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杂志2001年12月号中的关于写刘克亚的文章
热心网友
刘克亚,一位曾被美国教授侮辱过的中国留学生,堂堂正正地走上美国的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了生存,他充满激情地和那个叫自卑的魔鬼作战,他成功了!很多美国人为他疯狂。他办培训的第一年就挣了75万美元,收费从300美金到500美金一天。 刘克亚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命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命运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他一直在以自己的奋斗故事反复求证,他不断地创造个人职业生涯的奇迹。后来,他找到了答案…… 真正让刘克亚痛定思痛、奋发图强的是“牛粪”事件,那是他毕生难以忘怀的屈辱,那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500多名美国大学生面前,纽约大学化学系主任痛斥刘克亚是“Bullshit”(牛粪)。由于化学药品问题,他那“魔术”般的化学实验效果不明显,他便把所有的怒气发泄到年轻的中国助教头上。 在讲台上急得满头大汗的刘克亚又多了一个新麻烦——不知教授何意。学生中有香港和台湾等地的华裔移民,大叫“牛粪!”刘克亚这才明白是什么意思,愤怒得要命,浑身的血涌到头上。面对500多名美国学生,真想冲上去揍他一顿,但却不能,因为系主任是发奖学金的。 为了学好英语,刘克亚聘请了两位老外:一个是好莱坞的退休演员,一个是电台的退休主持人。刘每小时付他们20美元,每人每星期和他用英语对话两个小时,来提高英语水平。之后,在两位老师的建议下,他又去了百老汇的剧院做了志愿者,当带位员。这期间,英语老师带他见了很多演员和导演。每次演出之后,他就到后台与演员和导演们谈论戏剧的创作思想等等。一年下来,刘克亚不仅免费看了很多戏,学到了地道的英语,而且了解了美国文化。 当然这种学习都是在晚上进行的。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他用英语做演讲已经没有任何问题。这时,他发现自身发生了一些变化,自己的兴趣已不在自然科学上了,再要把自己关在房里去做科研,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了。既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科学家了,他的兴趣就开始转向MBA工商管理。 学费从哪儿来?他没有仔细考虑,他只知道“读商学院”的欲望特别强烈,他必须读。钱,想办法也要借。他还有一个决定,既然是借钱读书,就一定要读最好的。他仔细算了一下成本与回报比,至少需要贷款8万美元去读书,读一般的学校就没劲了,他只申请商学院前10名的5所:沃顿、哥伦比亚、芝加哥、凯洛哥、哈佛。 录取很顺利,除了哈佛以外,其他4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到12月份就全部拿到了,他选择了凯洛哥商学院。他找到曾经侮辱过他的化学系主任,郑重其事地说:“我要求退学!”主任特别吃惊,因为在纽约大学,他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中国人能这么做,敢这么做。在他看来,这里的中国人惟一的希望,就是认认真真地读书,老老实实地打工,等到五六年之后,拿到一个PHD,然后艰难地找到一个工作。 这天,在《世界日报》上出现了一则奇怪的广告:“我被美国最好的4所商学院录取,如果你们愿意贷给我8万美元,我可以以15%的利息还你们。”登广告的人是刘克亚,他为了获得进入凯洛哥商学院的学费绞尽了脑汁。向系主任告别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去哪里弄钱,他只知道需要8万美元,而美国人是没有借钱习惯的。当时他的账号上只有450美元,只能给自己规定每个月消费40美元,又回到了吃鸡腿和方便面的年代。 他买过彩票,没能成为幸运儿。他的第二招就是去《世界日报》登广告,登了3天,收到六七个电话,但没有一个是借钱给他的,他们是问他怎么能够申请到四所学校的。第三招是给美国好莱坞的影星写信,他觉得这都是些很有钱的人,又比较喜欢捐助,肯定会帮助他。可是20多天过去了,3个星期过去了,却一封回信也没有收到。他又想出了第四招,开始给在美国做生意做得很好的华人写信,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帮他完成学业,他毕业后将为其公司免费服务3年。仍然没有回音。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刘克亚的一个美国朋友被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以个人名义担保向银行贷了款。 从凯洛哥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去了财富排名300强以内的罗门哈斯和财富排名50强以内的企业施贵宝。离开施贵宝公司的时候,职务是市场总监的他的年薪加奖金已经非常可观,进入了美国所谓的“主流社会”。但他又一次选择了放弃。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用到自己热衷的教育事业上。 刘克亚和朋友合作,在美国举办了有关个人发展方向的培训。最多的一次上课人数达到了1500人。他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告诉美国人: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超越,就能取得成就,重要的是要有自信,有激情。你想知道刘克亚这个成功男人不寻常的故事吗?。