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画图画,他就不画乱涂。在家里让他写字,握着笔就是不写。打也没用。吃饭也是这样,带他出去吃饭,别的小朋友都能从头至尾,而他吃几口就跑掉了。看他也不是内向型的,小嘴巴挺会说,好的不会,那些乱七八糟的话一学就会。
热心网友
“耐心”从幼儿心理教育学方面讲,主要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注意力集中指向某一对象而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但这种心理品质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要想使您的孩子有耐心,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妨借鉴一下我的体会:孩子没耐心,从家长自身找原因。 一、言传身教为培养孩子耐心做出榜样。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长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做事没常性,脾气暴躁的家长,要培养一个有耐心的孩子是不现实的。假如孩子对某个活动没有了耐心,家长要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有没有营造一个有助于培养孩子有耐心的家庭氛围?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榜样?有一次,我和4岁的女儿共同用积木搭造一个玩具大楼,还没有搭完,女儿便不耐烦地把模型推倒了。看着精美的“大楼”变成“废墟”,我火向上撞,就转身离去了。过后我才意识到,假如我当时控制一下情绪,耐心地把“大楼”继续搭好,女儿会过来帮忙的,是自己不负责任的愤然离去给了孩子不必耐心做事的理由。 二、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行培养。年幼孩子从事任何活动都源于他们的兴趣和好奇,一旦他们对这项活动失去了兴趣和好奇,便会转移注意力去寻求新的目标。所以,要使孩子耐心地从事某一活动,就要求家长必须不断地提出疑问,帮助孩子挖掘这一活动新的好奇点。在帮孩子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活动进一步升华,孩子自然会在这种不断提高层次的活动中得到兴趣和好奇心的满足,从而得到耐性的锻炼。 三、对孩子好的表现要及时强化。每一个孩子都有耐心地完成某项活动的时候,哪怕是一次很小的活动。但这种情况往往被家长忽视了,没有把这一好的行为及时表扬和强化,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培养耐心的最佳时机。所以,家长不要吝于夸奖您的孩子,适时的竖起大拇指,是治疗孩子没有耐心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