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地加拿大魁北克,近日汽油价格猛涨,半月以来,竟从90多分(cent)长到了1.47加元,国际新闻上也不断播报说世界油价在不断攀升,但这究竟是为什么?
热心网友
油价涨幅惊人的原因被归纳为世界石油需求增加、原油库存减少、欧佩克限产保价、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和地缘政治因素等。而在原油价格的背后,则是一些大国的博弈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美元和原油价格是此消彼长的。从历史来看,如果原油价格上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很多行业开始考虑提价,美元汇率在此种预期下随之下调;而原油价格的回落,带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美元汇率也因此受到影响,美元走势坚挺。反之,美元的走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油价格造成影响。然而这一次却出现了油价上涨与美元升值并存的现象。 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认为,这次美元汇率上涨,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失业率意外下降,大家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比较乐观。再加上市场憧憬美国将提早于6月底展开加息周期,资金一面倒流向美元,汇率趋升。而原油价格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组织限产造成的原油供应紧张。此外伊拉克战争及恐怖活动,使得目前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市场很担心中东的油田可能遭到袭击,对石油的生产前景不明朗。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认为,美元的价格高低是和其他货币价格做比较的,而石油价格高低是以美元为比例尺的,因此虽然他们之间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坐标不同,不能单纯比较。 针对油价的变化,陈淮告诉《证券市场周刊》,以前石油价格涨跌,是追求石油利益的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博弈和争夺。但目前有一个新的特点,2003年和2004年,全球石油市场内不是产油国和消费国对石油利益的争夺,而是消费国之间的争夺。 去年以来,欧元和日元对美元持续大幅度升值。石油虽然是以美元计价的,但是用欧元、日元买石油价格并没有提高,因此并不是全球性的石油价格高涨,只是北美经济区域油价上升。中国受油价上升影响强烈,是因为人民币和美元直接挂钩,但是并不等于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因此不存在“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前提。 谈到石油价格上升的原因,陈淮说,2003年大国石油利益的格局进行了重新洗牌。伊拉克是世界石油蕴藏量第二位的国家,萨达姆时期,伊拉克和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石油开采权的协议,该国的石油后备资源已经有一个瓜分的格局,但这中间却没有美国的蛋糕。而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使得这个格局被破坏,而战后重建使原有的瓜分协议被废除,在新的利益格局下,美国占了便宜。 陈淮说,在全球化体系下,期货、债市、股市等每个市场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油价和汇率的波动尤其引人注目。总的来看,欧洲现在已经成为对美国的一种制衡力量,而美国也在进行反击,这场抗衡究竟孰胜孰败,现在还很难说。从更高的角度看,大国之间的博弈才是油价与汇率的决定力量。 欧佩克成员国近期的一些言论可以作为陈淮观点的佐证。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5月8日说,油价居高不下,并非原油供应不足,欧佩克虽将目前的原油日产限额定在2350万桶,但已默许成员国略有超产。而科威特能源大臣法赫德表示,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并未出现供应短缺,相反每天超产原油达300万至350万桶。显然,产油国并没有刻意减产来哄抬价格,而是地缘政治和美元霸权对抗欧元崛起的竞争格局造成了以美元标价的原油价格在暴涨。 最近几天,由于美国对高油价反应强烈,市场普遍预期,本月末的欧佩克部长级非正式会议可能考虑实施增产,以平抑油价上涨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 对于利润受油价左右的国内各行业来说,高油价究竟只是一时,还是要长久持续,无疑是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 对于未来油价的走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每日增加165万桶,世界石油日消费量将达7990万桶。此外,到2004年1月底,西方国家商业原油库存下降到24。94亿桶,仅相当于51天的消费量。美国商业石油库存量则降到1975年以来的最低点。国际能源组织据此认为,石油库存的下降加剧了现货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反复无常的危险。 据最新预测,石油的高价位可能要保持到今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