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1月10日到期,我现在很想辞职,要怎么提出来。
热心网友
我给你一份 我的 离辞职文本吧。8月合同结束离职申请:蒋总: 目前的机械格局不适合一个企业的运作,我也无法继续再在斯达公司工作下去。电器与结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两位老总均以对电器的认识来治理结构,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如果企业可以继续的话,所维系的局面,最多也只是斯达一厂的格局,低档低层。 两位老总想法是好的,都希望把企业搞成一流企业,但实际的运作中,对待机械部分,所有的配置均是低端配置,以低端配置要求制作出中端甚至于终端产品,实际上是缘木求鱼,不现实的事情。 通过6个多月以来的坚持努力,我希望能够改变两位老总对机械方面的想法,希望能够改变机械部门的不利局面。但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但没有效果,甚至出现了反效果。即,5月初期的格局,实际上在工作中出现的不信任。这并非是工作上的简单争吵,实际上应该说是我的完全失败,即,机械部门最后破败于老总的思维认识,以电器模式、以斯达模式治理出口机械加工,这是不现实的事情,继续走下去,只能象过去一年来一样,再走12个月甚至是18个月的弯路,最后返回到正常的出口企业轨道上来。 我们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我是按照实际企业的机械运作在运作出口机械加工;而蒋总以及张总实际上是在想法上运作出口机械加工,原因都在于两个老总都是搞电的。 有件事情我有点不明白,在散热器和机柜上吃了这么大的亏,为什么不设法改变?依然按照原来的设想进行工作!如果说,你觉得我太自信,自信到自大的地步。坦白说,我有自知之明,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问题仅仅是,你从来都没有认真听过想过,你没有接受部下提出的建议,否决你思维方式的勇气。我所提出来的不可能,在你的认识里面,一直以来均是推搪之词。 现在我说,PLUG POWER结构部分,在国内很难找到厂家进行机械加工制造,将总当然是否认。但不得不说的是,可以做,但国内对外承接加工业务的企业做不到那么好,做出来的东西似是而非。我们公司怎么样?可以做,但做出来的效果最多只能达到3成到4成效果左右,而且这也许是6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走之前,我会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把EPS整套机械部分的工作做一个了结,以不影响公司发展的进度;第二件事情是把小尹带到基本欧美企业技术员水平;第三件事情是招聘新工程师,我滞留公司一个月,完成工作交接。这三件事情做完后,基本也到了8月底,我离开斯达公司。有三点需要说明:1、一楼钣金设备中折弯机器达不到出口加工要求,数控冲的报废率将是同类企业的2倍,数控剪的材料浪费率比同类厂家多10%; 2、一楼钣金车间人员配置达不到出口加工要求;3、三楼研发部,电器结构必须分开,拖一年也是分,拖三年还是分。电器放在结构下面,电器搞不好;结构放在电器下面,结构搞不好。主要注意点是:1、辞职的理由;2、走前工作交割;3、对公司的建议;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