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高手指教
热心网友
我在太平洋电脑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刻录机选购的文章,贴在这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读写速度:刻录机的面板上一般都标注着类似"8x/4x/32x"这样的字样,这是按照惯例来标注的刻录机的写入速度/重写速度/读取速度,表明这台刻录机具有8倍速CD-R写入速度、4倍速CD-RW重写速度和32倍速CD-ROM读取速度。目前常见的CD-RW刻录机写入速度有40x、48x,最快的可达52x,可以飞快地刻录数据。而刻录机的读盘速度与写盘速度相比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毕竟读盘不是刻录机的主要作用,为了求稳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对较低的读盘速度,不过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读取速度也逐渐提高到40x、48x以上。 读写速度往往决定着刻录机的性能、档次与价格。更快的读写速度能为你节约大量的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例如,6倍速的需要12分钟,而8倍速的则只需要10分钟,最新52倍速的刻录机只需要3分钟!因此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是尽量选择高速刻录机,你会从中得到回报的! 2。缓存容量:刻录机缓存的作用与主板的缓存相似,可以临时存储交换数据,提高刻录操作的稳定性。由于在刻录过程中,数据要先写入缓存然后再执行烧录,因此如果缓冲区中的数据用完了,而后面的数据又没能及时补充上来,就会导致"缓冲区欠载运行错误"而引起刻录过程中断,使刻录盘报废。理论上缓存越大则读取速度越快,读盘和写盘的性能就越稳定,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系统资源占用率。目前,市面上的刻录机多带有1MB到4MB的高速缓存,有的甚至还采用了8MB的超大容量缓存,真乃大"食"也!3。 防欠载技术目前世界上有几种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止出现“Under the Buffer”现象的发生。它们是:理光的Just Link、三洋(Sanyo)的Burn_Proof以及Seamless Link技术、Super Link技术等。这些技术中前两种比较普遍,其所使用的刻录原理大致相同,Burn_Proof技术在遇到数据流中断后重启开始刻录时,必须浪费约40μm的光盘轨道,在刻录音乐光盘时,有可能造成音乐声间断或爆音的情况,而Just Link仅需2μm的中断空间而已,Super Link也只需要10μm的中断空间,都不太容易让人感觉到。Seamless Link技术,它是一种基于硬件层的技术,其大致工作原理如下:在进行刻录的同时,随时监控刻录机缓存中的数据存量,当缓存中的数据存量下降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就关闭激光刻录头,同时记录下中断点并使刻录机保持在暂停状态;当缓存中的数据存储量重新充满的时候,激光头开始寻找上次中断点,然后重新开始刻录工作。4.兼容性:目前的主流刻录机一般都支持CD-ROM、CD-R/RW、CD Audio、CD-ROM XA,CD-I、CD-Extra、Mixed Mode、Photo CD、Video CD、CD Text等多种数据格式。刻录的光盘也能被大多数CD-ROM、CD-R/RW、DVD-ROM、家用VCD/DVD机等读取,具有较好的数据兼容性。盘片兼容性反映了刻录机对各种盘片的读写操控能力。市面上常见的刻录盘片有金盘、绿盘和蓝盘,品牌林立,性能、质量和价格也是千差万别。这就存在一个盘片的兼容性问题。一般来讲,名牌大厂生产的刻录机,支持的盘片会多一些,其盘片兼容性就较好,而有些"烂碟"也不可小看,也许正合你的刻录机的"胃口"呢!因此刻录机买回来以后,要多试几种品牌和规格的刻录盘,找出最"可口"的以便长期使用。 软件兼容性和盘片兼容性类似,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刻录机都能兼容所有的刻录软件,而再好的刻录软件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刻录机。同样地,名牌大厂生产的刻录机,支持的刻录软件会多一些,其软件兼容性就较好;越著名的刻录软件,其支持的刻录机品牌、型号也越多,刻录效果也越好。因此在选择刻录机软硬件产品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名牌产品,以保持良好的兼容性。 5。其他:平均寻道时间是衡量刻录机读写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从激光头定位到开始读写盘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毫秒(ms)。刻录机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寻道时间要长,普遍在100 ms以上。毫无疑问,平均寻道时间越短越好(硬盘在10ms以内)。 刻录机的使用寿命通常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一般都在10万小时以上,和CD-ROM的使用寿命相仿。 。
热心网友
康宝的8×dvd刻录机蛮不错的。390元左右。我买了。用起来不错。
热心网友
可以买DVD刻录机,再加上光驱盒,USB2.0接口的,不到1000块钱。盘从3块-10几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一般买5块的就可以了,没张盘可以保存近5G的内容,还可以自己制作DVD盘(如果有兴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