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凡是见过冬虫夏草的人,觉得这个“小精灵”十分稀罕有趣,有点神秘莫测。《聊斋志异外集》中一首诗说:“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是啊,你说它是植物吧,模样却是长有八对整齐足,又红又小的头部有口器的一条小虫;你说它象动物吧,可虫的头部长出一株亭亭玉立的小草。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显微镜帮助人们揭开了它那种神秘的面纱。原来,它是由麦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和其寄主蝙蝠蛾幼虫尸体的复合体。虫草的末端排列着许多椭园形的子囊,每个子囊里包含着2—4个孢子。虫,是指虫草蝙蝠蛾幼虫的尸体;草,就是从幼虫头部长出的菌座。冬虫夏草的来历,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及西藏等省区海?o3000米以上高山雪寒地带,生活着一种叫虫草蝙蝠蛾的昆虫,它象只美丽的小蝴蝶。每当春暖花开时节,虫草蝙蝠蛾飞舞在高原百花丛中,追逐嬉戏,谈情说爱,交配之后便产下虫卵,花叶上的虫卵经过30天后变成白线头的小幼虫。到秋末冬初天气寒冷时,幼虫便钻到土壤深处过冬,要不了多长时间,小幼虫便长得白胖。这时,它万万没想到会遭劫难。生活在土层里虫草菌发现猎物后,便乘机袭击幼虫,将它那园球的子囊孢子沾到幼虫身上,随即伸出牙管钻入虫体的内部,靠吸收虫体营养,过着不劳而食的寄生虫生活,一直把虫体内的营养物质吃光喝净。幼虫便在虫草菌的蚕食下死去。只剩下一个虫体外壳。而里面的虫草菌却不断生长繁殖,使虫体内充满了菌丝,变成一个硬块,叫菌核,到了来年春天,菌核会摇身一变,从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株其形如草的菌座,夏时出土于表,菌座约有1—4厘米,初为淡绿色,渐而变为褐色。人们就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冬虫夏草,简称为冬虫草。
热心网友
始载于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名为夏草冬虫.想必这名字就是他取的.至于之前人们怎么叫它,那就不晓得了.
热心网友
冬虫夏草已被世人所共知,它的独特之处是:冬天它是虫,到夏天便从它的头部长出草茎。这种不可思议的“虫草”,藏医、中医均以其入药,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作用,现在国内外喜欢食用者越来越多。
热心网友
冬虫夏草其实是一种菌,也叫虫草菌.有些虫子在冬天躲进土层或者幼虫在土里生长时,被细菌寄生,这时候虫子就死了,而这为寄生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到天气转暖后,虫草和所有的菌类植物一样破土而出,这时它的外行又极为像一株草.即是冬虫夏草了.由于被感染的概率很小,所以虫草异常珍贵,和麝香一样都是稀有药材.
热心网友
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冬天虫子在土中过冬时就已寄生在虫身上,在春夏吸收虫子的养份就长出来,故称冬虫夏草
热心网友
楼上的说得对!
热心网友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有的书上也称冬虫夏草或夏草冬虫。因为它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地面部分又长得像一株小草,而药材的形状则是虫和草的复合体--在虫子头上长了一株草。所以叫冬虫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