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博弈的英文为game,我们一般将它翻译成"游戏"。而在西方,game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中的游戏。在英语中,即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下的活动,进行游戏的人的目的是使自己"赢"。奥林匹克运动会叫OlympicGames。在英文中,game有竞赛的意思,进行game的人是很认真的,不同于汉语中游戏的概念。在汉语中,游戏有儿戏的味道。对于游戏的喜欢或是在游戏中体会到赢的滋味,这是西方人对于博弈这一概念的最初的理解,而在我们所理解的游戏中,西方的概念和我们是不同的。我们的游戏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而在英文中的game的含义,却是指这种游戏是在一定规则之下的活动,而目的是要自己赢。于是对于我们所理解的游戏这样的玩的味道太浓,很难会让这门学科失去严肃性。于是,我们内在它的后面又上加上了一个词thory,使得博弈有了理论的色彩和意味,于是所谓的博弈就是gametheory。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说的博弈论。而在实际上所谓的博弈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有位年青的学者举了一个浅显的论述来说明什么是博弈,那就是当一个房间突然起火的时候,火势很大,无法扑灭,你要选择一个逃生的出口。是和他人一样还是你自己选择了一个能够逃生的门,这个过程抉择实际上就是一次博弈。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多数人选择的,那么你将丧生,而你选择了一个不为人们看好的门,而逃生或许你就是幸运的。看看博弈是多少重要的事情,它和你的生死有关。社会由不同的人群的集合体所构成。不同的人群集合体形成不同的结构,一个结构中的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s)就构成一个博弈。这个博弈是广义上的。社会中有不同的文化,人类有文明、道德,如果说文明、文化、道德是宏观的社会现象,那么还存在着微观的社会现象,如:群体为什么有合作又有不合作?为什么人群之间或集团之间有"威胁"或"承诺"等等,这些都是博弈论研究的对象,博弈论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
热心网友
博弈,古代称下棋为博弈,最早是下“六博棋”,后来是下围棋、象棋
热心网友
博弈论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来,并不乏味。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