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参战部队及指挥员和推进时间表
热心网友
武昌起义后,开始了国内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争斗,这些血淋淋得争斗其实都不足取,团结一心一致对外的对日作战才代表着民族精神,国民党曾先后组织了22次规模较大的对日会战,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和日军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战斗,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太原保卫战、台儿庄大捷、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辽沈、平津、淮海战役。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l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军与特种兵部队近3O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下设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份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余师,奋勇迎战。战争一开始,我军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压迫敌军滞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予敌重创。8月下旬,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登陆,我军在宝山、月浦、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至9月17日,我军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双草墩一线,坚持防御。直至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公亭、金山嘴等地登陆,对我上海阵地的侧背进行远后方的迁回,我军才被迫于11月9日开始从上海周围撤退。至12日,上海除祖界“孤岛”外,全部沦陷。在历时3个月的淞沪抗战中,我广大官兵在上海人民和全国同胞的支持下,同仇敌恺,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内之躯,冒着敌人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猛烈炮火,前赴后继,奋力拼搏,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撼天地,泣鬼神!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的全盘计划,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它是我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被我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中国军队的牺牲精神和战斗能力,赢得了各国军事观察家的高度评价。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10多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是决定实施武汉作战。日军集中约25万人的大军,同时海军舰艇120艘、航空兵团300余架飞机配合陆军,沿长江南北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分两路向武汉进攻。 为保卫武汉,国民政府重新划分战区,制定战略防御部署,将重点放在武汉外围,从6月到10月底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防御作战,使敌在推进途中付出重大代价。在长江北岸,日军在田家镇要塞攻防战中“战死287人(内军官7),负伤866人(内军官15),合计1150人,预料还要增加”。在长江南岸,在江西马头镇要塞,中国守军与敌恶战8昼夜,予敌大量杀伤。在富池口要塞同日军血战近10天,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无耻的日寇竟向中国军队施放毒气才占领。在庐山南北,中国军队与敌展开激战,取得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人,伤敌更多,俘虏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枝,军马100余匹。在大别山地区,中国军队在富金山高地顽强阻击日军,予敌重创,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每个连平均减员到40人,营长一级的军官也多有伤亡。同时,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的险峻地形,巧妙阻击日军,激战1个多月,致使日军付出了战死1000人,伤约3400人的代价才得以突破。在河南信阳,中国军队持续阻击日军,歼敌2600人。 在武汉保卫战中,中国空军在苏联志愿航空队配合下,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由于中国军队各处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然而,中国军队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武汉保卫战历时4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人。截至武汉会战,日本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摧毁中国抵抗力量的目的不仅没有实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也达到空前程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钳制了大量日军,拖住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日本被迫转入长期持久的局面。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包括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平型关战斗 9月21日,日军第5师团先以两个步兵营从浑源翻越高山南下,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23日占领团城口;再以第21旅由灵丘南进,从正面进攻平型关,遭守军第33军第73师抗击,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义率预备军2个师增援,日军攻击受挫。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9月25日,板垣师第21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向平型关前进,在预伏地区被歼千余人,汽车被毁百余辆。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团东进策应,27日进击茹越口,守军第34军第203旅坚决抵抗,旅长梁鉴堂阵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 忻口战役 阎锡山下令将所部撤向忻口组织防御。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0月1日,日本政府发布《处理中国事变纲要》,提出“结束战争方略和十月攻势”。当日,日军中央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华北方面军第5师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并命令关东军以一部兵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参加进攻太原的作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遵令于当日晚间下令第5师团并指挥进入内长城以南的关东军向太原发动进攻;接着命令第1军突破石家庄一带中国守军防线向南追击,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地区策应第5师团进攻太原的作战;命令第2军从滏阳河左岸地区发动攻势,攻击石家庄地区中国军队的侧背。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至忻口与日军会战。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保卫太原,决定重点在晋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另以一部兵力在晋东的娘子关地区占领阵地,阻击日军进攻。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及第101、第73师、新编第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圈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5旅团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 12日,卫立煌调整部署:以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61、第35军组成中央兵团,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和第71、第66师等组成左翼兵团,控制云中山;以刘茂恩指挥第33、第17、第15军组成右翼兵团,控制五台山。部队展开于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10月13日,板垣指挥5万日军向忻口进攻,以第5师为左翼,主攻南怀化;以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相当于营)为右翼,进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团、大泉支队(相当于营)担任内长城二线守备。第5师团集中飞机30余架、重炮40余门、战车50余辆掩护步兵猛攻;中央兵团据险扼守,士气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岭连日鏖战,南怀化阵地几失几得,战况惨烈。10月16日,中央兵团实施反击,争夺南怀化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奋勇督战,以身殉国,相继由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9军军长王靖国接任中央兵团总指挥,始终坚守忻口阵地。 其间,八路军相继在灵丘、广灵、蔚县、平型关、宁武、雁门关袭击日军后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战。19日夜,第129师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毁日机24架(参见阳明堡机场之战)。日军在忻口伤亡2万余人,作战不利,日华北方面军于22、27和29日先后增调3个团驰援,始终攻不下南怀化,乃转攻大白水。忻口会战正酣,晋东娘子关失守,日军西进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军奉命退守太原。 娘子关战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一战区部队一部转入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正面为第17、第30师,左翼为第14军团,右翼为第3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负责指挥。10月11日,日军第20师占领井陉,以一部攻娘子关正面,主力绕道于13日攻陷旧关。阎锡山急令增援晋北之孙连仲率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组织多次反攻,歼日军一部,但未夺回旧关。21日,日军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师一部增援,继续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进攻娘子关,掩护第20师左右两个突击队向南运动。第20师团辎重部队行经七亘村,先后两次遭八路军第129师伏击(参见七亘村之战)。26日,日军左突击队约4个营经测鱼镇南侧突破第3军防线,绕到娘子关和新关侧后。娘子关守军是日全线撤退,日军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向西追击,并击退第41军的阻击,11月2日占寿阳。日军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军第20师团直属队在广阳山地又遭八路军第115、第129师各一部的伏击。 太原保卫战 11月4日,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决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以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刚增援的第13军推进榆次待机夹击日军,以第35军等残损的7个旅担负城防。然而两线撤退的部队尚立足未稳,日军即跟踪而至,部队秩序混乱。5日东路日军占榆次,6日北路日军进抵太原城垣,7日两面日军协力攻城。战至当晚,守城官兵仅存2000余人。8日夜日军突破城垣,傅作义率部突围,9日太原沦陷。 此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致会战失败。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十师团组编濑谷支队(旅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台尔庄以北腾县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中国军队在腾县与敌进行拼死战斗后,18日,腾县、临城陷落。20日,东北方向韩庄、峄县失守。濑谷支队在它部日军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先行逼进台儿庄。 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保卫徐州,调整战略部署,准备聚歼孤军突入之日军濑谷支队。3月24日,蒋介石亲到徐州视察,并组成中央临时参谋团协助李宗仁指挥。同时,中国共产党命令新四军在广大淮河流域配合友军,使津浦路南段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周恩来还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作战方针建议,得到深切赞许,并派出代表鼓励李宗仁利用台儿庄以北有利的山区、湖沟地形给敌一次沉重打击。 3月24日,濑谷支队在航空火力支援下向台儿庄发动猛攻,中国守军与之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日军不断增加兵力,配以坦克、重炮实施攻击,守军伤亡甚重,日军突入台儿庄。28日,中国守军对突入之敌展开围攻。为切断峄县之敌增援台儿庄,中国军队一部于30日对峄县佯攻,一部协助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极力破坏峄县至台儿庄之间的铁路、公路,遮断峄县与台儿庄的联络,竭力阻敌南下。同时,中国军队一部向另一方向南洛、三里庄前进,截断日军联络,阻敌增援。另一部由峄县南下围攻日军。29日,日军急令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转向驰援台儿庄。但于31日,遭中国军队阻击,经数日激战,予敌重创,使其救援计划落空。30日,日军濑谷旅团长亲率支队后续力量增援台儿庄,全力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同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下,中国军队不避牺牲,浴血猛攻。4月3日,中国军队终于冲入台儿庄,与敌展开街垒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战至7日凌晨,除一小部日军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外,余敌全部被歼。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昆仑关大捷:1939年11月15、16日,日本侵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队共3万人在钦州湾登陆,占领防城、钦州并向北推进,24日占领南宁,据守南宁外围攻高峰隘和昆仑关两个战略据点,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企图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中国军队遂从川、鄂、湘、粤等省调集部队入桂作战,连同广西军队近20万人。攻战昆仑关的中国军队以杜聿明第5军为主力,总指挥为白崇禧。昆仑关,为南宁北侧之天然屏障。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及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日军第5师团第42联队第2大队纷纷向核心阵地退却。至中午,第5军攻占金龙山、老毛岭、罗塘、同兴等高地,并进至九塘附近。19日凌晨,罗塘及同兴北方高地被日军夺去。荣誉第1师猛攻昆仑关东北之635高地,夺回该制高点。与此同时,新编第22师在五塘阻击增援昆仑关之日军。20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命令第200师强攻昆仑关受挫。21日和22日,中国军队连攻昆仑关未克。23日,荣誉第1师第2团向昆仑关西侧高地罗塘发动攻击,于24日晨克复该高地。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前来增援,被荣誉第1师第l团和第3团阻击在九塘东北枯树岭地区。25日,中国军队对昆仑关之日军连续发动包围攻击未克,日军仍坚守阵地顽强抵抗。28日夜,第5军主力再次对昆仑关发动围攻,与日军在昆仑关隘口周围的崇山峻岭上展开激战,反复争夺厮杀。30日,中国增援部队到达,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相继攻占了同兴、界首及其东南各高地,打破了昆仑关日军的防线。31日拂晓,杜聿明军长把指挥所推进至大坟岭,指挥官兵向日军猛攻。至8时,第159师占领653西南高地;上午11时,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1940年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九塘,与昆仑关溃败之残部会合,企图再取昆仑关。第5军决定乘胜攻击。2日拂晓,第159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向九塘、八塘日军攻击。3日,中国军队克复了控制九塘至昆仑关公路的战略要点441高地。4日,新编第22师攻克九塘。5日,第5军继续追击日军,进攻八塘,战至11日未果,双方在九塘至八塘之间形成对峙状态。至此,昆仑关攻坚战结束。昆仑关战役是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击毙日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国军队阵亡27000余人。四次长沙大会战:1939年至1944年,国民党第九战区以长沙为中心,东至江西鄱阳湖、赣江,西至洞庭湖、湘江,战区辖赣西、鄂南以及湖南全省,共进行了四次大会战。四次会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总计在数百万人次以上,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寇十余万人。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寇5.8万人,由此,长沙成为歼灭日寇最多的省会城市,长沙战役也成为歼灭日寇最多的战役。 1939年9月上旬到10月上旬,进行了第一次长沙大会战。 194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了第二次长沙大会战。 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1月中旬,进行了第三次长沙大会战,全歼日军5.8万余人。这是中国抗日军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也是太平洋战争以来,同盟国的第一个大胜仗。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惟一决定性的胜利系华军的长沙大捷。 194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了第四次长沙大会战。长沙会战的总指挥官是中国第九战区的抗日名将薛岳将军。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将军“自由勋章。叶挺将军曾经高度赞扬了薛岳将军的抗日军事指挥才能。上高大捷上高在南昌西南100多于米的锦江北岸,是中国第9战区第19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该集团军所属第70、第29、第74军都部署在上高以东,对南昌和南浔路构成威胁。1941年3月15日,日军第11军令第33师团、第3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由南昌附近出发,分三路合击上高。中国守军逐次抵抗,诱敌向西。18日,第33师团进至奉新,第34师团进至高安,独立第20混成旅团进至灰埠,守军抵抗逐渐加强。这时,日军第33师团奉命调往华北,停止前进,准备后撤;第34师团继续西进,右翼暴露。第9战区抓住战机,除令第74军正面顽强阻击,确保上高,吸引敌军外,又令第70、第72、第49军从南北两面侧击第34师团,于24日将其压缩包围于上高以东地区。第34师团力战两日,突围未成,伤亡惨重,紧急呼救。已先行退走的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不得不回头救援,于26日夜将第34师团接应出包围圈,向南昌溃逃。偏偏这一夜下起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日军拖着几百名伤员,后面还有追兵,又惊又累,狼狈不堪。后来,日军的战史中把这一夜称作“黑暗的一夜”。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发起的淮海、辽沈、平津战役规模为最大,因文字限量,不必细说,大家都看过这方面的资料。
热心网友
辽沈 淮海 松沪 百团 等等
热心网友
我也很想知!百团大战平津战役太原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湘桂战役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 哈哈,我乱说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实际上好像没有分出来过!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我就知!
热心网友
百团大战,上甘岭战役,
热心网友
秋收起义、八一南昌起义、三大战役。好像也都忘了,也不知这几个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