模如何确定等。 券商负担加重多少? “证券公司缴纳基金,肯定会加大券商经营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现金流。”某证券公司人员直言不讳。按规定,证券公司缴纳的基金列入经营成本,以中型券商年营业收入4个亿、1%的比例缴纳来计算,每年要增加400万元的成本。 至于如何缴纳,《管理办法》作了一个大致的规定,即有经纪业务的,要“按照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一定比例预先提取”。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意味着年终要进行清算,多退少补。之所以按佣金收入流量动态收取,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操作。但营业收入不同于佣金收入,还包括投行业务收入、自营收入等,这样,在年终结算时就必须根据其审计后的实际收入多退少补。不过,有的公司营业收入可能为负值,这样的券商还面临保护基金公司是否要返还其已缴款的问题。 至于各家证券公司的缴纳比例,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基金公司应会依据证监会、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给出的结论来区别对待,例如参考分类监管标准,对创新类、规范类等不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缴纳比例。 尽管不少券商担心自身负担加重,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护基金的建立会加速券业重组,高风险券商退出将更顺利,这样有利于券业的整合。 此外,保护基金成立后,会否出现“好孩子”为“坏孩子”埋单的情况?梁静认为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目前国内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证券公司管理层因违规而导致公司被关闭、清偿,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得到保护基金的补偿,而那些经营好的公司反而得不到补偿的好处。”他建议,要通过其他制度建设对证券公司管理层予以约束,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热心网友
60多亿
热心网友
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