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该体制有何特点,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热心网友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从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被取消。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到1936年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国家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形式,集体农庄合作社所有制是劳动者的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另一种形式。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认为,国家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高级形式,而集体所有制则是低级形式,要不断地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过渡。②实行指令性计划。这种指令性计划是由国家自上而下制定的;囊括了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各部门、一切活动过程;计划经最高苏维埃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性。③用行政手段,即行政命令和行政组织手段管理经济。苏联强调“国家计划就是法律”,所有机关、企业、个人必须执行,否则就要负行政和法律责任。历史作用和历史功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全国性的统一计划管理,并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②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它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集中使用、统一调度,确保实现国家主要的经济战略目标。③它创造了不受西方经济危机干扰、大大超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后来足以粉碎法西斯的强大工业基础。潜在的弊端:①单一的公有制对后来经济的发展起了负面影响。例如,在农村迅速发展的集体农庄化,以及后来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单一的国有经济,不适应各行各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②指令性计划经济实质是一种产品经济,它与商品经济对立,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③国家集中过多,控制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④单一的计划,容易产生主观主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这些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在和平建设时期,越来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