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生。最近老师说学校里做了一次体检,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患有肝病,而且还说容易传染。。怎么样预防呢??
热心网友
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甲型病毒性肝炎(HAV)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丁型病毒性肝炎(HDV)戊型病毒性肝炎(HEV)庚型病毒性肝炎(HGV)TT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的特点:—————————————————————————————— 分型 主要传播途径 是否转为慢性——————————————————...
热心网友
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甲型病毒性肝炎(HAV)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丁型病毒性肝炎(HDV)戊型病毒性肝炎(HEV)庚型病毒性肝炎(HGV)TT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的特点:—————————————————————————————— 分型 主要传播途径 是否转为慢性—————————————————————————————— 甲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乙型肝炎 血液和性接触 10%转化为慢性 丙型肝炎 血液 60%~80%转化为慢性 丁型肝炎 血液 较易转变为慢性 戊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庚型肝炎 血液 36%转为慢性 TT型肝炎 血液 尚无定论——————————————————————————————从上面列表的情况来看,粪口传播的只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从其传染途径看,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目前甲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主要是国产,价格比较便宜,注射一针,单保护期比较短,通常认为是五年;一类是灭活疫苗,主要是进口,价格较高,通常需要两针,但是纯度较高不易变质,能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抗体,保护期长达20年以上,不具有活性,尤其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推荐使用。乙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目前血源性疫苗已经淘汰,市场上的疫苗均为重组疫苗,安全性有保障,关于乙肝病毒的传播以及乙肝疫苗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是下面重点提到的问题,在此不赘述。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我国正在研制,美国已接种使用,相信不就就会面世,推荐使用。丙型肝炎,主要是血液传播,从其传染途径和病毒的生存能力看,相对乙肝病毒,传染几率相对小一些,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是预防丙肝的主要方法,因为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接种,丙肝出现症状与乙肝基本相同,但更具有隐匿性,丙肝发生癌变的机率大于乙肝,丙肝通过科学有效地治疗,转阴机率大于乙肝。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与丙肝类同,但是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但是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才能继续感染HDV,所以目前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和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戊型肝炎,HEV传播发病和甲肝类同,和甲肝一样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在研制中,市场并无疫苗可供使用。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疫苗可供使用。乙肝的传染以及预防在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很多人并不清楚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容易把乙肝和甲肝的传染混为一谈,简单的认为接触到乙肝携带者就会传染,或者和乙肝携带者共餐也会传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而是对甲肝的印象而已。而乙肝从本质上来说是血液传染病,任何传染途径都可以归结到血液传染,而WHO也曾明确的指出,乙肝不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不会通过工作接触传播,社会上对乙肝携带者的恐惧和歧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任何传染病的传染离不开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下面就者几个问题展开一些讨论。1、传染源任何一个病毒携带者以及他们的血液、体液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很多人误解乙肝只有在发病的时候,也就是肝功不正常的时候才具有传染性,事实并非如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都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的大小和血液中病毒的含量成正比,在临床上我们检测DNA,来确定,一般来说DNA阳性的携带者,传染性相对强一些,但是DNA阴性,并不代表就没有传染性,只是传染性弱一些而已,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小三不传染是不对的,尤其在病毒发生变异,部分小三患者仍然DNA呈阳性,仍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2、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我国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器械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等,包括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包括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源以及血制品,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播的可能性慢慢会降低,但是在农村,这种情况可能会长期存在。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作为安全的性行为,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在我国,主要是夫妻间的传染,据调查的结果,夫妻一方有慢性乙肝的,另一方的既往感染率很高(未注射过乙肝疫苗),通常呈表面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但是慢性化的比例很低,这也充分说明,成年人对乙肝有很好的免疫,即使感染,95%以上的人会主动清除病毒而产生抗体。垂直传播:垂直春播包括母婴传播,以及家族性的感染。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但欧美却很少有垂直传播者。科学研究还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且预后相对较差。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所以乙肝的基础免疫以及如何阻断母婴的传播,是我国防止乙肝传播的重点。亲密接触:我们这里所讲的亲密接触,并非工作和生活上的一般接触,应理解为一些具有体液交流的一些接触方式,比如接吻等。由于考虑到口腔内可能存在开放性的伤口,这样的接触便不排除有传染的可能。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避免一些公用的用具,比如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其它途径其它的一些因素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正常的接触,以及蚊虫叮咬,共餐等等,完全没有必要担心。3、易感人群出生于高发区的人、男性同性恋者、吸毒静脉注射者、血液透析病人、HIV感染者、孕妇、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居住者或有性接触者,如果乙肝标志物为阴性,则应注射疫苗进行预防,特殊紧急情况下的预防,可以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然后再注射乙肝疫苗。根据免疫系统的状况,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感染HBV后转成慢性的机率为90%,5岁以下儿童为25%~30%,成人中仅为10%以下。另外,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急性感染后很易转变为慢性HBV感染。通过以上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和用工体检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因为这些携带者并不会因为工作而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而且,作为成年人,95%以上对乙肝有很好的免疫,即使感染到乙肝病毒,也不会慢性化,通常会无感觉自愈,不会造成任何后果,而且目前有乙肝疫苗可以预防,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很安全。引用专家徐道振的话,当社会上还在对是否应该让乙肝病原携带者当公务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科学却赋予了他们当厨师的权利。1989年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显然对各类肝炎病毒的的传染认识不足,科学已经将法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法律也应该尊重科学,在崇尚法制的今天,一些恶法需要及时的修改,修改时应倾听专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