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台湾军队自退台以后,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为依美建军阶段(1949—1969年)。这一时期主要依赖美国的军援,并在美国军事顾问的督导下进行全面整顿和改编。军队建设的特点是,编制体制上全面仿效美军,武器装备上全部依赖美援,作战训练上接受美军指导。 第二为调整过渡阶段(1969—1979年)。这一期间,中美关系逐步有所改善,美台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台湾军队在继续争取美援的同时,开始调整军队建设的方针,在武器装备上注重自行研制和仿制,力求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在战备训练上由美台联合逐步走向独立进行。 第三为自立建军阶段(1979—1990年)。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美台断交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被废止,双方“联合作战计划”亦随之取消。自此台军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建军方针,在兵力结构上加强海空军建设,力求三军均衡发展;在武器装备上加快更新步伐,提高自行研制和生产能力;在战备训练上强调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提高独立防御作战水平。 第四为“二代兵力”建设阶段(1990年以来)。台湾当局自90年代以来,根据岛内外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变化,强调走“质量建军”的道路,不惜重金研制和购买大量高性能的武器装备,对主战武器装备实行全面的更新换代,并对军队编制体制进行大幅改革,精减员额,力图建成一支“量少、质精、反映快、效率高、战斗力强”的现代化军队。 台湾的军事体制,在2002年3月1日改革以前,基本沿袭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前在大陆时期的军事体制,并参照美国的模式,即“总统”为台军最高统帅,通过军政和军令两大系统领导全军。在军政系统上,“总统”通过“国防部长”对军队行使统率权;在军令系统上,“总统”通过参谋总长对军队行使指挥权。除军政、军令系统外,台湾当局还设有“国家安全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规划“国防”安全及“国家”建设大政方针。 “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主管“国防”行政事务,负责军队人事安排、组织编制、军费预算、武器研制与采购、军队设施建设等。“参谋本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参谋总长”在军令系统为“总统”的军事幕僚长,掌握军队指挥大权;在军政系统上同时又为“国防部长”的幕僚长。“参谋本部”下辖陆军、海军、空军、联勤、宪兵、海岸巡防及军管区司令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等依据军队的建军方针及原则,拟订本军种的建设规划和作战计划,战时组织指挥战斗行动,平时组织部队训练。台军还设有总政治作战部,并在军队各级单位设有相应机构,主要负责对官兵的思想教育和部队的内部控制,以及对大陆进行“心战”策反。 李登辉主政后,一直酝酿改革现行军事体制,拟将以前的军政、军令二元化军事体制改为一元化。1998年5月21日,台湾“行政院”通过了“国防法”草案及“国防部组织法”修正草案。2000年1月29日,《国防法》、《国防部组织法》正式公布,并由“国防部”组成“国防组织规划委员会”,在规定的三年时间内,推动军事体制的改革。2000年底,与之配套的《参谋本部组织条例》又通过立法。2002年3月1日,“国、防二法”正式实行,新的“军政、军令、军备”三大系统一元化的军事体制至此完全确立。 新的体制架构,实行军政、军令一元化,即“国防部长”由文人担任,为“总统”的军事幕僚长,“总统”通过“国防部长”行使统帅权指挥三军。而“参谋总长”为“国防部长”的军事幕僚长,“参谋本部”为“国防部长”的军事幕僚及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参谋本部”改称“国防部参谋本部”;原隶属“参谋本部”的各军兵种司令部等改为直接隶属于“国防部”,必须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和联合后勤司令部、后备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前加上“国防部”三个字。“总统”对军队行使统帅权时,将直接下令“国防部长”,由“国防部长”责成“参谋总长”指挥军队。 依据新的军事体制,“国防部”下辖军政、军令、军备三个体系,分别由军政、军备副部长、参谋总长督导。 军政体系即“国防部”,编设六个司六个室和两个委员会。六个司是:战略规划司、人力司、资源司、法制司、军法司、后备事务司;六个室是:部长办公室、史政编译室、督察室、整合评估室、人事室、会计室;两个委员会是:诉愿审议委员会、国军官兵权益保障委员会。“国防部”所属机关有:总政治作战局、主计局、军医局、军备局和中山科学研究院、国防大学。 军令系统即“参谋本部”和联战指挥机构。参谋本部下设七个室,包括军务办公室、通信电子资讯参谋次长室、后勤参谋次长室、作战计划参谋次长室、情报参谋次长室、人事参谋次长室、联合作战训练暨准则发展室。 军备体系即“国防部”军备局。2003年元月3日,台“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军备局组织条例》。“军备局”下设五个处三个室,为“国防部长”掌理军备决策事务的专业咨询幕僚机关,并为军备事务的主管机关,台军武器系统的获得、军事采购、“国防”工业发展、军备交流合作、营产管理和整体后勤支援等重要军备整备工作,均由军备局依专业分工原则管辖。 “国防部”下辖各司令部的组织体制为: 陆军总司令部内设主要机构及直属单位有: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计划署、后勤署;总政治作战部;航空特战司令部、后勤司令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飞弹指挥部、炮兵指挥部;督察室;兵整中心;六军团司令部、八军团司令部、十军团司令部、澎湖防卫司令部、金门防卫司令部、马祖防卫司令部、花东防卫司令部。 海军总司令部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计划署、后勤署、战系署;总政治作战部;督察室;作战司令部、舰队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后勤司令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 空军总司令部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计划署、后勤署;总政治作战部;督察室;作战司令部、防空警卫司令部、后勤司令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 联合后勤司令部,执掌三军军工生产和三军后勤支援,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办公室、联络室、政治作战部、人事署、兵工生产署、工程署、测量署、经理署、物资署、财务署、主计署、留守业务署、美援物资接收处、军眷业务管理处、总务处、主计处、采购处、管制处、分发处、综合财务处、物资供应处、建筑工程处、副食供应处、粮服生产处、营房管理处、军品鉴定测验处、军法处、外事服务处、研究督察委员会等。直属机构有三军总医院及兵器生产厂、储备库及运输、油料支援指挥部等。 宪兵司令部:台湾当局主管军队纪律、协助治安之警察、特工机构。其职权是:主管宪兵警备,统一指挥台湾地区宪兵,协调督导军事宪兵,执行联合勤务、军事和军中司法警察勤务,维护军纪,协助治安,支援作战。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政治作战部、办公室、研究发展室、人事室、情报处、训练处、警备处、后勤处、计划处、主计处、军法处、总务处、通信处、补给处、勤务中心、宪兵训练中心等。并设有宪兵指挥部、宪兵营、调查组、机动组、宪训中心、军人监狱等业务机构。三军概况 几十年来,台湾军队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总兵力,20世纪50年代为66万余人,到90年代初为50万人左右,目前则为38。5万余人。从2004年开始实施兵力精减,预计每年裁减1。5万人,到2006年完成,总兵力约达34万人,其中陆军约2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为5万余人,其他部队包括宪兵部队、后勤支援部队等3~4万人。并且在2006年以后还将继续精简,到2013年降到30万人左右。同时,部队的编组、武器装备等,也都依据新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台湾陆、海、空三军概况如下: 陆 军 台湾的陆军总司令部设在龙潭,现有兵力20万人。下设三个军团司令部,即陆陆军第六、第八、第十军团司令部及金门、马祖、澎湖、花东三个防卫司令部,后勤司令部、防空导弹指挥部等。另外,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改编为航空特战司令部,陆军作战发展委员会改编为督察长室与陆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委员会。1998年6月30日,台军实施“精实案”后,将师级逐次改编为“装步旅”、“空骑旅”、“摩步旅”、“装甲旅”及“特战旅”等5种“联合兵种旅”,总共有39个“联兵旅”。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还组建了电子战营。 台军推行“精实案”后,台陆军对“防卫战略”和兵力编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陈水扁提出“决战境外”的构想后,台军确立了“以空海战力为优先的三军联合作战”的军事战略,将陆军从过去主战军种的“主导角色”调整为协助作战军种的“支援角色”,其具体任务亦转变为:“深远作战、维护基地安全、负责地面防空、负责岛内绥靖作战”等。 台陆军现阶段的建军目标是:作战立体化、装备机械化、指挥自动化。所谓“立体化”是:为适应未来作战型态,改编陆、航部队,使其具有攻击、战搜、突袭、运输能力,并逐步采购新型直升机,以强化反登陆、反空降、反装甲和空中机动作战能力,达成“空地一体”的立体化作战需求。此外,为确保基地防空安全及陆军战力完整,完成陆军现有各式导弹部署及性能提升与建立低空野战防空系统,以有效维护空域安全,达到“以地制空”之最高要求。 所谓“机械化”是:逐年完成部队M48-H勇虎型主战坦克及M60-A3型主战坦克“换装编实”及各式装甲车的性能整体改良,并结合台湾岛“防卫”作战的特性,研发轻型坦克,增大机动战力,增强射控能力,提高反装甲作战能力,以强化机动打击力,适应机动作战的要求。 所谓“自动化”是:积极整合资讯管理、指管通情、电脑兵棋系统,达到平时精进作业管理、决策支援,战时强化指挥管制、掌握战场功能,从推广资讯管理系统,精进指管通情系统,以及区分近、中、远程研发电脑兵棋系统等三大目标整体规划,建立平、战时一体的决策管理和指挥用兵的统合战力。 目前,台陆军兵力80%部署在台湾岛内,其中第六军团部署在台湾北部地区,第十军团部署在台湾中部地区,第八军团部署在台湾南部地区。金门、马祖、澎湖部署兵力约5万人。台军认为,澎湖群岛将是解放军武力进攻台湾最有可能先登陆取胜的战略要地,因此,将澎湖的战略地位提升为台澎防卫作战中的最前哨。为强化澎湖地区的防卫能力,在澎湖部署了装步旅和炮兵旅,并将澎湖陆军装甲旅改编为装甲503旅及守备168旅。 海 军 海军总司令部是台湾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设在台北,通过海军作战指挥系统、教育训练系统及后勤支援管理海军部队,现有兵力约5万多人。海军总司令部下设舰队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两栖部队司令部(以上均设在左营)、后勤司令部和三个负责指挥海军基地的军区等。编有驱逐舰队、巡防舰队、潜舰战队、水雷舰队、勤务舰队、两?⒍印⒌嫉焱Р慷印⒑>娇詹慷印吨玫嫉慷印⒐弁ㄏ低持富硬俊⒒刂富硬俊⒑>秸铰谩⒑2饩帧⒑7⒅行牡取? 军区是台湾海军的主要陆面机构。台湾海军依据台湾海区地理状况和作战任务,划分为第1、2、3军区和中正基地指挥部,直属海军总司令部。军区司令部在辖区内为海军最高行政机构。军区司令对本辖内的海区、海军基地的防务负责,还负责保障部署在辖区内的舰队兵力、岸防部队、机关和其他军事设施的活动。军区辖区范围内的海军其他陆上机构均受军区司令部督导监察和行政管理。军区以下划分为若干军分区,并设有相应的陆地机构,即基地指挥部。在乌丘、东沙及南沙设有3个守备区。 台湾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其造船工业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台湾自身防务的需要。目前,台湾共有大小船厂约200家,分布在高雄、基隆、台南、苏澳港等6个地区。这些造船工业能够设计建造各种大中型民船和较大的军用辅助船。但不具备较大舰艇的设计能力。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台湾的舰艇修理改装能力较强。台湾曾对二战时期美国制造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进行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装,某些性能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驱、护舰的先进水平。 台海军现阶段的建军目标是:指挥管理自动化,舰艇武器导弹化,反潜作战立体化。一是配合联战系统整合,强化三度空间资讯电子战系统,提升三军整体防空与反制能力;二是筹建新一代作战舰艇、近海巡防舰及大型导弹快艇,组成有效制海与机动打击水面兵力,并增强反封锁能力;三是筹建潜艇、潜射武器,充实空中反潜及扫布雷兵力,增强三度空间反潜及扫布雷作战能力;四是加强岸置火力部署,提升阵地防御,有效地增强制海能力;五是持续整建陆战队防空、反装甲与机械化装备,强化快速反应及联合作战能力,扩大制海优势。 台湾海军陆战队占台海军总人数的1/2。为因应“精实案”兵力调整,将海军陆战师整编为陆战旅。台湾海军陆战队是参谋本部的战略预备队,直接受参谋本部指挥,以“永远忠诚”为队训,自诩为“参谋本部的两只铁拳”。在陆战队的营地中,一部分运兵车上永远装有武器、弹药、粮食,只要几分钟,上万部队就可以立即出动。为了跟上世界水准,海军陆战队主要聘请美国教官进行训练。 空 军 空军总司令部是台湾空军部队的最高领率机关,设在台北市仁爱路,其主要任务是依据台湾军队的建军方针、原则和军事战略,拟制空军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防空作战计划,指挥空军部队的战斗行动;组织各种技术、勤务保障;制订训练大纲,组织部队训练。台湾空军现在兵力5万多人,由飞行部队、地面技术勤务保障部队和防空炮兵部队组成。地空导弹部队归陆军建制。 飞行联队是空军的主体,原有8个联队,实施“精实案”后撤销了第8飞行联队,整编为7个作战飞行联队,其中战斗机联队6个,反潜运输机联队1个。6个战斗机联队中,3个装备F-16型机,1个装备幻影2000-5型机,2个装备IDF型机。战斗机联队下辖1个飞行大队、1个维护补给大队、1个基地勤务大队;反潜运输机联队下辖2个运输机大队,1个反潜机大队,1个维护补给大队和1个基地勤务大队。飞行大队是台湾空军的基本战术分队,战斗机中队编制飞机18—22架,运输反潜机中队编制飞机16架。台湾空军的各飞行联队分别驻在桃园、清泉岗、马公、新竹、台中、嘉义、台南、花莲、台东、高雄及屏东等基地,空军基地设有指挥部。 地面联队是台湾空军的技术、勤务保障部队,包括通信航管联队、战术管制联队、气象联队和电讯监测中心等,主要任务是实施技术勤务保障。松山、金门、马公和花东所设的4个指挥部,为空军驻该地区的辅助指挥、管理机构。花东指挥部(东指部)成立于1992年,第8飞行联队撤销后,其所属的第8飞行大队隶属“东指部”。1998年7月,桃园基地成立“桃园指挥部”,第8飞行大队移驻桃园基地,隶属于桃园指挥部。 防空炮兵部队主要担负台湾机场、港口、雷达阵地、导弹连和指挥机关的防空警卫任务。台湾空军设有防空炮兵警卫司令部,下设北部、中部、南部、东部4个警卫指挥部、8个防炮团,下辖14个防炮营和11个警卫营,共109个连。其中40毫米防炮营下辖4—5个高炮连,每连装备40毫米双管自行高炮8门,12。7毫米4管高射机枪“麻雀”导弹发射架4部,组成“天兵”防空系统。 近年来,台军以大陆为假想敌,加紧研究“电子战”,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组建了相应的部队。2000年初,台空军第20电子战大队正式成立,由预警机中队和电子反制中队组成,主要装备E-2T预警机、EC-130H电子干扰机,基地在屏东。 台湾空军现阶段的建军目标:指管自动化,防空系统化,打击精准化。一是依联合作战系统整合指导,构建远距侦搜能力,绵密雷情涵盖,增加预警时间,争取地对地导弹“早期预警”及反制能力;二是继续筹建提升侦搜及电子战能力,有效支援作战任务;三是健全防空“精准接战”作为,以战管复式自动化指管系统为中枢,整合侦照机、预警机、电战机、高性能战机及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等兵力;四是配合新一代战机成军,建立战术空军型态武力,遂行制空任务,并联合友军实施反封锁、地面防卫作战;五是继续整合各类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以提升联合防空作战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