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糖尿病是这样产生的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教授 向红丁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尿中出现糖分的疾病。尿中为什么为出现糖分,这得从机体的糖代谢说起。一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摄入食物后,食物中的糖经消化转化成葡萄糖,大部分被吸收入血液,这就是人们说的血糖。血糖不断进行循环,供人体利用消耗。这是血糖主要的代谢途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一部分糖会进入肝细胞和肌肉细胞里,...

热心网友

糖尿病是这样产生的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教授 向红丁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尿中出现糖分的疾病。尿中为什么为出现糖分,这得从机体的糖代谢说起。一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摄入食物后,食物中的糖经消化转化成葡萄糖,大部分被吸收入血液,这就是人们说的血糖。血糖不断进行循环,供人体利用消耗。这是血糖主要的代谢途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一部分糖会进入肝细胞和肌肉细胞里,转化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以供机体空腹时或大量运动时产生能量。如果糖分过剩,一部分还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作为健康人,血糖在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尤其是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够较平衡地维持在一定水平,尿中不会出现糖分。但如果这些调节系统发生“故障”,使胰岛素出现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血糖因调节失衡,就会使血中糖分升高,多余的糖分就要从肾脏随尿液排出,这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早期无症状。到有症状时,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乏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二 虽然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的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但是,如果光有遗传倾向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要防治糖尿病,后天因素更值得注意。一般说来,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容易使人得糖尿病。三 按照发病原因,糖尿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是有特殊的病因,如患了胰腺疾病,我们称其为“继发性糖尿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还具体地将糖尿病分为4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原来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患者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治疗时,必须用胰岛素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原来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人,起病比较缓和、隐蔽,不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不一定用胰岛素治疗。此类患者占我国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5%以上。目前糖尿病病人总数的急剧增加,也主要是这种类型的患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范畴。妊娠糖尿病:指妇女怀孕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生完孩子后,往往还得重新分类定型。其他类型糖尿病:以上三种除外的各种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造成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各种遗传疾病伴发的,以及药物等导致的糖尿病。在这些类型中,很多都是继发性糖尿病。该病种类繁多,但患病人数远不及Ⅱ型糖尿病。作者简介 向红丁教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及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3次。近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书籍撰写20部。

热心网友

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这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DM定义,于当年10 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建议使用。   随着糖尿病得...

热心网友

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这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DM定义,于当年10 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建议使用。   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身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 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一、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1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2型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2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1型。二、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B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