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着境生心”,也可以说是“心随境转”。很多人逛街、逛商场,看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就一定很想把它买下来;男孩子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女孩子看到一个帅哥,心里就会想,要是能和她(或他)交朋友该多好。看到一辆高级轿车,就会幻想,如果开车的是自己会如何?碰到了下雨天,可又没带雨伞,心里会暗骂“这鬼天气”。总之,遇到顺自己心的人事物,就生欢喜心,生贪心;碰上不喜欢的人事物,就生嗔恚心。随环境的变化,自己内心生“喜、怒、哀、乐、爱、恶、欲”等七情六欲,这就是“心随境转”或“着境生心”。如果人的心不随外尘境界的变化而变,无论外境如何变化,内心都不生一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境随心转”的境界了,《金刚经》上,佛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楞严经》上佛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不被境所转,而能转境,这是圣人;而被境所转的,是凡夫。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人的心是自由的,大多数的人却都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着境生心,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时常在变化,显然他的心受制于环境变化。有智能的人,则不会轻易受到环境影响,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他会运用智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热心网友

这是相对于释佛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谓“着境生心”就是讲,凡人对由自身到外界所能感知的事物都产生了执著之心。不能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能做到无心而有心,有为而不为的境界。这样就不能明心见性,了知佛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