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的东汉墓.
热心网友
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是雷台,其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冶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湖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1969年9月在台下东南角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大型砖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等部分组成, 通长40米;前室有左右耳室,中室有右耳室,墓葬虽经盗掘,但遗存尚多,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1971年9月全国著名考古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73年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作为中国考古文化优秀代表于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先后到法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为了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雷台及雷台汉墓这一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区的服务质量和综合接待能力。撤地设市后,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3500多万元对雷台旅游区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扩大占地面积66670m2,雷台旅游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中外游客充分展示了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大型音乐喷泉、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萃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建成后,中央及各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参观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雷台旅游区环境的改善、汉文化和马文化全方位的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舒适优美的游览环境,我们热忱欢迎中外游客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目睹那神奇的"马踏飞燕"出土地及古代人民智慧的杰作。 。
热心网友
甘肃武威,我们那年的语文阅读高考题里有这个
热心网友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的东汉墓.这个东西是郭沫若起的名字.
热心网友
甘肃武威出土的
热心网友
正规的名称应该马超龙雀马超龙雀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马超龙雀”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一件青铜制品。这件文物集我国当时绘画、雕刻、冶炼铸造艺术于一体,是件国宝。铜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筋骨刚健、体态飘逸,它没有辔头、绳索,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奔放、轻盈、潇洒,奔驰如飞地超过了龙雀。 马超龙雀,曾被称为“马踏飞燕”。后经历史学家考证,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云:“龙雀蟠蜿,天马半汉。”《后汉书》也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故正名曰“马超龙雀”,简称“天马”。 选择“马超龙雀”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其涵义是: 1、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 2、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以在中国尽兴旅游。 3、马超龙雀青铜制品,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热心网友
是不是长沙马王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