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8个多月,可腹泻已长达2月,时好时坏,医院也住过了,输液后只是小便增多,大便无改变,现家中调养,每天吃药,偏方,换奶粉牌子,都无济于事,昨天我发现如果把宝宝抱在怀里睡,不仅早上能拉一些干的,而且睡眠质量也很好,夜间只吃一次奶(平时晚上要起3次以上,吃3次,踢被子),我怀疑宝宝是不是着凉引起的腹泻?我要请教大家,宝宝如果是着凉引起的腹泻,第一用什么药好一些,第二应该如何食疗?感谢您的答复!
热心网友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
热心网友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橘枣茶:取红枣10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焦,取洁净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分2~3次。婴儿腹泻腹泻是指水泻,大便比较软不是腹泻。婴儿吃了太多的糖以及在断奶时的腹泻不是大问题。婴儿腹泻时又呕吐、发热,就要赶快去看医生。水泻会引起失水,如发现婴儿有下列脱水现象: 眼眶下陷、口干、囱门下陷、 3小时未曾小便,立即送医院。如医生认为不必住院,可以回家疗养。 第1天停止喂奶,代以葡萄糖水(1升水中加葡萄糖3 汤匙、食盐半茶匙)。 第2天如病情好转,喂1/5奶加4/5葡萄糖水。 第3天喂2/5奶加3/5葡萄糖水。 第4天喂3/5奶加2/5葡萄糖水。 第5天喂4/5奶加1/5葡萄糖水。 第6天恢复正常喂奶。 喂母奶也要按照上述比例,为避免奶胀,可把多余的奶挤掉。一个体重3.5公斤的婴儿每天大约需要0.5升的液体。 体重增加1公斤要增加100—120毫升的液体。体重10公斤 的婴儿每天要饮大约1.5升的液体。为防止因腹泻或呕吐脱 水,要每小时加喂一次水。 婴儿腹泻的家庭护理方法 《婴幼儿疾病防治百事通》 婴儿腹泻是2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习惯上叫消化不良,全世界每年有400万儿童死于腹泻病。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①喂养不当,喂食不定时,量忽多忽少,食物成分不适宜,过早地喂大量的淀粉或脂肪类食物,或突然改变食物的种类和断奶,都可引起消化紊乱而发生腹泻。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的发病率高。②护理不当,常是因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因气温高,孩子受热,出汗过多,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不能适应食物在质和量上的较大变化,均可引起腹泻。③感染引起小儿肠炎而腹泻。多是因小儿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 病毒性腹泻大多在秋季流行,所以又叫秋季腹泻。小儿患感冒、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时,也常伴腹泻。腹泻可分为轻微和严重两类。轻微的大多由饮食不当引起,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大便呈黄绿色,或呈蛋花样,患儿精神好。严重的多是由细菌或病毒直接引起的肠道炎症,伴有高热。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大便腥臭,含较多粘液,多在4、5、6月发病;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9、10月,常伴呼吸道感染,大便呈白色水样。严重腹泻的大便每天在10次以上,患儿精神差,尿少,皮肤失去弹性。婴幼儿腹泻时,应及时去看医生。治疗的关键是配合医生做好家庭护理。一般治疗主要包括防止小儿脱水失盐。脱水是指体内缺乏水分,因而使皮肤干燥,缺乏弹性,两眼下陷,前卤凹陷,尿量减少,哭时无泪。腹泻最容易造成脱水,所以要多喂水,勤喂水。如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进水困难,脱水难以纠正,就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病儿腹泻时,胃肠道需要休息,应该减少进食。母乳喂养的婴儿,要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以减少奶量。吃牛奶的婴儿,也要减少奶量或多加些水,使奶稀些。有时要8-12小时不给吃东西,只能喂些水,这就是所谓的“饥饿疗法”。对腹泻的病儿,要特别注意预防臀红。每次大便后要立即更换尿布,用温开水洗净臀部。如已有臀红现象,就得按照臀红护理要求去做。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研制了一种“口服补液盐”,叫ORS,因腹泻的孩子不单缺水,也缺食盐,如单饮水,口更干,故必须在水中加盐。可将口服补液盐加温开水,分次给孩子喂服。饮食也要注意,喂母乳时,可将每次喂奶时间缩短,间隔延长;喂牛奶者,可改为一半牛奶一半米汤。腹泻重者可禁食6小时。已开始吃饭者,改吃清淡的粥。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不可用抗生素,护理好者10天左右可自愈;细菌引起的腹泻要服抗生素。一般不用止泻药。小儿腹泻也可用中药:茶叶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先将茶叶微炒,其后三药同煎,加糖喂服患儿,每日3~4次,每次3毫升。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采用激光照射穴位:天枢、足三里、内关、中脘等,每天一次,每次2~4个穴位。 婴儿腹泻比较常见,但并非不能预防。婴儿腹泻主要与母乳喂养的方式以及辅食添加不当有关。在生活中在这两方面多加注意,就可以避免腹泻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饮食卫生。母乳喂养的孩子应注意母亲乳头的清洁,哺育前应用干净毛巾仔细擦洗乳头;人工喂养的孩子应注意奶具严格消毒,配奶前应先将双手洗净,喂剩的奶液最好丢弃,以免变质。辅食添加。孩子到了4—6月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所以开始添加辅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半流食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特别是脂肪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应过早添加。饮食规律。1岁以前的幼儿每天可以吃5顿,早、中、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水果。喂食过多、过少、不规律,都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而出现腹泻。随季节调节。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使腹部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