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为什么人民币实际汇率在上世纪80年代会持续下降?
热心网友
为什么80年代人民币持续的贬值?过去几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这么快,但为什么实际汇率还没有持续升值呢?卢锋教授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汇率实际上是高估的,在80年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消化汇率高估的这个压力。对此我国改革大致采取了两步骤进程。首先利用双重汇率、出口补贴等形式,使计划时期体制设计所暗含的汇率高估问题明显化和外在化,然后在推进和配合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开放进程中,改变这些扭曲形态影响,这一改革过程客观上导致实际汇率的持续贬值。
热心网友
当时受国外经济制裁,而且当时国有企业改革也没有开始,经济并不是很好.
热心网友
当时受国外经济制裁,而且当时国有企业改革也没有开始,经济并不是很好.
热心网友
为什么80年代人民币持续的贬值?过去几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这么快,但为什么实际汇率还没有持续升值呢?卢锋教授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汇率实际上是高估的,在80年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消化汇率高估的这个压力。对此我国改革大致采取了两步骤进程。首先利用双重汇率、出口补贴等形式,使计划时期体制设计所暗含的汇率高估问题明显化和外在化,然后在推进和配合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开放进程中,改变这些扭曲形态影响,这一改革过程客观上导致实际汇率的持续贬值。
热心网友
为什么80年代人民币持续的贬值?过去几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这么快,但为什么实际汇率还没有持续升值呢?卢锋教授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汇率实际上是高估的,在80年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消化汇率高估的这个压力。对此我国改革大致采取了两步骤进程。首先利用双重汇率、出口补贴等形式,使计划时期体制设计所暗含的汇率高估问题明显化和外在化,然后在推进和配合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开放进程中,改变这些扭曲形态影响,这一改革过程客观上导致实际汇率的持续贬值。
热心网友
2005年10月29日下午,“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三次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我们分三期简报报道会议内容,本期报道张曙光、卢锋两位教授发言内容。张曙光:拓展内需 提升消费张曙光教授的演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两个问题以及原因、调整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关系、调整政府支出结构、调整内外经济的关系。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国内经济增长面临着外需过旺、内需不足;投资强劲、消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高投资,高消耗。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从调整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来着手。这几年政府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超过居民人均收入和GDP的增长速度;从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看,1995和1996年所占比例最低,这两年财政收入占GDP的10。2%,财政支出占GDP的11。7%;到2004年财政收入提高到GDP的19。3%,财政支出提高到GDP的20。7%,所占比重几乎增加了一倍。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税收的增长,税收来源于居民和企业,这对经济是一个紧缩性的因素。如果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财政支出来自财政收入,而国家经济建设的支出又主要投入到国有企业,所以这个紧缩实际上是对非国有企业的紧缩,而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扩张。调整政府和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减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和增值税转型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也是一个好事,但是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讨论过多,而忽略了个人所得税中的扣除问题。现在的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而不是家庭为单位征税。例如,对于一个双职工没有人口需要抚养的家庭,和另一个是双职工但要抚养两三个人的家庭,这两个家庭的人均税收负担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不考虑这种情况,而只在起征点是1500还是1600的问题上吵了个不亦乐乎?因为按家庭人均税收负担征税会大大增加政府的工作量,所以才出现当前的问题。其次要调整政府的支出结构。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经济增长而不是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政府远远没有承担起自己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廉租屋建设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责任。以最近讨论的“医疗改革失败”为例,有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市场化,我不这样认为。医疗改革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放弃了自己在公共医疗方面该承担的责任,把不该市场化的东西推给了市场,这才是问题的原因所在。又如,尽管这几年教育经费可能增长的很快,但是教育经费主要增长在高等教育方面,而基础教育的投入过低。基础教育中由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仅占总支出的2%,地方省市占11%,其它全部是县乡两级支出,而百分之六七十地方的县乡两级财政是赤字,所以所谓的“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还是由老百姓自己承担,政府并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预期都会稳定,消费就会增长起来。。
热心网友
当时受国外经济制裁,而且当时国有企业改革也没有开始,经济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