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热心网友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如何计算的呢?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的要求做的。其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对代表规格品的选择、价格调查点抽选方法、价格调查方法、权数资料的来源及计算、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等均作出规定。是通过对北京近300家商业网点的600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查,分别计算出600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到251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用综合公式汇总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代表规格品。现行的国家方法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51个基本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按照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我市确定了600多个规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不能更换。 2。抽选价格调查点。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销售额由高到低排队,然后再进行等距抽样。要考虑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顾、各种经济类型兼顾、综合性商店与专业性商店兼顾、各种商业业态兼顾、布局合理等因素,对抽样结果做些修正。我市共抽选了近300家商业网点,作为价格调查点。价格调查点每年调整一次。 3。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权数是反映调查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城市住户调查统计中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基本分类及以上类别权数,一年内固定不变。 4。价格调查及计算平均价格。根据商品或服务项目与人民生活的相关程度和价格的变动频率,确定价格调查的次数。鲜菜、鲜果、肉禽蛋、水产品等价格,每5天调查一次;粮食、油脂、烟酒饮料、餐饮业及其它穿用商品价格每10天调查一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每15天调查一次。价格调查是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 价格资料采集来后,还要计算月平均价格。即把每一代表规格品所有调查点的时点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月平均价格。例如:某种服装价格每月调查三次,有6个调查点,就是将18个时点价格相加,然后再除以18。 5。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平均价格计算后,就可计算与不同基期相比的月度价格指数。首先,计算单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然后再将单项指数进行几何平均,计算出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由基本分类指数再依次加权计算出类指数和总指数。 年度价格指数就是将各月的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过程大致如此。为什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们的感受有些差异呢?一是对比基期不同。现行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多为同比指数,也就是以上年同月或者以上年价格为100%的指数。人们常常会用目前的价格和印象中某个时期作比较。二是人们习惯于用自己所熟悉的某种或者某类消费品价格的涨跌幅度去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较。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由600多个单项指数经过层层加权计算出来的。 您单位的外国朋友在北京生活,感觉到北京的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物价指数似乎不应该走低,这种想法很有代表性。为什么物价指数一路走低呢?首先,近几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东西多了自然价格就上不去了。其次,科技进步、技术创新降低了产品成本。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上市的周期缩短,整体价格水平下降。如近几年居民消费热点的移动电话、家用电脑、轿车等价格下降幅度更是惊人。再次,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迎接多方面挑战的意识增强,如不少汽车生产企业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销售价格也多次下调。 从居民需求增长方面看,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面拓宽,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外出旅游、健身娱乐、汽车、住房购买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除了住房,其它热点消费的价格都在下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移动电话、家用电脑、旅游、轿车价格下降幅度之大,都是位居前列的。并且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起到较大的下拉影响。 为什么公布的数据与老百姓的感受有些距离 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整个市场包括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平均变化情况,而老百姓则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和常用品价格变化情况感受最为敏感,这就是产生错觉的原因。 现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的范围,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8大类。在8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每一类又包括若干个中类,有些中类下有若干个小类,每个小类下有多个基本分类,每一基本分类下有若干个规格品或服务项目。物价指数正是反映所有这些大、中、小类的加权平均变动情况。也难怪老百姓会说:米都贵了一半,你们的指数才升了3点多。其实,反映在我们的报表上,大米也确实是涨了50%,但由于大米的支出只占居民家庭支出的很小一部分,汇总起来,对指数的影响就比较有限。事实上,老百姓虽然能感觉物价上涨,但在构成物价指数的八大类指数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四类指数是上升的,其它四类指数是下降的。人们习惯只注意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忽视其它商品价格的变化,这就容易造成以部分商品的涨价幅度来“以偏概全”,造成对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产生错觉。 物价上涨对各收入阶层的影响各不相同 由于此轮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物价上涨,所以对各收入阶层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别。此轮物价上涨,主要由食品带动,涨幅最大,而低收入阶层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大,因此,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就较大。相反,对中等收入阶层,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小,影响就低一点。对高收入阶层,影响就更低。正因为如此,为了科学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这种差别,有的国家和地区就针对不同阶层,编制不同的物价指数,来反映物价水平上涨或下降对不同阶层的影响。如香港政府就编制了甲、乙、丙、综合四类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市场物价水平,并根据某类物价指数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或制定。我国内地目前还没有实行这种分类价格指数制度,现行公布的物价指数,它反映的是全社会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平均水平。。
热心网友
这个问题,只有问国家统计局了。我可不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