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如“泰利”、“海棠”是怎么来的

热心网友

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在这表上的第五组是:。。。“海棠”“尼格”“榕树”“天鹰”“麦莎”“珊瑚”“玛娃”“古超”“泰利”“彩蝶”“卡努”。。。,“泰利”台风后面就叫“彩蝶”。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热心网友

复制一篇台风命名的标准和程序 2003年07月25日 05:20 晶报 1998年12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亚太地区成员国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了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台风委员会区域气象中心设在日本东京台风中心,每年由他们负责向成员国发布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的强度、名称、编号顺序以及编报理由。热带气旋命名表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目前发布的台风消息或警报名称都是采用新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热带气旋命名表。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等,每个国家各取10个名。热带气旋名字按预先确定的次序依次命名,它在其整个生命史中保持名字不变。(气象) 另外\ 后来世界台风组织对命名进行了规范,由参与该组织的14个成员国各提供10个名字,并把它们按一定顺序排成总共有140个名字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然后再根据热带气旋出现的先后依次、循环使用。同时,根据有关规定,热带气旋要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才进行命名。如低于热带风暴的热带低压,就不进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