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你最喜欢的诗句(词句)也可,最好注明出处。

热心网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篇文章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哲理。文章大部分篇幅运用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作者在一开始就举了舜、管仲等六个历史上的明君贤臣的事例为论据,说明:成就大事业的人通常都经过一番艰苦磨难。

热心网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热心网友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尤其是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热心网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选自.

热心网友

李清照《漱玉词》 南歌子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如梦令(一题作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一作霁)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一剪梅(一题作别愁。一题作离别)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怨王孙(一题作赏荷)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热心网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初唐王勃盛赞滕王阁的传世名句,与唐代崔颢吟咏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宋代范仲淹慨叹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享文采、意蕴之奇。  滕王阁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阁以其封号命名。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世所罕见。滕王阁屡次重建,有不少人以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文字魔力的驱使。王勃的笔墨、确乎具有超越时间的传世力量,让滕王阁闻名,又让滕王阁屡毁屡建。  我以为王勃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又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样,秋水长天一色的淡然中,却又是充满天地间生机的涌动。如果王勃没有怡然明净的心灵,又如何写出这天然和谐的景色呢?本来,静默是一种特殊的永恒。可王勃却发现落霞不落寂,孤鹜不孤独,“落霞与孤鹜齐飞”作为一种发现,一种定格,把静中之动、寂中之欢,写成了一句绝唱。在这里,王勃特别着笔于大自然的意妙、博远、浩渺,通过彩霞飞缕、孤鹜争翅,表达经纬交错相携、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丽流动变幻的万千气象。  “秋水共长天一色”,由把碧水与远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界限模糊,先把视线引领至水天相接之处,再从天水相接返回,上下浑然一体,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与永恒。这已是人的视线所能涵盖到最远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无限空间的意象已尽在胸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者的审美愉悦应该是相同或者近似的,有人说———大可以去掉“与”、“共”二字,那样诗词会更加简练,其实不然。我想,去掉“与”、“共”二字诗句就会大为减色,虚词在这里的运用,使文义大为增光。同时,王勃在诗句中炼“虚”,铸造出一种高妙的音乐上的美感。有哲人说过,“心灵里没有音乐,决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乐感,是一个高潮一个高潮地起伏,一浪未平又起一浪的,它来源于推动天地运动变幻的自然之灵;但在每一个高潮上散逸出许多细碎的浪花和风情,反过来给大自然的高潮诗章镀上美丽的金边,使人品赏不绝欲至着迷。从声音方面来说,该句因为对偶的文字此开彼合、此收彼放,声音抑扬顿挫,显得节奏鲜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