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有普通话吗?是把哪里的方言定为普通话的?是以什么标准来定义普通话的?
热心网友
俗称官话一般应该是首都的方言水浒传里不就有这样的说法嘛。
热心网友
我国古代有一种民族共同语,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据史记载,中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修正,但仍以京城语言为标准。孔子在鲁讲学,他的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就是靠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最早推行“普通话”的先驱。宋朝以后称为“官话”。今天汉语许多方言,都保存着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粤语。雅言的基础是原始华夏语,原来只通行于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应提高,成为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最早将雅言带入岭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后从各地征发到岭南的“垦卒”。这些“垦卒”多半是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他们 “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后,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州治也在广信,广信便成为岭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元素,也就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步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在中原和北方长达数千年的战乱动荡岁月,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中原汉语标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而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则一直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广阔疆土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由此可见,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粤语。 。
热心网友
之乎者也之类的,就像现在用北方语言读文言文哦
热心网友
有,中国语言研究最早的国语是闽南话听说秦、汉、唐都是说陕西话,估计应该是那时候的普通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