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摘录一些关于雅皮士和嬉皮士的描述,共你参考。嬉皮士嬉皮士(英语Hippie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the establishment)。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侮辱。 当时的嬉皮士想要改变他们的内心(通过使用毒品、神秘的修养或两者的混合)和走出社会的主流。远东形而上学和宗教实践和原着部落的图腾信仰对嬉皮士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在1970年代演化为神秘学中的新纪元运动。 雅皮士是美国人根据嬉皮士(Hippies)仿造的一个新词,意思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雅皮士从事那些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胜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人员等。他们的年薪很高。雅皮士们事业上十分成功,踌躇满志,恃才傲物,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与嬉皮士们不同,雅皮士们没有颓废情绪,不关心政治与社会问题,只关心赚钱,追求舒适的生活。雅非士意为“都市中失败的年轻人”。他们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法与雅皮士的生活相比,但又不愿意有失落感,并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归宿。雅皮士(Yippies)是与嬉皮士相对应的词,由Younglnternational Party字头和Hippie组合而成。它出现于1968年,直到80年代,盛行于美国青年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他们对政治比较淡漠,更关心业务,个人学业和前途。他们注重仪表,爱好享受,重新开始尊重传统的伦理道德准则。他们经济收入较高,地位稳固,赞赏美国的物质文明,不再与社会对抗。他们追求名利,个人至上,有知识,有能力,对美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雅皮士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也有人把“雅皮士”称为“优皮士”。他们大多富有,着装时髦,即使穿着的牛仔也极为做工考究。他们着迷于法拉利跑车、劳力士手表、古驰饰品、范思哲时装,在反主流问题上,从不问津。80年代中国本土上的雅皮士可谓凤毛麟角。到了90年代,当雅皮士风貌不那么流行之时,中国雅皮士群体却形成并在人数上迅速增长。新嬉皮士是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风貌的90年代新版,是商家利用人们的怀旧情绪而人造的一群“另类”和“新”一族。新嬉皮士与嬉皮士之间只存在时装上的血缘关系,而不旁涉其他。由于毒品能够提高服用者对声音、颜色和运动的感受力,使他们经历一次美妙的幻游,无论是50年代“垮掉的一代”,或是60~70年代的“嬉皮士”,还是80年代造就的一代新人“雅皮士”,在追求极端个人主义欲望的满足时,都把毒品作为打开“幻觉之门”的钥匙。他们鼓吹吸毒,赞美吸毒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 yuppie look雅皮士风貌 雅皮士风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也有人把"雅皮士"称为"优皮士"。他们的着装、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带有较明显的群体特征,但他们并无明确的组织性。 雅皮士有着较优越的社会背景,如较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薪水等等。他们不一定年轻,但他们对奢华物品、高级享受的迫求依然热情十足。他们与现行社会体制也不会构成太大冲突。 雅皮士衣着讲究,修饰入时,处处透露出他们所拥有的良好的生活状态。在价格不菲的西便服袖肘处镶拼一块椭圆形皮质补丁曾是雅皮士或有雅皮倾向的人士所喜爱的。你似乎很难从这里找到任何美感的依据,但毫无疑问它容易计人想起高级写字楼。 雅皮士着迷于法拉利跑车、劳力士手表、古驰饰品、范思哲时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这些高档物品让一般人不敢问津的价目所代表的质量和信誉深信不疑。况且,随心所欲地支付信用卡和不加思索的消费本身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更加难以言表。 80年代中国本土上的雅皮士可谓凤毛麟角。到了90年代,当雅皮士风貌不那么流行之时,中国雅皮上群体却形成并在人数上迅速增长。。
热心网友
"雅皮士"是美语新词Yuppie(Yuppie)的汉译,是指城市职业阶层中的年轻人士。与60年代那些长发、吸毒、奇装的"嬉皮士"不同。"雅皮士"是新一代青年,都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收入丰盛,生活优雅。 "雅皮士"们事业第一,平时工作紧张、竞争激烈,下班回家已精疲力尽。他们太疲乏了,在夫妻生活中,承受不了对方的性爱接触,一上床便倒头沉睡,行房之事,一推再推。过去,许多女人跑去找性治疗师看性欲低下、性欲缺乏,近年来许多男人也因性欲低下或缺乏而去就诊,这就是所谓的"雅皮士性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